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职称论文代写:北京青少年多生牙缺生牙情况的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11-07-21 09:31:00 论文编辑:EI/SCI论文发表

 代写医学职称论文摘要:本文调查了北京地区青少年先天缺失牙和多生牙的发生率、好发部位,探讨先天牙齿数目异常与人类进化之间的关系。观察和分析了429名全颌曲面体层X线片,年龄为12—23岁,均无恒牙拔牙史或牙齿损伤史。结果表明先天缺失牙(包括第三磨牙)的发生率为42·19%,第三磨牙的缺失发生率为35·43%,缺失牙的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二双尖牙、下颌中切牙、上颌第二双尖牙等;多生牙发生率为3·50%,好发部位是上颌切牙区。牙齿先天缺失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多生牙,缺失牙主要发生在功能相对弱的牙位上;遗传因素对牙齿数目异常起主导作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缺失某些牙齿是咀嚼器官退化的趋势,而多生牙可能是一种返祖遗传现象。

关键词:缺失牙;多生牙;青少年;全颌曲面体层X线片

恒牙先天数目异常有两种情况,即先天缺失牙和多生牙。前者又包括较常见的第三磨牙(以下简称M3)缺失和第三磨牙以外其它牙齿的缺失。牙齿先天数目异常主要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国内外近几十年关于恒牙先天数目异常的研究主要由三类各自独立的研究组成:一类是研究M3的缺失,一类是研究除M3外其它牙齿的缺失,还有一类是研究多生牙的发生。我们认为,牙齿缺失或多生是咀嚼器官演化的两个不同方向,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对牙齿缺失和多生进行综合研究很有必要,故此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对象与方法对象 

顺序抽取1996年以来在北京大学两所医院就诊患者所拍摄的全颌曲面体层X线片,入选要求:(1)年龄12—23岁,为恒牙初期或恒牙期;(2)无恒牙拔除史或损伤脱落史;按上述条件顺序抽取后,429人中男性163名,女性266名,平均年龄17·5岁。

调查方法 在灯箱上观察全颌曲面体层X线片,观察内容为(1)有无缺失牙或多生牙;(2)缺失牙或多生牙的数量;(3)缺失牙或多生牙的发生部位。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用EPI-6,统计分析用SPSS-8·0和EPI-6。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 结 果

按缺失牙人数计算为缺失牙发生率,按缺失牙颗数计算为牙缺失率。经卡方检验,不论是M3、其它牙齿还是全部恒牙,缺失牙发生率及牙缺失率在男女性别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3缺失牙发生率与其它牙齿缺失牙发生率、M3牙缺失率与其它牙齿牙缺失率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M3缺失多于其它牙齿缺失。经卡方检验,上颌M3牙缺失率与下颌M3牙缺失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上颌M3牙缺失多于下颌。其他牙位缺失情况 429名青少年中,除M3外共发现100颗缺失牙,其中上颌45颗,下颌55颗,经卡方检验,缺失率在上下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牙位牙齿缺失。

  • 讨 论

3·1 恒牙先天缺失现象

现代人类恒牙数目异常表现形式为先天缺失牙或多生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体现。本研究证明在同一样本中先天缺失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多生牙的发生率,这符合人类牙颌器官进化的规律。在从猿进化到人的漫长历程中,颅面结构由小颅大颌逐渐进化为大颅小颌;食物的变化使咀嚼功能大为减弱,咀嚼器官处于退化状态。而颌骨的退化速度大于牙齿的退化速度[1],因此现代人类出现明显的牙列拥挤。牙齿的先天缺失正是对这一不平衡状态的适应性变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先天缺失牙(包括M3)的发生率为42·19%,明显地高于多生牙的发生率3·50%,进一步证实牙齿数目的减少是咀嚼器官进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恒牙先天缺失以第三磨牙最多见,本调查发现M3先天缺失发生率为35·43%,除M3外其他牙齿的先天缺失发生率为11·42%,存在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牙齿的解剖位置、萌出时间及功能状况有关。器官的退化与功能密不可分,由于食物结构的变化,使双尖牙和前牙的功能明显减弱,因此恒牙先天缺失较多地集中于这些部位。而处于咀嚼功能关键部位的第一恒磨牙在本样本中未见缺失。/缺失牙的好发部位本研究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相近。本研究除M3外其他牙齿的缺失发生率为11·42%,高于罗颂椒[3]报告的2·3%—6·0%和目前公认的欧洲白种人的6%左右的发生率。本次调查还发现11颗上颌尖牙缺失,明显高于以往的报道,其原因可能是本次调查中有两名患者有多颗牙齿缺失,分别缺失11颗和10颗恒牙(不包括M3),这种同时缺失大量牙齿的特殊病例对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牙齿先天缺失现象并非现代人才出现,韩康信[4]在研究新石器时代人骨时就观察到下颌第二、三磨牙同时缺失的标本;毛燮均[5]对3000年前人头颅骨进行研究发现其缺失牙位与现代人基本相同。说明牙齿的先天缺失现象由来已久,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种趋势。

3·2 第三磨牙先天缺失

M3的变异是人类恒牙列的重要特征,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M3有很高的先天缺失发生率。Mok[6]等报道新加坡华人学生M3的先天缺失发生率为28·5%,Hattab[7]报道约旦大学生M3的先天缺失发生率为27·2%,这两项研究结果均低于本研究,究其原因可能与样本选择不同有关,以上两项研究调查对象为在校学生,而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口腔患者中无恒牙拔除史的病例。

样本差异可能是本调查中M3的先天缺失率偏高的原因。以M3缺失牙数计算本研究男性牙缺失率为16·10%,女性为19·74%,与王光耀[8]对温州14—17岁青少年进行调查后得出的13·7%和17·1%比较接近。M3的变异有着深远的演化背景:人类进化过程中,颌骨的退化速度大于牙齿,因此出现牙量相对大于骨量的矛盾,使现代人出现明显的牙列拥挤,颌骨容纳不下所有的牙齿,有限的生长空间会使一些牙胚退化。

由于M3发育最晚,故其牙胚最容易退化,导致先天缺失。M3位于牙弓的最后端,其牙胚形成及萌出均最晚:牙胚形成一般在7—8岁之后,其萌出时间一般在18岁以后。M3往往缺乏足够的发育及萌出空间,即使存在牙胚,也很容易造成牙位不正及萌出受阻,本次调查观察到大多数M3存在阻生、牙齿体积变小、牙根短而融合等现象,说明M3的存在对大多数的个体而言不但不能促进咀嚼功能,相反因阻生及冠周炎等并发症对人体常常造成损害。可以认为M3的缺失是一种有利的适应性变异,对物种生存有利的适应性变异有可能在进化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在人类进化的长河中,可以设想M3的退化和先天缺失现象将逐渐得到强化,以至于也许若干万年后人类恒牙的正常牙数可能是28个,M3的出现可能被认为是反祖现象。

3·3 多生牙现象

多生牙远较先天缺失牙为少,本调查发现3·50%的恒牙列存在多生牙,略高于国内外以往的报导:国外1·04%—2·00%[9],国内1%—3%[10]。上颌切牙区是多生牙的好发部位,其次为前磨牙区,本研究未发现磨牙区有多生牙者。多生牙牙冠多为圆锥形,体积明显小于正常牙,牙根短小或发育不全。多生牙现象与人类牙齿数目减少这一主要进化趋势相反,表现为牙齿数目的增加,牙齿形态简单,从生物进化角度观察,多生牙具有某些较低等动物牙齿的特征,后者常表现为牙齿数目多、形态单一、功能分化不足等。

因此多生牙的发生似可视为返祖现象在牙齿数目变异中的表现。从物种的演化来看,牙齿的变化趋势是:数目越来越少,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分化越来越具体。鱼类、爬行类动物多为锥形的同型齿,数目一般很多但功能单一,到了哺乳动物牙齿的功能已出现分化,结构也更复杂,分不同形状的牙冠和牙根[11]。多生牙的/现象正好与这一变化趋势相反,它不仅是牙齿数目的增加,而且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文献的报道,其形状多为圆锥形或尖锥形,结构较正常牙简单的多,很多牙根发育不全或根本无明显牙根,因此,多生牙可以看作是人类的一种返祖遗传现象。

3·4 牙齿数目异常的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全颌曲面体层X线片,能够清晰地显示上下颌骨、萌出及未萌出的牙齿、颌骨内的牙胚状况。它是研究牙齿数目异常的理想方法。与国内外有些学者所采用的口内观察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科学性。临床口内检查法不能确定未萌牙的状况,因此研究牙齿数目异常用全颌曲面体层X线片比口内检查法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 1 ]傅民魁主编.口腔正畸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4.

[ 2 ]蔡明福,等.170例先天性恒牙缺失的分析[J].口腔医学纵横,1990,6(2):95—96.

[ 3 ]罗颂椒,等.先天缺牙和牙颌畸形[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5,(4):238.

[ 4 ]韩康信,等.江苏邳县大墩子新石器时代人骨的研究[J].考古学报,1974,(2): 125.

[ 5 ]毛燮均,等.安阳辉县殷代人牙的研究报道(续)[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59,(4):165.

[ 6 ] /Mok YY ,Ho KK. Congenitally absent third molars in 12 to 16 year old Singaporean Chinese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radiographicstudy[J] .Ann Acad Med Singapore, 1996, 25(6):828—830.

[ 7 ] Hattab FN, RawashdehMA, FahmyMS. Impaction status of thirdmolar in Jordanian students[J]. Oral SurgOralMed Oral PatholOral Radiol Endod,1995,79:24—29.

[ 8 ]医学职称论文发表王光耀,等.538例青少年第三磨牙发育程度观察研究[J].口腔正畸学,1998,5 (2):67—70.

[ 9 ]石四箴主编.儿童口腔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50.

[10]张志良,等.719例多生牙X线影像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0,6(2):67—69.

[11]李国藩,邓巨燮主编.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85,167—173.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医学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