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范文代写:基于CT的影像组学预测胸腺肿瘤良恶性及胸腺上皮肿瘤病理分型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2-10-28 15:08:58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医学论文,笔者在鉴别复杂AMC及低危组TET方面,基于平扫及增强CT的影像组学方法具有中度及高度预测效能,在术前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判断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经乐山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放弃了患者知情同意的要求。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并符合以下标准的TE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纳入标准:(1)通过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分型确诊;(2)术前一个月内在本院进行CT平扫或增强检查,且CT检查前未进行任何治疗;(3)CT扫描参数及扫描方式统一,层厚3mm。

排除标准:(1)图像伪影干扰重、图像质量差;(2)病灶平均径线小于1cm,图像可提取信息量减少,且易受容积效应及呼吸运动伪影干扰。70例患者中,6例为非手术获取的病理诊断,2例层厚不等于3mm,2例图像伪影干扰重、图像质量差,7例无本院CT检查资料,最终共53例TET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包括低危组TET 26例,高危组TET 27例。

53例TET的WHO病理分型包括:低危组TET中A型4例,AB型11例,B1型11例;高危组TET中B2型16例,B3型1例,胸腺癌10例(因高危组TET与胸腺癌治疗方式相同,为建立二分类模型,本研究将胸腺癌归入高危组TET中)。低危组TET中男性12例(A型3例,AB型6例,B1型3例),女性14例(A型1例,AB型5例,B1型8例);年龄范围22~75岁,平均年龄54.3±13.8岁;临床症状表现为重症肌无力3例(AB型1例,B1型2例)、胸痛胸闷4例(A型1例,AB型1例,B1型2例)、咳嗽咳痰1例(A型1例)、面部浮肿4例(AB型1例,B1型3例)、体检发现14例(A型2例,AB型8例,B1型4例);有2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有5例仅行CT平扫检查。高危组TET中男性14例(B2型7例,B3型0例,胸腺癌7例),女性13例(B2型9例,B3型1例,胸腺癌3例);年龄范围17~85岁,平均年龄53.2±15.7岁;临床症状表现为重症肌无力10例(B2型8例,B3型1例,胸腺癌0例)、胸痛胸闷5例(B2型1例,胸腺癌4例)、咳嗽咳痰4例(B2型2例,胸腺癌2例)、体检发现8例(B2型4例,胸腺癌4例);有2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有1例仅行CT平扫检查。

2  CT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进行胸部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上举抱头,采取吸气末单次屏气扫描,扫描范围由肋膈角至肺尖,包括双侧胸壁。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自动毫安调制技术(78~233mA),螺距0.8~1.0,准直0.75~1.5mm,层厚3mm,层间距1mm。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于肘前静脉以3mL/s流率注入对比剂碘帕醇(300 mg I/mL)60~80mL。增强扫描采用2期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0~35s、静脉期60~65s。

医学论文参考

结果

1  临床特征 26例低危组TET与27例高危组TET比较:重症肌无力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2=4.652,P=0.031),高危组TET的发生率多于低危组TET,且胸腺癌患者无重症肌无力症状的发生;年龄(Z=-0.142,P=0.887)、性别(2=0.172,P=0.068)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  筛选出的CT特征与影像组学特征(详见表2-1,表2-2)

在大小与位置方面:低危组TET与高危组TET轴位最大截面的长径分别为5.1(3.2,7.3)cm、5.9±2.5cm,P=0.262;相应层面的短径分别为4.1(2.3,5.1)cm、3.7(2.6,5.7)cm,P=0.831;相应层面的平均径线分别为4.6(2.7,6.4)cm、4.5(3.6,6.7)cm,P=0.444;相应层面的长短径比值分别为1.3(1.2,1.5)、1.4(1.3,1.6),P=0.193。因此低危组TET与高危组TET在轴位最大截面的长径、短径、平均径线、长短径比值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位置居中的低危组TET与高危组TET分别为8例(占30.8%,包括A型1例,AB型2例,B1型5例)、6例(占22.2%,包括B2型3例,胸腺癌3例),P=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形态与边界方面:低危组TET与高危组TET的形态表现为分叶状分别为10例(占38.5%,包括A型2例,AB型3例,B1型5例)、22例(占81.5%,包括B2型12例,B3型1例,胸腺癌9例),P=0.001;边界清晰的分别为26例(占100%,包括A型4例,AB型11例,B1型11例)、18例(占66.7%,包括B2型16例,B3型1例,胸腺癌1例),P=0.004。因此低危组TET与高危组TET在形态及边界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医学论文怎么写

2 结果…………………………  48

3 讨论……………………………  60

4 结论……………………  65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分TET的WHO简易病理分型方面,基于增强相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CT特征在四个分类器(LR、KNN、RF、SVM)中建立的模型和基于平扫相的影像组学特征在SVM分类器中、影像组学特征联合CT特征在LR分类器中建立的模型具有中度预测效能,能够在术前对TET的风险程度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在指导临床制定诊疗方案及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  CT特征对低危组TET及高危组TET的鉴别

在鉴别TET的WHO病理分型中,CT是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它能通过定性及半定量的CT表现结合病变的特异征象作出相应诊断。既往对TET病理分型与CT表现相关性的研究较多。在肿瘤大小方面,何晓东等[11]研究认为肿瘤大小与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但张正平等[8]研究发现高危组TET直径明显小于低危组TET,原因为高危组TET更容易发生重症肌无力、更易早期被发现,在本研究中关于肿瘤大小方面的CT特征(轴位最大截面的长径、短径、平均径线、长短径比值)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危组TET的平均径线小于低危组TET,且重症肌无力多发(P<0.05),与后者研究结果一致。在形态方面,潘历波等[4]研究认为低危组TET形态更接近于球形,最短径与恶性程度呈负相关,高危组更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分叶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高危组TET分叶状多于低危组TET(P<0.05),轴位最大截面的短径小于低危组TET,长径及长短径比值大于低危组TET,证实了该观点。

结论

基于CT的影像组学方法在预测TET的WHO简易病理分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基于增强相:影像组学联合CT特征在LR、KNN、RF、SVM中均具有中度预测效能,LR表现最优。

基于平扫相:影像组学特征在SVM中、影像组学联合CT特征在LR中具有中度预测效能。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医学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