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众创空间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项目前期开发中有着自己的特质。本文通过近年来众创空间早期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发现在前期开发关键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建立了开发路径,分析了相关要点,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主要结论如下:(1)总结归纳了众创空间项目前期开发的主要问题。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众创空间对推动创业创新、实现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拓展社会晋升渠道等方面体现了积极的价值。但在“量”的扩张上高速发展的同时,在“质”的提升上尚有欠缺。项目区位选择不佳、经营模式模糊、招商方向不够精准、设计缺乏针对性是众创空间项目前期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对中长期运营造成不良影响。
第一章 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的背景
本文研究的宏观背景主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
(1)大众创业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创业创新的重要方式。就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而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日趋宽泛,“互联网+”成为创新的重要模式。互联网的高度开放、快速传播、助推各产业融合的独特属性使得创新越来越成为引领产业发展、引发行业革命的重要元素,普通人在创新创业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学者埃德蒙·费尔普斯指出,绝大多数创新的主体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学者或者科学家,而是不起眼的草根阶层,普通人的创新创业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1]。据统计,全球目前 120 余个国家都创立了众创空间,美国的 Wework(创立于 2011 年)、Fab Lab(创立于 2001 年)、英国的 Acess Space(创立于 2000年)等广为人知的众创空间正是其中的代表[2]。将眼光投到我国的话,创业公社、方糖小镇、苏河汇、柴火空间等超过 1000 家众创空间由社会资本控股,自从众创空间创业黑马登陆新三板之后,累计超 200 家企业成为上市企业或者挂牌企业。
(2)中央政府顶层设计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要求在保持一定增速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创新、人才等新动能必不可缺的高端要素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驱动、人才驱动也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头号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工作和创新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在 2018 年 5 月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要夯实创新发展的要素基础。学界也从多个角度呼应了这一论断,如王昌林等学者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国家层面上是由传统国家到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在宏观层面上,是就业存量优化和就业增量创造的重要带动载体,在微观个体层面上,是除了教育之外遏制社会下层、中下层代际流动停滞最有效的工具[3]。自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开展以来,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上从 2013 年的 35 位上升到了 2017 年的22 位;PCT 国际专利申请数量首次排名全国第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3.4%,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4.2 个百分点和 6.6 个百分点。
............................
1.2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本文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创新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众创空间相关概念、特征及前期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是众创空间项目前期开发的主要问题,运用调研成果和案例对区位选择、经营模式选择、招商方向选择和设计等前期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众创空间前期开发关键环节与开发路径分析,应用相关理论和调研结果,建立了前期开发关键环节的开发路径,对区位选择、经营模式选择、招商方向选择和设计等四个开发路径的要点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利用第四章提出的众创空项目前期关键环节的开发路径,以 S 空间为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六章是结论和展望。
本论文以众创空间基本理论和实践调研为基础,寻找众创空间前期开发的常见问题,找出前期开发的相关路径,并以 S 空间为例,应用前期开发的路径,深入 S 空间的前期开发经营的关键环节,提炼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优化运营的对策建议,为众创空间这一创业创新的全新载体在前期开发的项目区位选择、经营模式选择、招商方向选择、设计规划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开发建议。通过研究,使得众创空间项目在前期运营开发过程中项目定位更为准确,项目管理更为科学,项目运行更为高效,更快、更好地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构建出一套符合当下“双创”环境、着重突出众创空间自身造血能力、入驻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期关键环节的开发路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创客空间
随着黑客文化、车库文化的流行和壮大,国外出现了创客空间(Makerspace或者 Hackerspace),欧盟的 Living Lab 和美国的 Fab Lab 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耶鲁大学的 Benkler(2006)认为创客空间是基于“大众生产”这一模式产生的新型创新模式[5]。学者 kera(2012)认为创客空间是以技术、工具、场所共享为最基本价值观和运作特征的新型创新空间[6]。创客空间和众创空间两者渊源非常深厚,在功能、定位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国内林祥等研究者将创客空间和众创空间视为同一概念[7]。相比于更加侧重创业和产业化的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在很多时候尤其在初期纯粹是出于创客个人的兴趣爱好。初期的创客们在创客空间见面、社交和合作,并不完全基于商业目的,为的是仅仅是从“萌发创意”到“实现创意”,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而非产业化运作,其成果也并不完全能够应用到产品化和市场化的生产、经营和销售,个体的创造和 DIY 制作是初期创客空间的鲜明特征。
2.1.2 孵化器
对于众创空间的研究,不能不提及孵化器的概念。美国学者 Mancuso 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就借用人工孵化禽蛋设施的概念,提出了将未成熟项目和初创公司培育壮大的“孵化器”的概念并建立了孵化器。Grimald 认为孵化器是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产业化、商业化的专业服务组织。欧盟在 2001 年提出了孵化器的定义:孵化器是一个为初创企业提供孵化空间、配套服务以及企业集聚的“伞”式组织。美国企业孵化器协会在 2007 年提出了孵化器的定义:孵化器是给予初创企业各类创业支持并帮助其度过最为艰难时期的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的目的是促进企业独立完善和发展,促进技术专业和规模化生产,促进区域创新繁荣和经济发展。而在我国,一般认为最早的孵化器是创立于 1987 年的武汉东湖高技术创新中心。我国科技部认为,孵化器是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王路昊、王程韡等研究者认为孵化器是向经过筛选的企业提供价格可控、具备一定质量的设施和服务并帮助入驻企业成长的组织[8]。
............................
2.2 众创空间的特征
2.2.1 高度开放的公共空间
相比较传统的孵化器,由于入驻对象更为庞大,也更为脆弱。有鉴于此,相比较与传统孵化器的入驻者,各项资源对众创空间的稀缺性进一步放大。要想更好地帮助初创企业,众创空间就要具备比传统孵化器更高的开放程度,需要更快、更多地让相关资源流向入驻众创空间的初创企业。卡莫纳认为,公共空间作为面向大众开发利用的空间体,必须充分考虑大众的“可达性”和“易达性”,只有在允许外来因素在其中流动的情况下才可能被更好地利用[20]。所谓“可达性”,是指留有“路径”允许外来因素进入其中并享受公共空间的功能。所谓“易达性”,是指“路径”较为宽泛,为大量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主体进入公共空间营造条件,而不是让其成为某一类主体的专用空间。从“可达性”角度而言,传统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区别并不大。但从“易达性”的角度而言,两者存在较大差异。
作为众创空间来说,这个“易达性”非常重要。进入众创空间的资源,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物料资源,这就要求众创空间的区位要选在交通较为便捷的地区。但这里的“易达性”不仅仅是基于物理层面的人员和物质资料,也包括互联网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资金流、技术流等。这就要求众创空间的经营者在前期开发,一定要在选址上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选择一些人员、物料、资金、技术容易达到的地区。
...........................
第三章 众创空间项目前期开发的主要问题分析.......................20
3.1 区位选择问题...............................20
3.2 经营模式选择问题..........................22
第四章 众创空间项目前期开发的关键环节与开发路径分析...........................30
4.1 众创空间前期关键环节与开发路径.......................30
4.2 区位选择开发要点...........................32
第五章 S 空间项目前期开发的案例研究.........................38
5.1 项目简介与资料整理.............................38
5.2 案例分析:S 空间项目开发前期关键环节及开发路径研究...............39
第五章 S 空间项目前期开发的案例研究
5.1 项目简介与资料整理
作者对该项目的前期开发和运营团队主管较为熟悉,并从运营团队主管处获取了项目前期和运营期的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用第四章的开发路径对 S空间的前期开发进行了案例分析。S 空间的投资者是一家宁波的民营企业,既没有腾讯众创空间等产业平台的背景,也没有国资背景,是一家在“双创”大潮下产生、在传统制造业城市落户、采用市场化方式运营、规模较小的众创空间,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S 公司创始人曾是一个资深的招商人员,曾经负责多个产业园、孵化器的招商工作,对于对接审批事项、申请补助资金、进行招商管理等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 S 空间项目启动之前,镇海区已有 i 设计小镇和新材料初创园两大众创空间,这两家众创空间位于省级创业创新基地—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其中 i 设计小镇主攻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领域,并引入了木马设计等知名企业在此开设分部,孵化了首游网络、迈新科技等估值亿元级别的互联网或者信息技术公司,新材料初创园则主攻石墨烯、钕铁硼、特种真空材料、防腐蚀涂层等新兴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国有资本是这两家众创空间的主要资金来源,作为成立时间不长的 S 公司来说,资金上无法与这两家众创空间相提并论,那么就需要采用更加精准的开发策略。而如何向已有的两家众创空间学习,融合当地发展并尽可能地寻求来自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引起了 S 公司的思考。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众创空间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项目前期开发中有着自己的特质。本文通过近年来众创空间早期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发现在前期开发关键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建立了开发路径,分析了相关要点,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主要结论如下:
(1)总结归纳了众创空间项目前期开发的主要问题。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众创空间对推动创业创新、实现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拓展社会晋升渠道等方面体现了积极的价值。但在“量”的扩张上高速发展的同时,在“质”的提升上尚有欠缺。项目区位选择不佳、经营模式模糊、招商方向不够精准、设计缺乏针对性是众创空间项目前期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对中长期运营造成不良影响。
(2)建立开发关键路径。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根据文献查找、实地调研、从业者访谈等途径,提出前期关键环节推进的关键路径。众创空间的前期开发既有项目开发的共性,更有由于自身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个性。作者建立的关键路径包括区位选择、经营模式选择、招商方向选择、设计选择等 4 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对应若干个开发要点,共计 13 个开发要点,要求项目开发者充分考量自身能力禀赋、当地发展状况、入驻对象需求、当地企业需求、经济发展导向等因素对这些要点进行分析,从而建立合适的开发策略。随后作者以 S 众创空间为案例展开具体研究,通过分析 S 众创空间项目运行的效果及前期关键环节的开发经验总结,验证作者的开发路径及开发要点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也是有较强的实践意义的。随后作者还对对众创空间前期开发提出了相关对策。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