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医学论文范例: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5 20:20:0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医学论文,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仅分析了肩关节X线正位测量数据,肩关节Y位片、CT及MRI可纳入更多更精细测量指标,如评估肩峰分型、肩峰下间隙及肩袖损伤等指标。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55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0.6岁。

1.2入组标准

(1)年龄≥18岁,签署知情同意书;(2)患者有外伤史;(3)病史、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符合肩锁关节脱位;(4)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5)患者依从性良好,术后定期随访。

1.3排除标准

(1)伴有多发性外伤及骨折;(2)既往肩关节手术史、肿瘤病史或病理性骨折可能;(3)合并肩峰或锁骨骨折等并发症;(4)合并肩部基础疾病;(5)术后早期取出内固定或术后失访。

2手术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后取沙滩椅位,头偏向对侧,患肩垫高便于手术操作。常规消毒铺巾,以肩锁关节为中心做弧形切口,长约6~8cm,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充分止血。暴露肩峰关节面及锁骨远端,选择合适的锁骨钩钢板(威高公司提供),并根据情况进行钢板预弯以贴服骨面,将钢板的钩部置入肩峰下方,下压钢板近端贴合锁骨,利用杠杆原理复位肩锁关节,临时钳夹固定钢板及锁骨,选择螺钉固定。术中透视确保肩锁关节复位满意,钢板位置良好及螺钉长度合适,活动肩关节确认活动无阻碍,彻底冲洗伤口,再次充分止血,逐层缝合并放置引流。

术后即刻进行冷疗以减轻肿胀和痉挛,使用非甾体类止痛药物缓解疼痛,术后复查肩关节X线正位等影像学检查。患者术后予悬吊固定,避免上肢重力对关节产生的牵拉,以利于韧带的修复,术后立即开始腕掌肘关节的肌肉主动收缩活动,在辅助下肩关节被动外展至90°,避免肩关节粘连导致后期功能受限。术后2周在悬吊带保护下行钟摆式肩关节运动等轻度的主动活动,术后4周鼓励扩大肩关节外展活动范围,如进行爬墙等活动,术后6周后开始抗阻训练并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结果

1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中,基础资料项目包括性别、年龄、伤侧、受伤原因。入组患者55例,平均年龄50.6岁;男性38例(69%),女性17例(31%);左肩39例(71%),右肩16例(29%);车祸伤43例(78%),高处坠落伤7例(13%),运动伤5例(9%);SIS阳性组15例(27%),SIS阴性组40例(73%)。具体情况见表1。

医学论文参考

2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术后发生SIS单因素分析结果

2.1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与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对SIS阴性组、SIS阳性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肩峰分型,喙锁间隙,钩深与肩峰差值,肩峰肱骨头间距,肩峰锁骨钩角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3、0.01、0.01、0.03、0.05,而性别、年龄、伤侧、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钢板肱骨头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1、0.48、0.81、0.93、0.88、0.93、0.73、0.05。

2.2对年性别、年龄、伤侧、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和手术时间、肩峰分型、喙锁间隙、钩深与肩峰差值、肩峰肱骨头间距、钢板肱骨头间距和肩峰锁骨钩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将单因素分析中P<0.15放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方法采用向后逐步回归法,变量进入模型的标准为0.1,排除模型的标准为0.15,结果如表3和图4所示。

由分析结果可知,模型似然比x2=30.235,P=0.000<0.05,即认为模型的构建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霍斯默-莱梅肖检验中x2值为4.012,P=0.856>0.05,认为当前数据中的信息已经被充分提取,模型拟合优度较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为83.3%,综上可认为模型构建可。最终进入模型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肩峰分型、喙锁间隙、钩深与肩峰差值、肩峰肱骨头间距、钢板肱骨头间距和肩峰锁骨钩角。肩峰分型的偏回归系数为1.54,即斜坡型肩峰是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斜坡型肩峰比平坦型肩峰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可能性增加4.666倍;喙锁间隙的偏回归系数为-0.587,每减小一个单位,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可能性增加0.556倍;钩深与肩峰差值的偏回归系数为0.765,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可能性增加2.149倍;肩峰肱骨头间距的偏回归系数为-0.416,每减小一个单位,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可能性增加0.659倍;钢板肱骨头间距的偏回归系数为-0.455,每减小一个单位,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可能性增加0.634倍,肩峰锁骨钩角的偏回归系数为0.162,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可能性增加1.176倍。

医学论文怎么写

结果……………………………………13

讨论………………………………………18

结论………………………………………20

讨论

1.肩锁关节脱位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锁骨钩钢板具有独特的杠杆复位原理,固定效果可靠,术中操作简便,学习曲线平滑,成为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主流方式,但是也存在术后并发症,如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峰滑囊炎,肩袖损伤,肩峰下骨溶解,肩关节周围骨折,钢板脱位等。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由Neer[23]首次与1972年提出,通过临床及人体标本研究,发现肩关节疼痛的患者在肩峰下存在骨赘,他认为可能是肩关节上举的情况下,由喙突、肩峰和喙肩韧带组成的喙肩穹与肩袖组织及肱骨头反复撞击摩擦,使肩峰下产生炎症组织,长期摩擦撞击引起肩袖组织撕裂,从而进一步导致肩部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的。肩部疼痛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最主要的症状,峰外侧缘是常见的疼痛点,痛点也可定位于肱二头肌腱沟附近,也可放射至三角肌止点附近。病变初期,疼痛通常在前屈,外展等动作时出现,休息时可无疼痛。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出现夜间痛和静息痛。患者不能向患侧卧位休息,夜间睡眠翻身向患侧时经常被疼醒。多数患者肩部被动活动范围基本正常,部分患者由因疼痛原因,主动活动受限,尤其表现为外展获得受限,而被动活动通常是正常的。由于疼痛,部分患者会感觉肌力下降。肌力下降通常提示肩袖撕裂的存在。同时,有部分患者肩部活动时,肩部伴有弹响,甚至有人还有绞索感,这是由于由于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腱、肩袖的病变导致。Nikolaus等提出,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符合以下五项标准中的三项即可做出诊断:(1)肩峰前外缘压痛阳性;(2)上肢外展活动时疼痛弧征阳性;(3)肩关节主动活动时较被动活动疼痛明显;(4)Neer撞击征试验阳性;(5)肩峰伴有骨赘,肩袖部分或全层撕裂。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撞击综合征和继发性撞击综合征两种,原发性撞击综合征又可分为软组织因素及骨性因素,软组织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肩袖本身的因素,比如肩袖功能下降、肌力减低从而导致肩关节的稳定性下降,在肩关节活动时继而发生磨损和撞击,进一步加重了肩袖的损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二是由于退变等原因发生喙肩韧带增厚,因喙肩韧带增厚,从而肩峰下间隙相对减小,肩峰与肩袖距离减小,从而引发肩袖的损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骨性结构异常的研究指标主要有肩峰分型、肩峰下间隙[24]、肩峰指数[25]、肩锁关节骨赘情况、肱骨头相对高度等因素,其中肩峰下间隙是被认为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最主要因素。

结论

研究结论

1.性别、年龄、伤侧、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而喙锁间隙、钩深与肩峰差值、肩峰肱骨头间距和肩峰锁骨钩角与其发生关系密切。

2.本研究结果可指导术者对方案的选择及手术细节的掌握,已达到更好的术后疗效。

3.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仅分析了肩关节X线正位测量数据,肩关节Y位片、CT及MRI可纳入更多更精细测量指标,如评估肩峰分型、肩峰下间隙及肩袖损伤等指标。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随访时间为术后6月。后续研究中,我们将纳入更多影像学指标,期望在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中,为术者提供一些量化指标帮助术者选择合适的方案及植入物,以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医学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