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发展模式及综合效益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2 21:04:37 论文编辑:vicky
企业仍保留部分能源产业,实现了企业能源和文创双向发展的战略目标。虽然改造完成后,是能源产业在源源不断地支持文创产业的发展,但通过其近十年文创版块收入等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文创产业的经济效益在不断提升。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虽然知道且去过 751  的人数并没有 798 多,但是去过的人群对于 751的评价总体比较满意。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及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从城市中心区向外疏散,工业生产制造业从城区向郊区转移,由此留下了大量或废弃或闲置的厂房、仓库[27] 。在对这些厂房的重建和改造过程中,工业遗产的价值慢慢被人们所关注,关于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的研究便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开来。我国对于废旧厂区改造再利用的研究有几十年的历史,也取得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然而,这些改造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再生后的发展模式是否真的契合本厂区的发展?本厂区的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运营管理模式?这些问题若进行深入的跟踪调查,将为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项目的可行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其次,废旧工业厂区的改造再利用不是单次的,现阶段它是从工业功能向其他功能转化,未来,它可能还会面临多次再利用,再转型成为其他产业[15]  。同时,成功案例效应明显,如著名的北京 798 案例,798 的成功改造引来各地区项目的盲目模仿,同质化现象一度非常突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起到再利用的作用。本文针对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项目,重点研究其发展模式,暨功能模式,管理模式及综合效益,以期给以后的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项目提供参考。
1.1.2 研究目的
废旧工业厂房和设备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废旧厂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对这些遗迹的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相关研究也不断展开。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大量实际改造案例,指出目前改造现状和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国内外现有案例改造后的发展模式和运营模式,最后以751 时尚广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其业务收支情况来分析其经济效益。最后从改造前和改造后两个方向提出建议。
............................

1.2  国内外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的研究现状
城市的发展是曲折且不断前进的,它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建筑物被建造、拆穿、重建的过程促进了城市的不断发展,但是对于工业建筑而言是巨大考验,如何改造既有的工业建筑是当前现实问题。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工业革命的到来推动了大型厂房的建设和机器设备的生产,西方国家是首先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厂房退出生产,工业设备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工业城市的活力迅速下降。由于工业厂区处在城市的中心位置,与生活区紧密相连,如何更新这部分区域,重新唤醒城市活力是衰败的工业城市首先要考虑的问题[16]  。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与设计实践,成熟的系统理论率先在西方国家形成。
上个世纪 30 年代,以人为本和城市功能分区的思想[54]  在《雅典宪章》中提出。城市及其周围地区要被当成一个研究对象来研究。城市的主要功能是人类居住,对于工业的发展要有计划地确定,并且对于不同的功能,要把居住、工作和游憩进行分区且中间要建立联络交通网。
1955 年,里克斯提出了“工业考古”的概念,工业遗产概念诞生。他强调对于工业革命期间的工业遗迹与工业遗物进行研究和保护。他建议健全法律法规,并且成立专业的组织管理机构来保护工业遗产。
1964 年,《威尼斯宪章》提出对于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进行一成不变的保护[34]  ,其核心思想是“保存重于修复”,强调历史古迹的真实性和文化差异性。
1965 年,劳伦斯·哈普林提出“建筑再循环理论”。其核心思想是改造项目不仅仅围绕修复、修缮开展,工业厂区的空间应该得到合理的利用,空间重构进入大众视野。1967 年,吉拉德里广场改造完成,他对旧金山废弃的巧克力厂、毛纺厂进行改造再利用,是对这一理论的成功应用,重新定位了现有的城市结构[54]  。
1979 年,《巴拉宪章》提出了“改造性再利用”的概念,通过空间调整,功能置换,来激发建筑物最大的使用潜力。核心思想是通过功能置换来改变内部空间的使用功能,通过“再利用”来实现对建筑物的保护。
图 1-1  本文技术路线图
...................................

第 2 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废旧工业厂区的概念
工业遗产指的是科技和工业历史的物质遗迹,如制造业和矿业遗址,以及电力和交通基础设施[4]  。这一范围也可以扩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博物馆、教育或宗教朝拜地等等[33]  。
本文提及的废旧工业厂区是指那些本身仍具有可利用价值,但是由于原生产功能丧失而闲置的建筑物及其外部空间的总称。其特点是功能寿命已尽而物质寿命仍然存在,一般反映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间段,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这里所说“废旧”代表的是过去的一种时态,就目前而言,厂区内的建筑完整,厂区内部的设备条件也仍处于可使用期,只是由于城市发展的速度快、更新度高,他们无法发挥自己的功能,或者因为城市空间的腾退、重组或者迁移,而导致的这些陈旧的厂区遗留在城市中心。这些废旧工业厂区经过调整与更新,将会与城市协调发展,甚至成为城市特色。
2.1.2  改造再利用的内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中心闲置的厂房、仓库越来越多,采取推倒重建的粗放式开发模式不利于历史文化传承,也不利于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这种形式下,对建筑资源的合理利用,注重其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废旧工业厂区的改造再利用应运而生。
每座厂房、每套设备都有两个生命属性,一个是物质寿命,一个是功能寿命。废旧厂区改造再利用的内涵就是利用两者之间的差距,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通过适应性改造,为旧工业建筑赋予新的功能,在物质寿命仍存的条件下,给予其新的功能寿命,从而使生命周期恢复动态平衡[12] [11]  。简单的保存或者修复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改造再利用既能维持它原来的历史价值,又能创造新的意义[23]  。
...........................

2.2  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的必要性
受人口、土地等诸多条件的制约,现如今,完全新建已经不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旧城改造已经撑起了城市更新发展的半边天[46]  。废旧工业厂区被遗弃了并不等于它不再有用,不管是政府、企业、艺术家,只要有足够的创新精神,就可以把遗弃的空间变成机会,将这些现有的厂房设备转化为能可持续利用的资产,以刺激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更新建设。
2.2.1  保护与利用互促关系
废旧厂房中必然有老旧的、难以顺应时代的设备,他们无论是厂房还是设备都难以再对城市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面对当下的重重问题,想要让他们与城市共生,又对城市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最为重要的就是把它们更好地利用起来[54]  。但是保护与利用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更好地保护,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保护设备是利用厂区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又为保护设备创造了条件。其实,最好的利用无非就是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维持设备原貌,有必要采取保护性再利用的方法对废弃厂区进行再生[51]  。首先是文化保护,通过保护、恢复以及厂区内旧建筑物的再利用,结合城市开发建设,赋予废旧厂区生态、经济和文化的意义,让其承载的工业文明得到重新展现。其次是修缮性保护,修缮不等于拆除,一方面可以之间在建筑内部进行改建,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建筑周围加上新的建筑或者重新建筑与老旧厂房风格相融的建筑,这一过程既留存了建筑的原貌,又通过加建等方式扩大了厂区功能,使之更好地与城市融合,赋予废旧厂区新的功能,对旧厂区进行城市功能优化或置换。其三,“良好的使用是一半的保护”[26]  。国外众多实践表明冻结式的保护是不可行的,要想更好地保护工业遗产就必须重新发挥其使用价值。
保留主题特征是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的核心。“博物馆”式封存陈列和“面目全非”式推倒重建都是不是废旧工业厂区合适的改造之路。保护和展示建筑的文化价值,其实不只局限于文字讲解、图片陈列,而是整旧如新,既没有废旧的痕迹,却又有历史的意义。
............................

第 3 章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的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 ...................... 10
3.1  废旧工业厂区的改造再利用的发展现状 .............................. 10
3.1.1 发展历程 ................................. 10
3.1.2 相关政策 ................................ 10
第 4 章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的发展模式及综合效益分析 .............. 15
4.1  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后的功能模式 ............................ 15
4.1.1  文化艺术模式 ................................ 15
4.1.2 公共空间模式 ................................. 17
第 5 章  案例分析 ................................... 28
5.1 751 时尚设计广场基本情况........................................ 28
5.1.1  区位分析 ................................. 28
5.1.2  历史沿革 ............................... 29

第 6 章  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后运营管理提升对策

6.1 统筹规划精准定位
我国城市发展正由增量扩张转变为存量优化,城市更新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52]  。城市中的废旧工业厂区更新改造是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区域对城市功能的补充,借此调整土地结构、优化空间布局[39]  。废旧工业厂区的改造再利用承担着完善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环境质量及保护文化遗产的重任。为使得改造过程符合区域及城市定位。政府在其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应站在更高的立足点对企业的改造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之契合区域发展,能带动区域经济。改造模式缺乏创意创新,一味照搬照抄,将有悖于城市形象,使得改造后的模式缺乏吸引力,从而经济效益低下,缺乏后续继续发展的原动力。其次,政府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优化工作。目前,针对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的专门性地方法规非常欠缺。尽管此前很多城市出台了针对城市更新的若干规范性文件,但对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的针对性不强。另外,我国现阶段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的模式大多为功能置换型,在用地性质上很多改造项目均游走在法律的灰色的地带,所以完善法律条文中针对用地性质改变的描述,完善针对规划设计的规范性文件迫在眉睫。
表 3-1  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阶段划分及特点
.............................
 
结语
废旧工业厂区的改造再利用已经成为城市更新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广大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改造过程也不断趋于理性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索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升其综合效益又被提到日程上来。
由于我们废旧工业厂区改造起步晚、受时间、空间等限制,在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现有案例,将问题归纳总结为四大类,即规划问题、定位问题、资源利用问题、及可持续运营能力问题。
通过文献和国内外成功案例,总结了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的三大功能模式:文化艺术模式、开放性公共空间模式和商业地产模式。通过分析其改造推动主体总结出三个管理模式: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和政企合作模式。通过分析其运营管理主体总结了三大运营模式:产权方改建运营模式、运营方承租改建运营模式、产权方与外部机构合资运营模式。在此过程中,对相应模式的优劣势及适合的企业做了分析。分析废旧工业厂区改造再利用的综合效益并构建了综合效益指标。
文章以改造成文创园模式的 751 北京时尚设计广场作为案例进行研究。751 是企业主导且产权方改建运营模式,企业仍保留部分能源产业,实现了企业能源和文创双向发展的战略目标。虽然改造完成后,是能源产业在源源不断地支持文创产业的发展,但通过其近十年文创版块收入等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文创产业的经济效益在不断提升。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虽然知道且去过 751  的人数并没有 798 多,但是去过的人群对于 751的评价总体比较满意。
最后,结合前文提到的相关问题,从改造的前、中、后期提出对策和建议。改造之前要做好统筹规划,使之契合区域和城市发展。改造时就要着手打造专业的管理团队,人员配备要符合企业定位。改造后要及时选择切实有效的营销模式,打响走向市场的第一炮,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