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9 11:39:50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认为通过模糊-DEMATEL 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识别出的 31 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再通过象限分析法识别出了交通基础设施 PPP 项目的 8 个关键成功因素:法律环境(C31)、风险管控(C4)、政府支持与信用(C6)、管理能力(C20)、多效益目标(C15)、资本管理效率(C25)、合理责任划分(C8)、智能建造(C7)。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实的民间口头语,诙谐间也透露出一个客观的事实,即交通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本身不仅是为了满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行需求,同时也是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近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截止 2019年年底,全国 43 个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共计 6427 公里,跃居世界第一。全国公路桥梁 83.25 万座、5225.62 万米,分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的 6.5 倍和 15.9倍。公路、铁路和城市轨道均创造了从无到有,然后世界第一的壮举。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满足”的变化[1]。
然而,近几年,受我国人口增长、经济水平提升、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区域间人口大规模转移、机动车保有量猛增、物流运输行业迅速发展的景象,使得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不断提升,从而也造成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的短缺,需求量猛增的现状。人均道路里程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特别是近来,在我国提出“一路一带”、新型城镇化、城市群发展、国家中心城市、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半小时经济圈等大环境下,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
周期长、投资大、成本高、技术复杂等是交通基础设施具有的普遍特点,尽管我国建设里程位居世界首位,然而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使得其在短时间内仍难以满足。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储备量较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建设与投资,PPP 模式的特点与作用,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其相得益彰,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融资渠道难的问题,并且通过 PPP 模式,可以高效利用社会优势力量和高效执行力,达到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风险和建设成本、提高交通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效果,从而实现双赢,甚至多赢[3]。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Chan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参与建设的专家以及相关人士发放问卷,得到了与该项目相关的成功因素,并针对识别出的成功因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5]。
Askar 结合埃及 BOT 项目,将关键成功因素理论与 BOT 项目的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识别出了符合 BOT 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并结合现场资料,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保证项目安全、平稳推进[6]。
AHardcastle 等人对 18 个英国 PPP 项目进行实例研究,通过梳理这 18 个项目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找出共有的关键成功因素,并进行归纳与总结[7]。
Henung 运用 SPSS 软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成功因素清单中的因素进行识别,最后得到关键性的因素[8]。
Osei-Kyei 等人结合大量工程建设实例资料,对近 20 年来成功的大型 PPP项目进行梳理,提炼出 5 个关键成功因素,包括风险应对、政策支持、资金保障、社会资源倾斜等[9]。
Ragoobar.etal 对西方国家 PPP 模式运营特点进行研究,从监管与促进的角度出发,探究国家政策监管与国力对于该模式的正面促进影响[10]。
Kumaraswamy 引入关系管理理论对关键成功因素之间的关系影响机理与影响度进行探究。认为参与各方需要充分认识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各方之间的关系需要在项目实施前以及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的调整与梳理,只要保证关系之间的稳定,才能提高项目建设效率,最终实现建设目标[11]。
.......................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PPP 模式相关概念
2.1.1 PPP 的定义
PPP 模式是英文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模式的缩写,是指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业项目投资运营的资本运营合作模式。在上世纪末,西方学者提出了 PPP这种有机结合了私有社会资本与公有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广义的 PPP 模式是指通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进行合作经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合作模式。狭义的 PPP 模式则是指由私人部门参与的公共建设投资模式,强调私人部门的参与以及私人部门在合作关系中的地位。不同机构以及国家对于 PPP的定义略有不同,但是原则上都是“公对私”的性质[24]。
2.1.2 PPP 模式的主要模式
学术界一般从狭义和广义角度对 PPP 模式进行分类。
1)狭义的 PPP 模式典型代表是设计—建造—融资—运营,在此模式下,公共部门制定产品和服务的标准,私人部门根据产品设计、建造、融资、运营。同时,政府作为购买者,向私人部门支付费用,营运期满后,再移交给政府部门。常见的 PPP 运作模式有:BOT(建设-经营-转让)、BOO(建设-拥有-运营)、BO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TOT(移交-经营-移交)、ROT(改造-运营-移交)、PFI(私人融资活动)、OM(计划、指导或协调公司或公共和私营机构的运营活动)、BTL(建设-租赁-移交)。
2)广义 PPP 模式是按照新建资产和存量资产进行分类,包括 BT、BTO、BOOT、DBO、DBFO/M 等。不同的项目类型与资源利用类型,需要相配套的PPP 模式进行应用。新建资产与存量资产的产权由政府方转移至私人部门,用资产的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作为“利润”,换取资本在项目建设中的流通。
表 3.2 交通基础设施 PPP 项目案例资料
.......................

2.2 交通基础设施 PPP 项目的特点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性工程设施,可以分为经济性基础设施与社会性基础设施,前者包括与经济生产密切相关的基建设施,包括交通运输、公共工程、水电燃气能源供应等,后者则包括与社会发展和人文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教育、医疗、文体建设以及社科类领域事业。本文所研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则属于经济性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的涵盖面很广,包括陆路、水路、空运等交通运输所要涉及的所有基础性设施建设。这一类交通设施项目具有特点包括:
1 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是指该类设施项目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运作所必需的设施类型,社会其他生产部门生产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交通基础设施发挥作用,并且交通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成本蕴含在其他领域成本构架之中,且为基础性成本。任一形式的产品和流通环节,都需要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托。
② 生命周期长
高铁、高速公路以及大中型港口与桥梁,其建设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使用周期长。通过 PPP 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后,通过漫长的运营维护期,来为资本方提供收益期。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PPP 运营期至少为 10 年,一般为 20至 25 年。
③ 资产流动性差
交通基础设施一般为土建项目,项目投资转化为材料、建筑、定制机械与器具以及场地投入,这一类资产的流动性差,一旦产生固定投入,便很难进行二次转产[26]。
④ 公众参与度高
交通基础设施的性质决定了该类项目与公众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交通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各方均可以从中受益,因此,社会公众各方均具有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与目标性。
表 3.1 因素识别常用方法对比
....................

3 交通基础设施 PPP 项目成功因素识别........................13
3.1 交通基础设施 PPP 项目成功因素识别方法选择.........................13
3.2 交通基础设施 PPP 项目成功因素数据收集.........................15
3.3 交通基础设施 PPP 项目成功因素识别过程.....................16
4 交通基础设施 PPP 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确定......................30
4.1 模糊 DEMATEL 分析方法概述...................30
4.2 基于模糊 DEMATEL 的交通基础设施关键成功因素分析.....................30
5 案例分析......................42
5.1 郑州市轨道交通 3 号线一期项目概述..................... 42
5.1.1 工程概况............................44
5.1.2 投资回报方式.............................42

5 案例分析

5.1 郑州市轨道交通 3 号线一期项目概述
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区域文化、经济、交通、政治中心。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郑州逐步发展成为“巨型城市”。随着人口的不断涌入,城市内空间接近饱和,城市范围内可谓“寸土寸金”。这种情况下,拥堵开始成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绊脚石。为了有效缓解城市拥堵,加快人流、物流运转,轨道交通建设开始成为未来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形式。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其优越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郑州着力打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意在通过建设轨道交通,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提高民众宜居生活水平,建设轨道交通,对于提升郑州城市地位,完善便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1.1 工程概况
图 5.1 郑州市轨道交通 3 号线线路示意图
........................

6 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国家自 2014 年以来,加大了对 PPP 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推广力度,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引入 PPP 模式,特别是关乎民生和经济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然而,在实际实施和操作的过程中,大量案例由于政府失信与决策过程繁琐、风险分担不合理、法律政策不完善、资本金不到位、项目公司财务能力差、损害公众利益从而得不到支持等等原因造成最终的失败,从而大多数项目最后只得政府回购或达不到预期效果勉强运营,政府和社会资本方承担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无法实现双赢或多赢,完全失去了 PPP 模式引入交通基础设施的初衷。[53]主要分析流程为:
(1)通过广泛搜集资料信息,并对文献碎片化分析,经过扎根法三级编码筛选及故事线逻辑梳理,识别出交通基础设施 PPP 项目建设影响项目良好运转的 31 个成功因素。
(2)通过模糊-DEMATEL 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识别出的 31 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再通过象限分析法识别出了交通基础设施 PPP 项目的 8 个关键成功因素:法律环境(C31)、风险管控(C4)、政府支持与信用(C6)、管理能力(C20)、多效益目标(C15)、资本管理效率(C25)、合理责任划分(C8)、智能建造(C7)。
(3)基于郑州轨道交通 3 号线一期项目作为分析案例,从而得到关键成功因素,进一步提出提高交通基础设施 PPP 项目成功率的主要措施有:优化项目所在地的法律体系,改善政治经济环境,外部环境的稳定是 PPP 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保障;制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准确把握经济风险,从而改善制定预防措施,改善市场环境;提高政府信用,加强政府政策对 PPP 项目的支持力度,政府在 PPP 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提高政府工作能力才能更好的驱动项目良性运作;提高设备资本方的管理能力,社会资本方在 PPP 行业的竞争力、服务能力、融资能力等都决定着项目的成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可以降低风险,增加谈判筹码,使交通基础设施 PPP 项目顺利实现;在新环境下的 PPP 项目建设,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要实现绿色效益等长远效益,从而保证未来项目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合理的资本运作、合理的责任划分和提升智能建造水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