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医学论文,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我们将致力于呼吁更多的中心加入到该项研究中来,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应用SWE界定出确切的PR正常状态及损伤状态的弹性模量值,以期早日界定出可以预测PFD发生的弹性模量值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为临床针对PFD患者能够更好地进行个体化预防或治疗决策提供全新的定量筛查方法和检查模式。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超声科完成整个孕期的孕检及分娩后6周复查时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及二维盆底超声诊断标准,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分娩后6周时被诊断为PFD的患者77例作为观察组(患PFD组),平均年龄27.10±3.50岁,和尚未达到PFD诊断标准的47例作为对照组(健康组),平均年龄27.60±2.80岁。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受检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诊断标准
1.2.1临床诊断标准[8]: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度法:分5度:0度:无脱垂,标识点均位于原本位置;I度:大于0度,脱垂的最远端位于处女膜缘内侧>1cm,II度:脱垂的最远端位于处女膜缘内侧1cm至外侧1cm之间;III度:脱垂最远端处于处女膜缘外侧1cm但是小于阴道总长度;IV度:脱垂最远端≥阴道总长度。
1.2.2二维超声诊断标准[9]:以正中矢状切位二维超声显示下的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作为参考线:轻度:脱垂的最远端位于参考线上方1cm内;中度:脱垂的最远端位于参考线下方2cm内;重度:脱垂的最远端位于参考线下方2cm以上。
1.3纳入标准
(1)经阴道分娩;(2)无先天疾患;(3)无妊娠并发症;(4)孕前体重指数18.5~24 kg/m2;(5)胎儿出生体重3000-3999g;(6)无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史;(7)无泌尿系统疾病史;(8)无盆底手术及外伤史;(9)无长期激素类药物服用史。
2仪器与方法
2.1超声仪器
盆底超声诊断仪器:Supersonic(法国声科)Aixplorer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仪,使用长度为5厘米的SL 15–4线性探头(4–15 MHz)扫查,设定肌肉-骨骼模式,选择量程0-180kP a。
2.2盆底耻骨直肠肌的测量评估方法
嘱受检妇女排空大小便,截石位平躺于诊床,两侧髋关节外展,充分暴露阴部。一次性无菌超声探头罩内挤入无菌耦合剂并将超声探头罩牢,超声诊断医师均匀用力拿握探头,经会阴进行超声扫查,首先清晰显示盆腔正中矢状切面,在此基础上向一旁偏侧探头寻找并获取PR附着耻骨下支处,调整探头,清晰成像一侧完整的PR,使PR在屏幕上走形水平。按下弹性模式检查键,依次双幅实时动态显示二维及SWE弹性质量图。弹性图像中的蓝色→黄色→红色,表示的是所测部位从软→硬,将感兴趣区ROI(大小4mm×4mm)置于肛提肌的PR前部,将探头静置5 s左右获得稳定弹性成像,致使其弹性硬度颜色将ROI全部充满,分别测量PR在静息、缩肛状态下的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单位:kP a),记录同一位置3次测量的平均值。同样方法进行对侧的测量。本研究中所有数据的测量指定由同一名超声诊断医师完成。将测量结果及图像保存在超声工作站系统并进行记录。
结果
1.患PFD组和健康组的年龄、孕前BMI(体重/身高2)、胎儿出生体重、既往分娩次数的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患PFD组与健康组在年龄、孕前BMI以及胎儿出生体重、既往分娩次数的比较,经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Table 1)。
2.孕早期,患PFD组与健康组的PR静息、缩肛状态Emean及缩肛-静息Emean的差值的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患PFD组与健康组在PR静息状态、缩肛状态Emean及差值有无差异,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患PFD组(左21.61±0.65、右21.64±0.83)均略大于健康组(左20.80±0.59、右21.05±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状态下,患PFD组(左63.38±1.39、右64.41±1.62)均略小于健康组(左64.06±1.19、右65.0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差值,患PFD组(左41.78±1.41、右42.76±1.69)均略小于健康组(左43.26±1.27、右43.95±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Table 2)。
结果……………………………14
讨论………………………22
1 PFD的发生及研究价值..................22
2 PR损伤与PFD..................25
结论……………………………27
讨论
1 PFD的发生及研究价值
PFD是指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等支持结构因为退化、创伤等因素导致其受损而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总称。作为女性的慢性疾病,因其临床表现的尴尬性及高发病率,又被称为“社交病”。既往数据[1]显示:我国大于40岁的女性中PFD的发病率将近50%。它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先天性因素:例如:遗传、种族、发育、体型、内分泌等;后天性因素主要包括:感染、损伤、长期腹压增大、营养、肥胖、不良生活习惯、职业特点等。其中,最主要的独立发病因素就是:妊娠及分娩,而其主要发病机制是:妊娠及分娩导致的盆底肌肉支持结构的损伤。随着现代女性医疗和健康意识的提高,PFD的预防和诊治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这促使学者们对该疾病的预防诊治展开了更深一步的研究。
2 PR损伤与PFD
耻尾肌、髂尾肌、PR共同构成盆底肛提肌,是女性盆底肌群重要组成部分,妊娠和分娩会极大程度拉伸盆底肌肉,且拉伸损伤的程度和作用在肌肉上的力成正比关系,有研究证明[10]:施加的力一旦超过肌肉承受的阈值,便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PR的损伤会导致PFD的发生,并在后期表现出器官脱垂等临床表现[11]。据研究[12.13]统计发现,阴道分娩后有1/3左右的人会发生肛提肌损伤。Dietz[14]等得出:肛提肌损伤发生PFD的机率比无肛提肌损伤发病率高一倍。Lieming Wen[15]提到肛提肌异常目前是脱垂发病机制中最明确的病因。有研究称[16.17]:肛提肌损伤主要是PR从骨盆侧壁撕裂,改变了盆底肌肉的解剖结构所致。
结论
1.妊娠期应用SWE技术测量PFD患者PR杨氏模量值具有可行性。
2.当PFD患者存在PR损伤时,其弹性表征的变化在孕早期就可以应用SWE技术被探查到。
3.对于发生PR损伤的PFD患者,孕晚期PR的杨氏模量的减低与分娩后评估具有一致性,可以将PR损伤及损伤前状态的评估提前到孕晚期。
4.既往分娩次数是PFD组孕晚期PR静息状态的弹性表征下降的危险因素。孕晚期体重增长数是患PFD孕晚期PR收缩能力降低的的确切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