引 言
临床研究证明不仅常用的代写论文处方药物可以抑制或诱导药物代谢酶和/或药物转运体,引发临床上的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不期望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或造成治疗延误乃至失败,事实上一切进入人体内的物质均可导致类似的事情发生,如饮食(蔬菜、水果、饮料)、营养保健品等,合用中草药就更不言而喻。随着生物医药理论及技术的发展,21世纪对药物的使用已不再只考虑所谓"对症用药",而必须同时注意合用药物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其中的代谢性药-药相互作用。无数研究证明,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 、 11相代谢酶(如葡萄糖酸酸转移酶、硫酸转移酶或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及药物转运体(如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诱发药-药相互作用的最主要原因,因而成为现阶段临床药理领域关注的重点。
药物代谢经典地分为I相代谢和n相代谢。细胞色素P45() (CYP450)是I相代谢的主要酶系,它催化多种药物、前毒物、前致癌物等外源性化学物质及类固醇激素、花生四稀酸等内源性化学物质的氧化、还原、水解以及环化和去环化等代谢反应。11相代谢酶主要针对进入人体内的原形药物或者I相代谢产物进行结合,增强上述物质的水溶性,易于经人体排泄从而降低毒性反应的发生。 1992年,石川等人建议将药物转运体对药物的转运过程称作III相代谢,主要由于转运体在药物和内源性化合物的体内分布和消除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研究技术己相当成熟,目前文献报道的研究方法有体内探针法和体外孵育法,体内探针法即测定某一代谢酶或转运体的特异性底物在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AUC或ti/2等)的改变来反映酶和转运体的活性;体外孵育法即通过制备肝微粒体或者培养高度表达某种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的细胞,检测它们对特异性底物的代谢或转运功能。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还能够检测药物对这些酶和转运体背后的基因和转运体本身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甚至还能够检测药物对这些基因上游调控机制的影响。
柴胡总皂苷是中药柴胡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很多研究表明柴胡总皂苷具有多种药理活性,随着天然药物化学和现代制剂研发技术的高速发展,柴胡提取物已经被开发成多种制剂供临床使用,如柴胡口服液、柴胡注射液,柴胡颗粒等。有研究报告称,葡萄柚通过抑制肠道CYP3A活性能显著增加非洛地平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从而引起严重的副反应;银杏、人参水提物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芦丁、根皮素等均能抑制P-糖蛋白活性,进而影响药物的吸收与转运过程。目前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然而还没有关于柴胡总皂苷对上述代谢酶和转运体的系统性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明确柴胡总皂苷对上述CYP450酶主要成员(CYP3A4、 CYP2D6、 CYP2E1和CYP1A2)、硫酸转移酶和转运体P-gp活性的影响,为柴胡总阜苷和中药柴胡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的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
1.1柴胡总皂苷研究概述
我国柴胡属植物种类众多,供药用的约20多种,其中最常用的为竹叶柴胡和狭叶柴胡,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北柴胡和南柴胡均含柴胡苷a (saikosaponin a)、柴古月苷C (saikosaponin c)、柴胡阜苷(saikosaponinb2);北柴胡尚含有柴胡皂苷d (saikosaponin d)、柴胡皂苷(saikosaponin bs)、柴胡皂苷f (saikosaponin f)、柴胡皂苷t (saikosaponin t)、柴胡皂苷Si (saikosaponinSi)、及s苷3 (saikosaponins)、及scorzonerosideA、 B、 C等。同时北柴胡中尚含有2-甲基环戊酮、柠檬稀、月桂炼和牦牛儿醇等挥发油类;而狭叶柴胡含有柠檬炼、樟炼、胡薄荷酮、(3-松油稀等挥发油类近年来有学者从南柴胡中又发现新的化合物柴胡皂昔r(saikosaponinr),但其药理作用尚不明确。
1.2 GYPs研究概述
CYPs家族和亚家族的类别主要依据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来划分,氨基酸序列有40%以上相同的即为同一家族,有55%以上相同的即为同一亚家族。人类具有57个CYP基因和59个以上的假基因,共分为18个家族和43个亚家族。迄今人类CYPs中包括有49个酶,但是它们中的六个(CYP3A4、 CYP2D6、 CYP2C9、 CYP2C19. CYP2E1、CYP1A2)就可完成经CYP450代谢药物中的90%以上。
综上所述,CYP1A2在药物代谢和前致癌物的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遗传多态性是一些经CYP1A2代谢的药物产生个体和种族差异的基础,同时也导致一些癌症易感性的差异。因此,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应对CYP1A2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鉴定,因人而异地调整用药剂量,实现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治疗。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19
2.1研究路线........19
2.2药品与试剂........20
2.3仪器........20
2.4实验动物处理...........20
2.5 P-gp的活性测定...........21
2.6 P-gp依赖的ATP酶活性的测定...........21
2.7微粒体的制备...........23
2.8蛋白定量...........23
2.9肝和肠微粒体中Cyp3a酶活性的测定........24
2.10肝微粒体中Cyp2el酶活性的测定...........25
2.11 Cyp2d22和Cypla2活性测定...........25
2.12肝脏SULTlAl的活性测定...........26
2.13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肝脏......27
2.14统计学处理...........30
第三部分实验结果...........31
3.1 P-gp功能及其mRNA表达测定结果...........31
3.2 Cyp3a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测定结果..........33
3.3 Cyp2el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测定结果..........35
3.4 Cyp2d22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测定结果..........37
3.5 SULTlAl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测定结果..........39
第四部分讨论..........43
第五部分结论..........54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55
第五部分结 论
本项研究通过目前较为常用的体外微粒体孵育法测定了 CYPs酶和SULTlAl的活性,用体内探针药物法测定了药物转运体P-gp的活性,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了上述代谢酶对应的基因表达,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柴胡总皂苷仅在高剂量(150 mg/kg)时对小鼠肝脏和肠道微粒体中的Cyp3a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同时对Cyp3all mRNA在肝脏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诱导趋势。
(2)柴胡总皂苷在高剂量(150 mg/kg)和中剂量(75 mg/kg)时对小鼠肝微粒体中的Cyp2el和Cyp2d22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其mRNA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影响。
(3)柴胡总皂苷在低剂量(15mg/kg)和常剂量(3mg/kg)时对Cypla2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但在高剂量(150 mg/kg)时反而抑制Cypla2的活性,由此表明,柴胡总皂苷对Cypla2的活性影响与剂量有关。由于本研究没有测定对Cypla2mRNA表达的影响,因此无法判断它对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4)柴胡总皂苷在高低剂量(150 mg/kg)和低剂量(15 mg/kg)时对SULTlAl均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同时对SULTlAl mRNA在肝脏中的表达也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5)柴胡总皂苷对P-gp在肠道的转运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对其mRNA在肝脏中的表达量也没有抑制或诱导效应。
由于本研究选用的高剂量是临床成人常用剂量的100倍左右,因此,初步推断柴胡总皂苷在常规剂量下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在药物代谢方面有可能不会对与其合用药物产生明显的代谢性干扰。但由于所选的实验动物是小鼠,所以还需进一步检测柴胡总皂苷在人体实验当中是否具有同等的效应。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I]S0rensen JM. Herb-drug, food-drug, nutrient-drug, and drug-drug interactions: mechanisms involvedand their medical implications [J]. J Altem Complement Med, 2002, 8(3):293-308.
[2] Shravan Kumar Yamsani, Ramesh Gannu, Adukondalu Devandla, et al. Effect of silymarin andpomegranate pretreatment on intestinal transport of buspirone across rat intestine[J], ActaPharmaceutica Sciencia, 2009, 51:289-296
[3] Guengerich FP. Common and uncommon cytochrome P450 reactions related to metabolism andchemical toxicity [J]. Chem Res Toxicol, 2001, 14 (6): 611-650.
[4] Ishikawa T. The A TP-dependent glutathione S-conjugate ex http://www.1daixie.com/dxyxlw/port pump [J]. Trends Biochem Sci,1992, 17(11):463-468.
[5] Xu C, Li CY, Kong AN. Induction of phase I, II and III drug metabolism/transport by xenobiotics [J].Arch Pharm Res, 2005, 28(3): 249-268.
[6] Guofeng You, Marilyn E. Morris, Binghe Wang. Drug Transporters: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Role in Drug Disposition [M]. 2007, Wiley-Interscience, edition 1.
[7] Bauly DG, Dresser GK. Grapefruit-felodipine interaction: effect of unprocessed fruit and probableactive ingredients[J]. Clin Pharmacol Ther, 2000, 68(5): 468-477.
[8] Tripta Bansa, Manu Jaggi, Roop K Khar. Emerging Significance of Flavonoids as P-GIycoproteinInhibitors in Cancer Chemotherapy[J]. J Pharm Pharmaceut Sci, 2009, 12 (1): 46-78.
[9] Zhang HN, Zhao YY, Liang H. Simultaneous HPLC-ELSD determination of saikosaponins a, c, d, fin Radix Bupleuri[J]. Chin J Pharm Anal, 2007, 27(8): 1150-1153.
[10] Li XQ, Gao QT, Chen XH, et al.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assay of saikosaponinsfrom radix bupleuri in China[J]. Biol Pharm Bull, 2005, 28(9): 1736-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