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论文发表范文 大黄在仲景方中配伍妙用
摘要:从方剂组方原则的角度探讨大黄在仲景方中的配伍意义及临床应用。
大黄,人称将军。《本草备要》曰:“大苦大寒”。《药性论》曰:“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本经》曰:“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现将学习仲景方中大黄配伍记录如下:
1 相须配伍
1.1配芒硝 大黄用于泻下实热结滞时,为了加强泻下的作用,常与芒硝配伍。芒硝苦咸大寒,咸能软坚、苦寒能清热泻火泻下,两药配伍,共起泻热通便的作用。如大承气汤。现代医学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1.2 配麻子仁 若为肠燥津枯便秘,则配伍能润燥滑肠、滋养补虚的润下药火麻仁。火麻仁甘平,除了含有滋补成分能起滋养作用外,尚含有脂肪油,一方面具有润滑作用,另一方面脂肪油在肠内分解后产生脂肪酸,后者刺激肠壁使分泌增加、蠕动增快,再加上大黄的泻下,共起泻热润燥、导滞通便的缓泻作用,如麻子仁丸。现常用于习惯性便秘和痔疮便秘等证。
1.3 配柴胡 若为少阳证未罢,又兼有阳明府实,则配伍柴胡以解少阳之邪,柴胡苦微寒,除了有解热作用,还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脂代谢障碍和肝、胆的损伤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共起和解少阳,内泄热结作用,如大柴胡汤。现常有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的治疗。
1.4 配栀子 若为湿热内蕴的黄疸,则配伍栀子清三焦湿热,导热从小便出。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有降低血中胆红素和广谱抗菌及解热作用,再加上大黄荡涤邪热,泻腑通热,使热下行,从大便而出,如栀子大黄汤。现代常用于湿热黄疸重症,传染性肝炎等的治疗。
1.5配附子 若为寒实积聚之腹痛,此证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积,既要温散寒邪,又要泻下积聚,因此采用去性存用的配伍方法,以苦寒之大黄与辛热之附子细辛配伍,既能制大黄苦寒之性而存其泻下之功,还能缓附子辛热之性。从而减毒增效,扩大或加强了单味药的疗效。现代常用于胆绞痛、急腹症等的治疗。
2 相使配伍
2.1 配伍理气药 用于实热结滞、大便秘结的痞满证。祖国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不通则气机不行、升降失司,以致腹部胀满不舒,故腑气宜通。《临证指南》曰:“腑病以通为补。”因此首先应以大黄通腑气,即所谓“泻以去闭”,同时,又因为有气机紊乱,故常须配伍厚朴、积实、陈皮等理气药以行气除满,调理气机,从而加强大黄下腑气、荡涤肠胃的功能。临床常用子实热结滞、宿食不化、化燥成实的大便秘结、腹胀痞满等证候,如大、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等。
2.2 配伍利湿药 用治湿热黄疽。此证湿遏热郁,因瘀热在里,湿从火化,熏蒸遏郁,使上不得越,下不得泻。故其治法,既要泻热攻下除实,又须利水渗湿利胆,常用大黄配伍利湿药如茵陈等。临床研究发现,单独用大黄并无利胆作用,而单独用茵陈或加桅子亦只有轻度利胆作用,但当加入大黄时则有明显的收缩胆囊、利胆催胆作用。由此可见,虽然茵陈、桅子有清热利胆的功能,但大黄一味必不可少,如果没有大黄其临床疗效将大打折扣。如茵陈蒿汤。
2.3 配伍清热药 用治里热证火热亢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痈等。《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热者寒之”,“治热以寒。”叶天士说,病邪羁留,“不能从外解,必致城里结……亦须用下法。”因此对这样的证候,应当以苦寒泻下热结、清热解毒为法。常用大黄配伍清热药如丹皮、黄连、黄柏等。现代临床常用于很多感染性疾病,如治疗肠痈的大黄牡丹汤等。
2.4 配伍活血化瘀药 用治多种血瘀证。酒制大黄本身有下瘀血通血闭的作用。祖国医学关于瘀血的病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血不循经而外溢;一是血在脉中的循行状态失去了“如水之流”的常态。大黄既有下离经之血的作用,还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又有畅流血行、/ 改善血循状态的功能。《素间•阴阳应象大论》所谓:“血实宜决之,”很能形象地说明大黄逐瘀的功能。临床上常与其它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等配伍,用于多种血瘀阻滞之证,如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大黄牡丹汤等。
从上述用药情况可以看出,大黄的作用与配伍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其配伍达到攻下热结,和解热痞,清热退黄,泻热通便,活血化瘀等,通过学习 《伤寒》,《金匮》中的一味大黄,在临床就能得心应手的解决很多急慢性,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