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乡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优化策略进行研究,意识到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小结在改善教育结构、提升教育效果方面的重要性,也倡导实施有效的课堂小结。在对云南省 Z 县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课堂小结中出现课堂教学质量低下或无效的问题,课堂小结主体有待调整和转变,而且课堂小结的形式单一,这些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而且教师课堂小结专业素养较低,都需要进行改善和优化。
第一章 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概述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的内涵和特点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的内涵
课堂小结是指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时,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巩固、扩展、延伸和迁移知识,使所学知识形成系统、转化升华,把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去的方式。①课堂小结不等同与课堂结尾,课堂结尾可以是课堂小结,也可以是情感体验,也可以是拓展训练等等。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是教师在授新知识教学完毕后,通过概括归纳、回顾强调、延伸扩展、调动情感等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当次课堂的教学内容,总结和概括教学知识点,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环节。课堂小结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的特点
1、承上启下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一方面,课堂小结是某次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的环节,其中教师带领学生对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通过知识归纳,学生能够理解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道德方面或者法律方面的知识,因此它具有承上性。另一方面,课堂小结与下一次课堂内容的导入环节相呼应,为下一次课程内容做铺垫,比如一些概念类的法律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先理论后实践,通过课堂小结,学生能够体会抽象的法律知识,为下节课的具体法律实施教学做铺垫,因此它具有启下性。
2、拓展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小结具有拓展性。一方面,课堂小结是连接两次课堂内容之间的桥梁,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通常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结尾时间适当引出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假如两节课在同一个章节内,教师就可以点出两节课之间的关联性,指出共同点或者承上启下的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并且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等性质体现出来。①再一方面,课程小结不仅限于课堂知识,还包括相关的课外知识,这种课外知识的拓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还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消化知识点,真正理解知识,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成为负责任的公民,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
二、理论依据
(一)整体与部分关系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联系观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内容,也就是整体与部分关系理论。对于整体而言,是事情发展的全局;对于部分而言,是事情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与部分之间不仅存在区别性,又存在关联性。多个部分构成了整体,失去部分,整体也就不复存在,而部分也是整体的一部分,离开了整体,就无法将其称为整体的部分,这部分就会形成一个小的整体。部分发生功能性变化,必定也会对整体产生改变。在这种关系理论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而言,以一整节课就是一个整体,其中包含的课堂导入、开展过程、课堂小结等就是构成这一整体的各个部分。其中课堂小结部分就是对这一整节课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部分。从一方面来看,是否开展课堂小结会直接决定一节课教学是否完整,未落实课堂小结会导致课堂教学结构失稳,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从另一方面来看,课堂小结实施的好与坏,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假如课堂小结无效,不仅无法为整体教学增加功效,甚至还会降低功效。对此,需要以全局观念为引导,明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课堂小结的高效性。
(二)建构主义理论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明确提出,学生要在自己已经的经验基础上,在获取新的知识、信息,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和改造,从而获取新的经验。在这个新经验获取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不再是教师知识传递的接受者,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建构者,能够将自己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提升积极性、主动性。对此,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具备的经验、知识等进行新旧知识联系,进而一步步将新知识融入到旧知识结构中,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同化,这与新课程改革推行下倡导的教育、学习观念等相一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中充分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扮演好引导者角色,让学生对新学习的道德、法律方面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建立相关知识体系框架,将原本的知识的新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有意义的构建,而且还能实现经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形成零号的道德观念、法治观念。
............................
第二章 云南省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云南省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调研概况
(一)问卷的设计
笔者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云南省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的情况,编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以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现状访谈提纲(教师访谈)》,通过细化概念,进一步明确调查指标来确定问题设计以及表述形式。在学生问卷中包括单选题、多选题以及开放题,采用多种题型结合的形式以及匿名填写的形式。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云南省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将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寻找出优化课堂小结的对策。
(二)调查对象和范围的选取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云南省 Z 县第四中学的教师和学生。包括 12 名道德与法治教师以及七年级和八年级 300 名学生。
(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此次学生调查问卷工发放 300 份,回收 286 份,回收率为 95.33%。尽管数量有限,但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云南省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的教育状况。
表 2.1 调查样本情况表
..............................
二、云南省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主体有待调整和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构建主义中也强调学生的主体价值,明确教师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身份。但是,实际上云南省乡镇中学在实施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的过程中,主体却依旧为教师,常常出现忽视学生的情况,偶尔有教师将小结的任务给予给学生,大多数情况也是一种形式化,亟需调整和转变。
1、以教师小结为核心,师生缺乏互动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以教师小结为主体,师生互动频率低的问题。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如表 3-1 所示,有 40.21%的学生认为,尽管有时学生会与教师一起小结,但是多数情况是教师小结;有 29.72%的学生认为小结是教师自己实施。从这可以看出,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通常以教师小结为主,学生小结较少。在第 6 题中,认为教师与学生经常互动的占比为 24.13%,其余 75.87%的学生认为互动较少。在第 7 题中,发现偶尔参与或不参与到课堂小结中的学生占比为 65.03%。在第 6 题和第 7 题的调查结果中,反映出目前该学科课堂小结中学生参与较少,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也缺乏互动,教师依旧为课堂小结的主体。
2、课堂小结存在形式化问题,小结效果较低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如图 3-1 所示,针对由学生完成课堂小结效果的问题,有 50.00%的学生认为学生独立完成的课堂小结效果一般,总结不到位。有 20.28%的学生存在消极的态度,面对课堂小结并不认真,认为最后几分钟随便讲解一下就过去了。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到学生小结较为随意,学生并不重视,实施课堂小结学生并不会收获什么知识,导致课堂小结出现形式化问题。
...........................
第三章 优化云南省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的策略..............28
一、明确小结有效设计的原则............................................28
(一)针对性原则................................................. 28
(二)层次性原则.................................................. 28
第四章 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的案例分析.......................... 45
一、《预防犯罪》课堂小结的案例介绍....................................... 45
(一)课堂小结设计...................................... 45
(二)课堂小结实施............................................... 46
二、《预防犯罪》课堂小结反思.................................47
结论........................................ 49
第四章 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的案例分析
一、《预防犯罪》课堂小结的案例介绍
(一)课堂小结设计
本文研究针对云南省乡镇中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进行设计,站在教师的角度,结合上述研究内容,在设计中明确小结内容、重难点、主体、方法以及时间,预设小结实施过程中和具体内容。以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预防犯罪》一框进行课堂小结,设计如表 5-1。
表 4.1 《预防犯罪》课堂小结教学设计
.............................
结论
通过对云南省乡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优化策略进行研究,意识到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小结在改善教育结构、提升教育效果方面的重要性,也倡导实施有效的课堂小结。在对云南省 Z 县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课堂小结中出现课堂教学质量低下或无效的问题,课堂小结主体有待调整和转变,而且课堂小结的形式单一,这些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而且教师课堂小结专业素养较低,都需要进行改善和优化。对此,本研究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优化的策略,从明确课堂小结有效设计原则、有效方式入手,并提出有效策略,对教师观念进行转变,提升教师课堂小结素养。尽可能对课堂小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进而帮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施课堂小结的过程中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同样也可以为对课堂小结存在困惑的教师提供思路和借鉴案例,具有一定的教育指导价值。
课堂小结是重要环节,与其他环节存在紧密的衔接和相容关系,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具有明显的育人功能,新教材应用以及新政策的推出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显著增强,在教学过程中,整体小结过程中存在许多要素以及影响因素,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而且十分复杂。受到客观因素以及笔者能力的影响,对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教学现状的研究可能存在一些不足或者不完善的地方,难以用文字全面的呈现出课堂小结中具体存在的问题,而且也没有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德育价值发挥出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总结。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教育者对课堂小结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参与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的研究中,实现理论知识和综合实践的结合,建立出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激趣性、及时性的课堂小结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