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自有财力对市政工程类PPP项目实施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21:13:59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项目管理论文,通过实证分析,本文提出的假设 H1 和 H2 均得到了验证,因此一个地方的政府自有财力越弱(即地方政府自有财力负担越重),则该地的市政工程类 PPP项目数量越多、投资额也越大。这也侧面说明了从项目自身角度,PPP 模式具有融资功能;从公共部门角度,PPP 模式具有缓解资金约束、减轻财政压力的功能。它体现了 PPP 模式的价值所在,以及在市政工程项目推广 PPP 项目的必要性。尽管上述结论与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具有一致性,即政府财政负担会对  PPP 项目的实施起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它与 2017 年袁诚等发表的《地方自有财力对交通设施类 PPP 项目实施的影响》的结论相比存在差异,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本文在考虑地方政府自有财力时纳入了土地出让金因素;另一方面,从表3.2 可以看出市政工程二级行业之间平均单个 PPP 项目的投资额差异比较大,而交通设施类 PPP 项目整体具有投资额和融资规模大的显著特点。因此,土地出让金因素与行业特点因素在制定 PPP 模式的推广政策时可以考虑进来。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城镇化推动了市政工程的发展
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 2012 年 3 月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郑重宣布“2011 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 50%”,表明中国城市人口数量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越了农村人口数量,当时中国城镇化率的具体数据是 51.27%(王婷,2013),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当该指标超过 30%时,国家的城市建设将会飞速发展,直至它达到 70%时才开始降速(Shen et al,2015)。因此,中国不仅具有极大的城市发展潜力(Wang et al,2015;Chen et al,2016),并且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保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趋势(Beal,2015;Guironnet et al,2015)。
在此背景之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于 2014 年 3 月应运而生,该规划指出从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两方面考虑,它们的城镇化率要在 2020 年分别达到60%和 45%左右的水平,国内学者胡海峰等(2014)还通过 Logistic 模型验证了规划的科学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十三五”期间既需要上亿人口落户城镇,还需要对上亿人口所生活的城中村及棚户区完成改造。因此,城市公共设施方面亟需加大投资力度。根据近十年的统计资料初步推算,在此期间国家需要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 40 多万亿元(李升,2019),与此同时,基础设施领域会催生出难以估量的投融资需求(施文君等,2017)。美国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提出,两件大事在 21 世纪将对整个世界造成深远影响,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发展,而另一个则是中国的城镇化(章志远,2012),中国的城镇化影响可见一斑。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市政工程行业在中国 PPP 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从财政部 PPP 中心(2018)公布的 2017 年年报可以看出,论累计项目数,“市政工程”、“交通运输”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下文简称生态环保)这三个行业在 PPP 库中排在最前列,合计占比约 60%;而论累计项目投资额,排名次序依次是“市政工程”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城镇综合开发”行业,这三者总量占据了库中总投资的 70%以上。而在 2018 年年报(财政部 PPP 中心,2019)中,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额,PPP 库中占比最高的行业仍然是市政工程行业。截至 2018 年底,市政工程类 PPP 项目高达 3381 个(占比 39.1%),明显领先于排名第二的交通运输类(1236 个,占比 14.3%);而市政工程类 PPP 项目的投资额为 39646 亿元(占比 30.1%),略高于交通运输类(38646 亿元,占比 29.2%)。
对市政工程类 PPP 项目展开实证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均具有重要意义。
从理论上分析,国内的 PPP 模式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而且针对市政工程类 PPP 项目的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主,实证研究相对不足,因此本文可以为市政工程类 PPP 项目的实证研究增砖添瓦。
从实践上分析,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其数量和质量与人民息息相关,因此备受关注。由于市政工程 PPP 项目的数量之多、投资之大,地方政府若不能善加利用 PPP 模式,不但无法顺利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反而会给自身造成财政负担。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一般较长,成本回收较慢,而社会资本固有的逐利性,驱使它在与政府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谈判获取一定的补偿,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地方政府造成财政负担,因此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地方政府自有财力,以促进市政工程类 PPP 项目的长远发展。本文的研究可以让政策制定者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他们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图 1.1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第一节  PPP 模式相关研究综述
一、PPP 的定义
对于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的定义国内外均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不同的视角与应用场合会导致不同的理解。著名学者 English(2006)举例说明,在澳大利亚和美国,随着决定 PPP 项目目的、特征、实施及监督要素的 177 个背景因素和所处行政辖区的不同,PPP 的含义也随着改变。而国内对于 PPP 的译法也种类繁多,比较常见的译法是“公私合作”与  “公私协力”(李霞,2015)等等。尽管如此,PPP 的概念仍可从机构和学者两方面进行剖析。
(一)机构角度
联合国、欧盟、英美等相关机构主要从“合作/结合”与“目的”两方面对PPP 进行了定义。联合国培训研究院(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2000)认为 PPP 的含义应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是公共和私人倡导者之间形成的合作关系,二是为了满足公共产品需要,解决本地区或跨区域的复杂问题而形成的大型公共项目。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2003)则指出PPP 是为了满足公共项目或服务需要、替代传统的公共部门供给方式,而由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英国财政部(HM  Treasury,2000)在《公私伙伴关系—政府的举措》中提出 PPP 是一种政府举措。它是通过在国有行业中结合私有制来鼓励社会资本方的投资行为,从而发挥私营部门人技术和财力优势、开发政府资产的商业潜能,最终实现巩固公共项目和拓宽政府服务范围的目的。美国 PPP 国家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PPP,USA,2002)把 PPP看作是一种是结合了外包和私有化各自特点的新的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它的目的也是为了提供相关产品或服务以满足公共需求。
..............................

第二节  市政工程相关研究综述
需要对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等相关文献进行厘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市政工程类 PPP 项目的范畴、背景及研究现状。
一、基础设施
罗森斯坦最先定义经济性基础设施,它涵盖了交通、通讯、和电力等各种基础性产业(胡佛,1990),后来世界银行(1994)将基础设施分成了具有永久性质的经济类和具有人文性质的社会类,不过 Fourie(2006)以环卫设施为例指出它可同时被划入这两种分类,因此两者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朗。一般而言,研究时若无明确区分则默认为经济性基础设施(李建华,2015)。
二、城市基础设施
由于视角不一,学界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理解并未达成一致的观点。有些学者从行业涵盖范围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N.Hansen 指出狭义上的城市基础设施包含了能源、供排水、交通、电讯等直接参与或服务于物质生产之系统;而广义上它还包括了城镇科教文、福利、卫生、环保等间接作用于物质生产之系统。国内学者潘胜强等(2007)和陈仲常等(2010)则认为城市基础设施涵盖了六大系统,除了能源动力、水资源和供排水、道路交通系统,还包括邮电通信、生态环境和城市防灾系统,这六大系统与上述经济性城市基础设施的涵盖范围大体一致
刘生龙(2011)从“提供目的”出发,指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是为给城市生产、生活提供物质基础条件,具有永久性与成套性的一系列设施、设备及工程构筑的总称。而孙钰等(2015)在此基础上还将相关服务加入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义。
张馨(2000)从公共产品特性的角度出发,认为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既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共同消费,又服务于个人的直接消费,因此既具备公益性和垄断性特征,又具有竞争性和收费性特点。
还有学者从产业属性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如刘玉明等(2003)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按可经营系数划分为非经营性项目(路灯、广场绿地等)、准经营性项目(市内道路、公园等)和可经营性项目(自来水、管道等)。
................................

第三章 发展现状研究 ..................................... 33
第一节  中国 PPP 项目发展现状 .................................... 33
一、库中项目概况 ......................... 33
(一)因集中清理整顿及加强规范入库,PPP 库项目总体增速趋缓 ............ 33
(二)2018 年新入库项目按月分布情况 ................................... 35
第四章 样本选取、变量选取和模型选择 ..................... 45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45
第二节  变量选取与模型选择 ....................................... 46
一、被解释变量与模型选择 ................................................ 46
二、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 .................................................. 48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51
第一节  回归分析准备 ............................ 51
一、变量列表说明 ................................. 51
二、剔除极端值 .............................. 51

第五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回归分析准备
一、变量列表说明
本文实证分析的变量名称及含义如第四章中表 4.1 所示。
二、剔除极端值
本文按 p(5,95)的标准剔除了自有财力负担率的极端值以减少极端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原来 287 个观测值,剔除之后还剩 259 个观测值。
三、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 5.1 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市政工程 PPP 项目数量及投资额均存在零值,并且项目数量的离散程度比投资额要大很多。
表5.1描述性统计
................................
 
第六章  结论、建议和展望

第一节  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提出的假设 H1 和 H2 均得到了验证,因此一个地方的政府自有财力越弱(即地方政府自有财力负担越重),则该地的市政工程类 PPP项目数量越多、投资额也越大。这也侧面说明了从项目自身角度,PPP 模式具有融资功能;从公共部门角度,PPP 模式具有缓解资金约束、减轻财政压力的功能。它体现了 PPP 模式的价值所在,以及在市政工程项目推广 PPP 项目的必要性。
尽管上述结论与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具有一致性,即政府财政负担会对  PPP 项目的实施起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它与 2017 年袁诚等发表的《地方自有财力对交通设施类 PPP 项目实施的影响》的结论相比存在差异,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本文在考虑地方政府自有财力时纳入了土地出让金因素;另一方面,从表3.2 可以看出市政工程二级行业之间平均单个 PPP 项目的投资额差异比较大,而交通设施类 PPP 项目整体具有投资额和融资规模大的显著特点。因此,土地出让金因素与行业特点因素在制定 PPP 模式的推广政策时可以考虑进来。
值得注意的是,对地方政府自有财力较强的地区而言,在市政工程领域推广PPP 项目也十分重要。目前,中国大多数经济较发达的二、三线城市的城镇化发展仍处在加速阶段,市政基础设施需求旺盛,尽管这些城市的地方政府自有财力比经济欠发达城市相对要强。一般人可能会认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市政工程领域的项目及投入量较多,因此推断市政工程类 PPP 项目数目与投资额也就较多。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由上一段的结论可知,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市政工程类 PPP项目数量及投资额反而比较少。进而可以推断,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市政工程领域并没有广泛实施 PPP 模式。并不是 PPP 模式不适合这些地方,而是这些地方由于财政压力比较小,当地政府更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产品模式。从市政工程类 PPP 项目数目与投资额在回报机制的分布来看,政府付费回报机制的 PPP 项目数占比 50%,投资额占据了 35%。如第二章所提,出于国情,中国政府将 PPP 中的  “私”泛指为社会资本,目前这些社会资本中国有企业不仅数量是最多的,而且规模也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