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项目管理论文范文:改进关键链法在棚改项目进度管理中的推广探讨——以F小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4-06-04 18:35:27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项目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对传统项目进度管理理论以及关键链法的研读,发现关键链法是在传统项目进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约束理论、聚合理论、人的行为心理学假设提出的,有着其优越性,但是该方法未能考虑工序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缓冲区的设置上存在失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其中住房需求占据很大的比重。棚户区是城市化发展的薄弱环节,是收入低、就业困难、住房困难群体的重要聚集地。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棚户区居住环境差,配套设施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低[1],跟不上城市化发展的要求。改善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对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解决住房难的社会矛盾、抑制商品房住宅价格极为重要[2]。同时棚改项目的实施能够带动产业链的发展,最直接的是可以带动建筑业的发展,间接带动纺织、木材加工、金属冶炼等制造业以及种植业、林业等上游产业的发展,解决大量就业问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

2020年3月10日,F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了2020年公租房棚改项目清单的通知,其中F市7532户(个),占全省棚户区总数的比例为10.2%。与商品房相比,棚户区改造项目(简称棚改项目)具有政府牵头、定向开发、民生保障、社会监督的特点,棚改项目能够按期交付高质量住房、让迁入居民尽可能满意,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非常重要。同时,棚改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涉及面广等特点[3],面临征迁难、融资难、现金流高风险等问题[4],这些因素不但会阻碍项目工期的顺利实施,而且会间接影响项目的成本以及质量,不利于完成项目的“三控”(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目标。

项目管理论文怎么写

1.2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进度管理研究现状

项目管理理论的方法和技术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运营、使用的全过程管理实践中得到了系统性的应用,产生了积极的成效[5],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提高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实现了土地、资源、资金的优化配置。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技术包括甘特图法、计划评审技术以及关键线路法,他们在进度管理中既有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甘特图法能够直观的表达项目的进程,但是不能体现各个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关键线路法以及计划评审技术能表达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各个工序的时间参数进行计算,确定出关键线路,对项目进行管理,但是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将涉及资源冲突的问题考虑在其中,往往造成进度计划与实际情况脱节,同时由于不确定时间的发生,需要对原先的进度计划进行重新调整。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和理论来突破传统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的局限性,这就是关键链管理方法(Critical Chain Project Management--CCPM,考虑资源依赖的关键线路法)。1986年,管理大师Goldratt博士提出了约束理论,对项目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1997年他在关键链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关键链法对项目进度管理的应用。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关键链法在项目管理的运用是项目管理领域的一个重大发展。“关键链”是指在满足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资源可用性要求的最长活动链;在识别出项目的关键链后,项目管理者需对项目的缓冲区进行设置,但是由于各个工序存在着不确定性,项目管理者在确定进度计划过程中往往过于保守,过多的估计工序的持续时间,这部分时间在关键链法中被称为安全时间;但是由于学生综合征、帕金森定律等因素,这些安全时间大概率被浪费掉[6],最终导致项目不能按时完成。

第二章项目进度管理的相关方法

2.1传统项目进度管理方法

项目的进度管理是确保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主要的工作任务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在项目开展之前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其二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控,及时获取项目的进展情况,了解项目的进度偏差,如果实际进度落后于计划进度,就应采取措施,缩小偏差,保证实际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前传统的进度管理方法主要有:甘特图法、关键线路法、计划评审技术等。

2.1.1甘特图法

甘特图法又被称为横道图法,是上个世纪由甘特首次提出,之后迅速推广,成为项目进度管理最常用的方法。甘特图法能够直观明了的表达项目中所要经历的各个工序以及各个工序的持续时间,但是不能表达各个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无法确定项目之中的重要工序。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项目呈现出集成化、复杂化、大规模的趋势,因此甘特图法由于自身的缺陷已不在适用现代化的项目。

2.1.2关键线路法

关键线路法最早出现于1956年,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先提出,简称CPM。CPM方法具有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型项目应用需求,考虑了项目中各个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按照逻辑关系对工序进行排序,而后通过过往的经验估算工序的持续时间,接着根据网络特征,计算各个工序的时间参数,最终找出由各个工序组成的最大时间组合,即为所需的关键线路。可以通过加快该路径上工序的推进速度来缩短工期,达到优化工期的目的。

2.2关键链法项目进度管理理论

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是在约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管理理念在于从项目的全局出发,而不是对局部进行全部优化来实现项目的进度目标。与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理论相比,第一它在考虑了人类行为学的基础上,将约束理论以及风险聚合原理应用于项目进度管理研究,使非关键链上的工序尽可能接近最晚完成时间完成,减少了并行工序的工作量,解决了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技术无法解决的并行工序资源需求冲突问题。第二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白化权函数,对工序持续时间进行估算,使得持续时间的估算更加精准。第三在非关键线路汇入关键线路的节点设置缓冲区即汇入缓冲,汇入缓冲的引入可以使非关键线路上工序自由时差和总时差增加,缓解非关键线路上的工序延期造成关键线路的工期延误,在关键线路的末尾设置项目缓冲,用以对冲不确定因素以及突发事件对关键线路上的工序的影响。最终重新调整进度计划,将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缩短了项目工期,保证项目能够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

2.2.1约束理论

Goldratt博士提出的约束理论最早运用于制造业,被用于优化生产技术,简称TOC。约束理论的提出有助于在各式各样的生产条件、复杂的生产环境下,摸索各个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用另外一种说法就是,采用TOC可以寻找出影响项目进度的制约因素,最终消除制约因素的影响并达到项目目标。约束理论的基本理念是影响项目进度的原因主要是个别资源受限,而不是整体资源,将这些受限的个别资源称为瓶颈因素。TOC认为项目中每个工序相互之间都存在相当数量的联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中存在一个联系在特定的情况下会成为关键因素,只要找出这个制约系统的关键因素,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在工程项目中也存在着瓶颈因素,识别并克服这个瓶颈因素,是项目管理者在进度计划实施过程的重要工作。

第三章 F小区棚改项目现状分析 ............................ 22

3.1 项目介绍 ................................... 22

3.2 F小区棚改项目特点 ................... 23

第四章 基于改进关键链法的F小区棚改项目进度计划 .................... 27

4.1 基于经验法的项目进度管理计划 ........................ 27

4.2 F小区棚改项目进度的影响因素确定 .................... 30

第五章 基于改进关键链法的F小区进度控制的实施 ........................ 46

5.1 征地拆迁及设计方案阶段的进度控制实施 ................................ 46

5.2 地基与基础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实施 ........................................ 46 

第六章改进关键链法应用的效果评价

6.1 F小区棚改项目进度实施的效果评价

每个项目、每个工序在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与原进度计划产生差异,需要找出关键节点并加以控制,方可确保项目在合同要求时限内保质保量完成。

本文在现有关键链法的基础上引入了位置权数、风险系数、资源满足度、工序施工难度4个指标对缓冲区的安全时间进行了重设,改进了缓冲区的监控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取多个检查点,对比检查点上的工序完成率与工序缓冲消耗率两个指标。如果工序完成率大于工序缓冲消耗率则表明进度正常;反之,则进度滞后,应采取进度保障措施。将改进关键链法与现有关键链法确立的安全时间进行对比(具体见表6-1),发现改进关键链法对进度偏差的识别更加准确,配合进度保障措施的积极作用,最终使得项目完成时间与进度计划基本一致,并且符合合同要求。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

第七章结论及展望

7.1结论

近些年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城镇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及社会对居民保障性住房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效率,通过科学的方法缩短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周期,从而达到降成本、保质量的目的,是目前保障性住房面临的难题之一。

首先,本文从F小区棚改项目特点、建设难点分析了该项目管理现状,发现F小区棚改项目存在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社会关注度大、资金紧张的特点,项目存在施工难度大、进度无法有效控制的难点。

其次,本文通过对传统项目进度管理理论以及关键链法的研读,发现关键链法是在传统项目进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约束理论、聚合理论、人的行为心理学假设提出的,有着其优越性,但是该方法未能考虑工序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缓冲区的设置上存在失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再次,本文一方面针对关键链法缓冲区设置失真问题,在缓冲区设置中引入4个修正系数——位置权数、风险系数、资源满足度、工序施工难度,对缓冲区设置进行改进,编制了改进的进度计划;另一方面针对关键链法缓冲区监控设置不适用问题,将工序缓冲区消耗比率与工序完成率的比值做为监控指标。发现采用改进关键链法编制的进度计划在满足合同工期前提下,增加了缓冲区的安全时间,更贴合棚改项目实际。

最后,本文将改进的关键链法应用于F小区棚改项目的实施,实施过程严格按照改进的进度计划进行,同时在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中设置检查点,按改进的缓冲区监控方法检查项目进度,如发现进度滞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发现通过该方法使项目在合同约定的时限内竣工并交付。

缓冲区是应对项目风险的屏障,也是检验项目能否按时完工的风向标。同时进度保障措施的预先设定,也有助于项目在面临工期滞后情况下追赶进度。因此关键链法与进度保障措施相结合可使项目进度处于可控范畴内。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