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1 23:57:18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在大多数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营商环境与 PEST 分析相结合,提出了营商环境的定义,认为营商环境是围绕在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一切环境的综合,主要包括经济、政务、文化、科技创新、法治、基础建设和对外开放,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初步拟建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目前,全球的投资竞争日益严峻,经济发达地区凭借技术、市场等优势吸引产业投资,经济欠发达地区凭借劳动力价格和能源资源等优势扩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得中国的招商引资面临“在夹缝中生存”的境地。因此中国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培育和健全中国招商引资的竞争优势,促进发展。经济新常态下,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选择,而我国的营商环境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营商环境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要优化投资和市场环境,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和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要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特大城市营商环境改革先行,率先增强改革强度,建设一个能够彰显公平、体现透明、突出便利的营商环境。
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在世界排名中提升了 32 位,目前是第 46 位,首次在 50 名之内[1]。而世界银行考核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营商环境是以该国家或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为考核对象,进而对该国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世界银行选取北京和上海对中国的营商环境进行考量。因此,上海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有利于上海自身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提升中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商务中心城市,它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的建设[2]。《2018 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中提到 2018 年上海国民经济运行良好,但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报告中明确了上海市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继续做好全国改革创新先行者,营造可持续的营商环境,实现高品质发展。因此本文以上海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上海的营商环境,加上与长三角十座城市的对比,探讨如何优化上海营商环境,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重塑上海营商环境建设优势,不仅能够使企业增强在上海发展的决心,为上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助力,还能为优化全国营商环境提供经验借鉴。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第一,以上海作为研究样本,可以发现上海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对丰富和发展上海营商环境评价的相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会促进营商环境相关研究新的突破点的产生,从而促进营商环境理论的发展。
第二,对上海营商环境的评价可以对前人对营商环境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发现其中的薄弱点,也能为后续研究提供一种参考,从而也是对现有营商环境研究的一种补充。
第三,建立上海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将现有的科学的评价方法运用到营商环境的评价中,以定量分析为主,辅之以定性分析,将政府干预理论、波特五力模型、公共服务理论、公共管理理论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为客观、科学地对营商环境进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丰富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本文通过对上海营商环境的研究,探究上海营商环境建设的有利影响因素和不利影响因素,并构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以及长三角周围的九座城市的营商环境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上海营商环境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3]。
1.2.2 现实意义
首先,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和企业入驻,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对上海营商环境的研究,可以较为科学、客观地对上海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发现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利于为上海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方向,促进上海营商环境的优化。
其次,系统的、科学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把握上海营商环境建设的动态,更好地促进“放管服”政策的开展,有利于加快营商环境的改革进程,为上海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适应经济新常态提供有力指引,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最后,世界银行对中国营商环境的评价是根据上海和北京这两个样本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因此对上海营商环境的研究,有利于提出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的意见和措施,提升上海营商环境的建设水平,从而有利于提升我国在世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营商环境
对于营商环境的定义,有关学者主要是围绕世界银行给出的定义进行再分析和判断的。首先,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的定义主要是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办理的文件、程序等所需的时间和成本等条件。它是对营商环境的一个笼统定义,主要是针对研究对象方便测算而进行的一个定义,是与政府行为挂钩的企业活动开展所需的时间等条件的概括。这样便于政府采取相应措施优化本地区营商环境。部分学者对营商环境的定义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主要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相联系。微观营商环境是与企业内部相联系的,而与企业的外部相关的是宏观营商环境。无论是宏观营商环境,还是微观营商环境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44]。也有学者对营商环境下以下定义:营商环境是围绕企业发展的所有环境的综合,是一项包含众多方面及领域的系统工程[45]。结合相关学者对营商环境的定义,本文对营商环境给出以下定义:营商环境是围绕企业从成立到破产的外部环境的综合,涉及经济、基础设施、法治、政务、文化、科技以及开放程度七个方面。本文将依此定义来分析上海地区的营商环境,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客观地分析上海营商环境的现状。
2.1.2 营商环境评价
国内外学者对营商环境的评价已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从 2002 年之后世界银行每一年公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构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球100 多个城市或地区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分析[5]。2018 年国家发改委对营商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国内国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国情,在借鉴世界银行的指标体系后从三个维度设置了 23 项综合评价指标[46]。建立符合中国各省情的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助推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以评促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47],有助于发现各地区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有利于促进营商环境的改善。
图 2-2 PEST 分析模型
.......................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是指一种政府对一些公共管理领域进行管理的方式,主要是为了促进这些领域的良性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众社会意识水平的提高,公共管理理论也丰富了自身的内容,融合了“经济人”假设、绩效管理、目标管理和顾客满意理论等理论的内容,以企业管理的角度认为政府的管理行为应以效益、效率、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为导向,重视成本和预算管理,注重投入产出效率[50],做到每一个管理行为都能使效益最大化[51]。公共管理的新发展要求政府加强职能的改革和转变,行政方式上从管制向服务转变,优化管理方式,提升服务意识,注重公众和企业单位等社会群体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提升。公共管理的新发展在注重过程的同时,更注重结果的普惠性,不再是政府只是做了这件事就结束了,而是更注重社会群体以及市场对政府行为的考量。因此政府应对自身重新定位,做好公共事业的服务者和导向者,树立目标管理意识,既注重过程的尽善尽美,又注重结果的公平公正,使结果符合公众要求,满足公众期望。
公共管理理论对上海营商环境建设的启示:公共管理理论注重市场规律和竞争的作用,因此政府在建设营商环境时应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加强与非政府部门的合作,将更多的执行权交给社会组织,以市场和社会评价为标准,提升执行结果的满意度。公共管理理论注重顾客满意度,因此政府在建设营商环境时应注重提升企业满意度,注重对企业、市场的调研,真正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提升服务的针对性,突出重点和特色[52]。公共管理理论要求提升服务的效率,重视服务的质量。因此政府在建设营商环境时,应做好规划,切实从企业或市场需求出发,注重过程管理,重视政策落实过程的效率,从目标管理角度对结果进行评估,做到效率有保证、结果有满意。
图 2-1 波特五力模型
...........................

第三章 现有营商环境评价方法和手段分析...............................20
3.1 国际营商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20
3.1.1 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 ................ 20
3.1.2 世界银行(WB)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 ...................... 20
第四章 上海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5
4.1 上海营商环境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5
4.1.1 经济因素 ..................................... 25
4.1.2 基础设施因素 ......................... 25
第五章 上海营商环境评价方法与模型的构建............................48
5.1 上海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48
5.2 上海营商环境的评价方法的选取........................... 48

第七章 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的保障措施

7.1 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的思路
7.1.1 借鉴经验,持续变革
借鉴世行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靠前的经验,结合中国以及上海发展的特色,引进先进治理理念,在严格提升世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数字的基础上,推进变革,持续创新,助力上海营商环境建设规范化和全球化。
7.1.2 市场导向,法治保障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因素,但是市场也不是万能的,需要政府的助力和推动,因此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法治建设为基础,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让市场活动主体能够在遵守法律的同时,又能在市场中发挥自己的价值,提高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公平性。
7.1.3 总体规划、重点突破
营商环境建设应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辩证看待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主次矛盾问题,从整体营商环境建设出发,同时重点关注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部分,重点突破,逐步推广,进而推动整体发展。
7.1.4 政府发力、社会推进
政府具有经济、政治职能等职能,而营商环境建设涉及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大众的协作配合,让整个社会主体都积极参与到营商环境优化工程上来,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研究构建出科学准确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测评模型,利用营商环境评价得分来分析长三角十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建设状况,并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来提出建设营商环境的措施。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把营商环境的概念分为七大板块来分析,分别为经济、政务、文化、科技创新、法治、基础建设、对外开放。
本文在大多数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营商环境与 PEST 分析相结合,提出了营商环境的定义,认为营商环境是围绕在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一切环境的综合,主要包括经济、政务、文化、科技创新、法治、基础建设和对外开放,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初步拟建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二、分析了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
根据对营商环境概念的界定,认为营商环境评价的优劣主要是源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好坏,因此得出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因素有经济因素、基础建设因素、生态因素、开放度因素以及政府管理因素等。
三、构建了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与测评模型
为了能够准确地判断营商环境建设水平,本文结合大多数学者分析的结果,从七个方面构建了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构建测评模型,希望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营商环境建设的水平。
四、以长三角十座城市进行实证研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本文在构建了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后,以长三角的十座城市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数据来源于各地区统计年鉴以及政府官网数据。根据灰色加权关联度得分排名以及十座城市各个小指标的灰色度得分,进行分析,分析出差距较大的指标以及差距较小的指标,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