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潘安湖采煤塌陷区转型模式及综合效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4 18:34:53 论文编辑:vicky

笔者从社会公众视角及实际经济视角出发,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潘安湖转型发展效益进行了评价。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采煤塌陷区的转型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贾汪政府充分挖掘潘安湖地区的优势条件,采取 EIS 转型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转型之路。以生态转型为基础,以产业转型为核心,以社会转型为保障,实现了生态旺、产业旺、百姓旺,为全国其他采煤塌陷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多可借鉴复制的经验。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大国。煤炭资源的开采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也因此形成一批资源型城市。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曾经的支柱产业日渐式微,城市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产业结构高度单一,城市发展陷入两难境地。尤其是长期高强度的开采形成了大量采煤塌陷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第一,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由采煤引发的塌陷,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系统,水、空气、土壤污染严重。第二,人地矛盾突出。长期的过度开采,造成地表大面积塌陷、断裂等,城市建设用地受到严重破坏;农田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肥力丧失,无法耕种,用地紧张(宋可实,2014[1])。第三,经济损失严重。采煤塌陷区资源枯竭,大量企业倒闭,财政收入锐减,经济发展停滞。
采煤塌陷带来的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治理,未来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近些年,政府致力于促进采煤塌陷区的转型发展,出台了一些文件支持塌陷区治理及转型发展。2007 年印发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明确规定要建立健全资源开发长效机制。在资源开采过程中,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的责任主体。加大对资源枯竭性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态保护和转型发展,着力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表明了我们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2016 年,新修订的《煤炭法》明确规定采矿者必须将挖损、塌陷的土地复垦恢复至可利用状态。2017 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同意在中央预算内拨付专项资金支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在提倡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和转型发展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

1.2 研究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试图从潘安湖采煤塌陷区转型模式的视角出发,针对塌陷区转型发展的成效进行综合性评价研究。其理论和实践价值体现在:
第一,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产业结构调整理论的指导下,梳理总结了采煤塌陷区转型的经验和模式,提出了采煤塌陷区 EIS 转型模式。并从社会视角和经济视角对转型发展带来的综合效益进行建模分析,探索管理上有效、经济上合理、政策上可行的转型模式。
第二,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在新形势下,结合新发展理念以潘安湖采煤塌陷区转型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采煤塌陷区的形成、转型模式、综合效益进行系统地研究,探索其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思路和路径,在治理、融资方面的创新举措,为其他采煤塌陷区的转型发展提供可参考、复制的经验。
第三,当前,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进绿色转型,就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而言,除了其内部的战略转型,如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品开发外,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以多种方式参与绿色经济转型也是其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提出的理念也可以为企业等微观主体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图 1-1 技术路线图
...............................

2 采煤塌陷区转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1 相关概念
(1)采煤塌陷区
采煤塌陷区是因为煤矿开采造成地面下沉形成的塌陷区域。由于长期的开采,地表形态被破坏,地下岩层与地表重力失去平衡,导致地表下沉形成凹陷区,一般在 4-6 年后趋于沉稳。由采煤引起的地面沉降程度不一,可分为轻度塌陷、中度塌陷和重度塌陷,塌陷最深部分可达 10 米以上。塌陷区容易积水,一方面影响潜水水位的贮存条件,导致潜水水位上升,形成湿地和沼泽,影响附近农作物和植被的生长,另一方面,积水使土壤肥力退化,大面积耕地无法利用,大量农民失地。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恶化、大片良田积水、房屋道路断裂,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土地复垦。是指采取修复措施,对因采煤导致的塌陷或变形的土地进行整治,以便可以重新利用。土地复垦主要分为三类:土地开发是对未利用的土地、荒山河流等通过工程措施进行开发治理形成耕地;土地复垦主要是针对建设用地(如村庄、城镇、厂房等)通过工程措施复垦成耕地;土地整治是通过平整农用地,配套建设沟路渠桥涵闸站等基础设施以增加新增耕地。
第二,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为了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对因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生态系统受损的区域,采取物理化学修复手段和工程措施,对其重建、改进、修补,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采煤塌陷区的生态修复是指在土地修复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的力量及生物技术对受损的土壤进行改良,种植适宜的植被,恢复生物的多样性,以建立一个与周围环境更加协调的生态系统。
第三,科学划定不同采煤塌陷区的利用方式,实现城市发展。通过土地复垦、生态修复,采煤塌陷区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已恢复到原有状态,实现了治理的生态效益。但是此前采煤塌陷地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地矛盾突出,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因此,采煤塌陷区应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居民就业增收,改善居民生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2.2 采煤塌陷区转型发展的实践经验
2.2.1 德国鲁尔区转型发展
德国鲁尔区曾以煤炭起家,并逐步发展成为西欧最大的工矿区,素有“德国工业引擎”之称。但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冲击,大量工人失业,环境污染加剧,鲁尔区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被迫走上了转型之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振兴了鲁尔区。
主要措施有:(1)以政府为主导,实现转型发展的有序、有效。一是颁布法律,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鲁尔区的振兴;二是出台振兴规划,分步骤、分阶段推进鲁尔区振兴。制定一系列文件助力鲁尔区的转型发展;三是提供财力援助,通过组建转型管理公司,发行基金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四是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完善道路、市政、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树立矿区的良好形象。(2)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府出台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信用担保,鼓励风投机构向中小企业投资,加强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以中小企业为抓手,利用中小企业灵活性强、适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特点,提高区域经济活力和就业率。(3)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通过提供资金补助、出台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等,吸引现代化产业、新兴产业向老工业基地聚集,重视新旧产业的结合,建立多元化的产业体系。(4)以工业遗存为基础发展工业旅游。拆除工业废地和废弃设施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鲁尔区改变了策略,把重点放在挖掘工业遗存在经济、历史、文化和生态方面的潜在价值。放弃拆除废弃设施,而是将其改造为博物馆、景观公园、会展中心等,整合为工业景观集群,发展工业旅游。德国鲁尔区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遗存资源,细分旅游市场,将旅游对象划分为学习参观型、旅游观光型、休闲娱乐性、商务调查型等,并针对旅游对象开辟了四种旅游模式,通过整体开发运营和品牌推广,开辟了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旅游道路。通过一系列举措,德国鲁尔区成功实现了转型发展。
表 2-1 不同转型模式特点
...........................

3 潘安湖采煤塌陷区转型模式分析..............................19
3.1 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的形成与演变.........................19
3.2 生态转型分析.....................22
4 潘安湖采煤塌陷区融资模式分析..............................29
4.1 一般融资模式分析.......................29
4.2 生态修复融资面临的瓶颈..................30
5 潘安湖采煤塌陷转型的综合效益分析..........................38
5.1 综合效益的构成.............38
5.2 有关综合效益的评价说明..........................39

6 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深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政府层面
第一,从生态转型的角度,要继续打造生态特色。生态是潘安湖地区最大的优势和品牌,要继续推进塌陷区综合整治和增绿净水工程,让潘安湖地区的生态根基更加牢固,让生态优势成为潘安湖地区转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从产业转型的角度,坚持走“生态+”发展模式,继续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农业、服务业与旅游业。在工业方面,做大做强一批现代制造业,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产业发展,让工业结构继续变绿变轻。冶金、煤化工等传统产业要在改造升级后,做好产业链延申,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服务业是提升潘安湖地区竞争力的支柱型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打造煤矿文化和马庄香包文化品牌,将文化产业与商贸物流等服务型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潘安湖地区的旅游资源,塑造旅游品牌,做优旅游产业。一方面继续加大景区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品质。另一方面,围绕潘安湖,融入潘安故居、潘安水镇、潘安忠孝园、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打造“特色品牌,开发旅游产品,形成独具潘安特色的旅游商品,增强潘安湖景区的吸引力。另外,要利用大数据加强精准营销,制定针对性的宣传营销策略。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扩大客源市场,可以融合徐州市、台儿庄等旅游资源,策划“徐州-贾汪-台儿庄”组合游,“贾汪生态湿地游”、“徐州民俗文化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旅游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第三,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全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对失业矿工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拓宽这类群体的就业渠道。大力发展一些就业容量大、群众覆盖面广的产业,比如家具行业、电动车行业和新能源行业等,让居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传承发展好以“马庄香包”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产业,进一步挖掘特色,打造香包品牌,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提高工资收入,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本文在对采煤塌陷区转型发展研究现状进行总结评价的基础,分析了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的转型模式及融资模式,构建了潘安湖采煤塌陷区转型发展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从社会公众视角及实际经济视角出发,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潘安湖转型发展效益进行了评价,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采煤塌陷区的转型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贾汪政府充分挖掘潘安湖地区的优势条件,采取 EIS 转型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转型之路。以生态转型为基础,以产业转型为核心,以社会转型为保障,实现了生态旺、产业旺、百姓旺,为全国其他采煤塌陷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多可借鉴复制的经验。
(2)采煤塌陷区的治理及转型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各地政府的财力都很紧张。贾汪区围绕采煤塌陷区治理生命周期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动态调整的资金运行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融资模式。在塌陷地治理前期,要发挥好财政资金的保障作用。国家应积极投入专项资金,各级政府统筹投入财政资金等,为塌陷区的治理及转型注入源头资金。在治理的中后期,要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采取合资或合作等形式,共同开发运营塌陷区,减轻政府压力。还可以进一步丰富金融供给层次,拓宽融资渠道。通过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LP、ABS(资产证券化)、PPN(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模式为塌陷区的治理及转型提供充足资金。但整个融资、转型的过程中,企业、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的参与度相对不足。
(3)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潘安湖采煤塌陷区转型发展综合效益的评价模型。从评价结果来看,生态效益取得的成效最为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还可以进一步加强。本文在对潘安湖转型发展综合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围绕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