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对黄疸的研究及治疗

发布时间:2012-08-07 08:37:48 论文编辑:代写硕士论文
现代医学对黄疸的研究及治疗由代写论文中心提供特别整理,更多代写医学论文下载请联系论文代写专区。
一、肝细胞性黄疸的概念黄疸是由肝内外各种疾病引起的胆红素代谢障碍的综合性病理过程,由于血清内胆红素含量增多,所致皮肤、巩膜、黏膜、尿液和其他组织的黄染现象[42],主要见于肝胆系统疾病,亦可见于血液病、传染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根据发病机制,一般将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其中,肝细胞性黄疸为最常见类型,为本课题研究主题。所有能造成肝损害,影响代写医学论文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的疾病,均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临床常伴随明显的全身和消化系统症状,如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肝活检出现肝细胞不同程度退行性或坏死等改变。二、发病机制肝细胞性黄疸是由肝细胞受损而引起的黄疸。临床常见原因为肝炎病毒、酒精、药物或毒物等引起肝细胞损害代写医学职称论文,在肝功能不全时常因肝脏血流量减少、缺氧和内毒素血症等诱发或加重肝细胞性黄疸。其中,以病毒性肝炎最多见(占90%以上),其次是中毒性(乙醚、磺胺、四氯化碳和抗生素等)肝炎和肝硬变等。病毒性肝炎是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43]。肝炎病毒是引起肝脏炎症的常见原因,后果是肝细胞凋亡或坏死,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黄疸。周桂华[44]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指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引起肝脏严重损害的主要原因,也是重度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认识到,HAV、HBV是致肝细胞病变的主要病毒。HBV病毒感染较常见,侵入血液循环后,首先感染以肝细胞为主的多种靶细胞,在细胞内表达并分泌病毒抗原及病毒颗粒,病毒抗原可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反应。此外,内毒素可能通过体循环,造成更严重的损害。氧自由基是参与肝损害的重要角色,直接干扰细代写医学硕士论文胞能量代谢,并攻击肝细胞膜,导致微循环障碍等。上述诱因之间产生互为因果的病理反应,导致肝细胞广泛性损害,Y和Z受体蛋白摄取胆红素功能障碍和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换酶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泌功能发生障碍,最终导致黄疸。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免疫系统紊乱、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等途径,加重肝脏损害[45]。酒精性肝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80%~90%的肝硬化是由饮酒引起的。近年11来,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不断增代写医学发表论文多,部分患者因酒精性肝损害出现黄疸。酒精性肝病发生黄疸的机制与酒精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有关,也与酒精相关性疾病如胰腺炎的发生有关[46]。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目前认为,酒精本身具有毒性作用,可削弱正常肝细胞代谢,与其代谢产物一起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并导致内毒素血症及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细胞凋亡,亦可能引起胆汁淤积。近年的研究表明,酒精可通过抑制Na+-K+-ATP酶及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肝细胞Na+依赖性胆盐的摄取过程受损,进而破坏胆汁的正常分泌。肝炎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其临床过程多较隐匿,容易被忽视。不少患者在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大量饮酒,可使已受肝炎病毒感染的肝脏损害更进一步加强、加深,使重症肝炎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常导致重度黄疸[45]。药物的广泛应用造成肝脏损害亦较为常见。据国内报告,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有200种之多,包括抗生素类、解热镇痛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抗癌药、降糖药、降脂药、抗痨药等。由于种类繁多以及误用、滥用,加之肝脏是最易受药物或毒物损害的脏器,药物性肝病的研究愈受重视。肝脏是人体对药物、内源或外源性毒物的主要生物转化和排泄场所,特别是来自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化学制剂或有毒物质,经门静脉首先进入肝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药物本身可直接引起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与其代谢产物一同,又可干扰或阻滞肝细胞某些重要代谢途径或胆汁排泄功能,导致肝细胞受损或胆汁排泄障碍。其发病机理可概括为①直接对肝细胞的毒性损害,包括四氯化碳,抗生素等②某些化学制品、药物等能影响各个阶段胆红素代谢,从而对胆红素的产生、运转、肝细胞的摄取、结合和排泌等过程产生影响。③肝脏过敏型药物反应④引起混合性肝损害。三、治疗肝细胞性黄疸为临床最常见的黄疸类型,其治疗手段多为药物治疗。常见药物主要为改善微循环药物、促进胆红素代谢药物、激素类药物、生物制剂、中药制剂等。江学良[47]等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40例,治疗后LMWH组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并通过试验得出,肝素可以明显降低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胆红素含量,改善红细胞流变性。冯明[48]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黄疸型肝炎,治疗结果提示熊去氧胆酸辅助治疗慢性黄疸型肝炎,有助于退黄、加促肝功能复常。地塞米松具有保护肝细胞的溶酶体膜和线粒体的作用,并能促进毛细胆管内胆汁的排泄,减轻非特异性炎症和水肿,促进胆汁的合成和胆汁的排泄。肖倩[49]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穴位注射为主治疗慢性重度黄疸型肝炎3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卢水英[50]将黄疸型病毒性肝炎123例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59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显示还原型谷胱甘肽是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疗效的药物,尤其对慢性肝炎治疗效果更好。郭金云[51]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65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21例进行比较观察,治疗组黄疸消退及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目前,肝细胞性黄疸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药物种类繁多,若滥用将对患者造成医源性伤害。因此,掌握病情,针对病因合理使用退黄药物是治疗肝细胞性黄疸的必要手段。若您对医学论文有所需求,请到医学论文专区下载http://www.1daixie.com/dxyxlw/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医学论文

热词

代写医学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