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下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影响研究——基于重庆乡村旅游地农户调查数据

发布时间:2020-08-27 17:03:28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留学生论文研究,农户生计策略转变影响研究中,共有三种转变关系。农户由非旅型向兼旅型转变是第一种生计策略转变关系,家庭总人数、家庭拥有土地面积、生产设备总价值、人均年末资产净值对转变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其中家庭拥有土地(或耕地)面积、使用中生产设备总价值有显著积极影响,即农户家庭成员占有越大的土地(或耕地)面积、使用价值越高的生产设备,则兼旅型生计策略对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第二项生计策略转换关系中,根据非旅型与旅兼型之间转换关系的回归结果,可判断得出各个生计资本均对非旅型向旅兼型转变不存在统计数据上的显著影响,但仍可以认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对该转化有积极作用。第三项生计策略转换关系,非旅型向专旅型转变中,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户由非旅型向专旅型转变有积极影响。且作为关键转换阻碍因子的人力资本有存在显著影响,即人员数量越多、总劳动能力越大、主要劳动力健康水平越高的农户家庭越不具备由非旅型转变为专旅型的可能。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乡村旅游已经逐渐展现了它的魅力和发展前景。经研究表明,从 20 世纪的 70 年代开始,欧洲、东亚地区及北美洲的部分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法国和西班牙有超过 1/3 的国内旅客选择乡村作为度过休闲假期的目的[1]-[2];。
从 2004 年中央政府发布的第一个有关“三农”的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到 2018 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再到 2019 年《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我国连续 16 年把“三农”放在首位,把解决“三弄”问题放在首位,这 16 个“一号文件”将我国农村风貌彻底改变、将农户生活大幅度提升、将农业地位进一步稳固。从实践到理论,再通过理论的研究转变成政策成果运用到复杂的实际。乡村的全方面改善使得乡村旅游具备了充足的发展条件,也将乡村持续发展与乡村旅游成果紧密不分。根据 2015 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我国旅游业在历经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后逐渐形成了全域性的旅游格局,作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已成长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我国旅游局在 1998~2009 年间,七次将乡村旅游相关内容作为旅游主题,助力乡村旅游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旅游热点项目,如 2006 年的旅游主题为“中国乡村游——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我国农业部门一直没能与其他经济部门尤其与工业部门间没有形成良好的、顺畅的反作用机制,是导致农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间的发展差距的逐渐拉大的重要原因[3]。因此,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多种产业与农业的融合方式在农业与农村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促进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农业+旅游业”的主要形式——乡村旅游,在促进农业及旅游业加快和深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使得农民从产业中获得收益。国务院在 2009 年下发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在五到十年内,加大乡村旅游发展力度,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为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国家多次下发重要文件,这些文件成为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性改革的推动力。例如,2010 年根据国家下发的《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农企发[2010]2 号),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2015 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7 年 5 月下发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从政策上鼓励发展乡村产业及乡村旅游,通过创立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方式引导各地区积极参与,近年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为加快乡村旅游建设打出多套政策组合拳。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课题基于成熟的可持续生计理论,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进行了研究,将重庆作为调查区,致力于促进重庆乡村旅游的长足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可持续生计水平。与此同时,帮助当地村民合理开发并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建设,并在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以及乡村文化的保护,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2.2 研究意义
加速推进乡村休闲旅游的合理发展有利于促进实现农村人口脱贫和防返贫,推动农村文化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解决城镇人地矛盾等当前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打好农村脱贫攻坚战提供新的动力。通过对参加乡村旅游和不参加乡村旅游农户的生计资本进行定量评估,找出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间的五大生计资本配置差异,为农户在乡村旅游发展下选择更优生计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助于实现农业结构的及时调整,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缩小城乡二元化差异,有利于实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稳步促使乡村旅游发展成为解决现阶段“三农”问题、建设农业现代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民间文化传承、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途径。
(1)理论意义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通过对我国农户可持续生计的评价结果来验证可持续生计理论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丰富我国乡村旅游研究体系,以及扩大农户生计研究的应用领域。
(2)实践意义
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弥补了重庆乡村旅游发展之下,农户生计资本及其生计策略的现状,以及重庆农户生计资本与其生计策略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空白。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充分反映乡村旅游发展、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的现状并对其生计资本进行量化评价、按生计策略对农户分类。本文最终将得出切实可行的重庆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提升策略,以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乡村旅游
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指出,乡村是一个由农户紧密聚居,并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单位,在这个社会单位中有着完善的社会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乡村的性质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乡村的性能从最初的单一农业活动,慢慢发展用有了更多独立活动性能,乡村既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体同时也相对独立的社会体,乡村不仅包括农村经济社会活动还包括空间因素、乡村的农业特性、乡村的生态性、建筑风貌性、民间文化保存性等[51]。
乡村旅游是指人们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通过其独特的自然景观、生活方式以及独特的人文展现其相对的独特性形成城乡差异人文景观,并根据这种差异规划相应的旅游产品,集休闲、娱乐、购物、生活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形式[52]。乡村旅游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照内容分类,可把乡村旅游的形势分为民俗文化旅游、渔牧旅游、农业旅游森林旅游等形势;按照发展模式,可将乡村旅游分为地域风情文化、田园风光、旅游农业等[53]。乡村旅游的本质则是一种基于乡村的独特性的新型的旅游活动形态[54]。
2.1.2 可持续生计
生计是一种谋生方式,是指保障一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备得能力、资产和从事的活动,其中资产是最为重要的其保障了人的生存基本条件和生活质量[8]。很多学者在生计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如按照 Chambers 的理解,“可持续生计”是指建立在生计的基础上人们能够在面对胁迫和冲击过后能够从中自我恢复并增加资本,提高谋生能力,并且能够保障后代的持续生存,为后代的生计在长期或短期内带来收益的同时不对自然基础造成破坏的可持续的生计[8]。同时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其指出持续生计是指个人或者家庭能用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改善圣湖哦的收入活动、资产和能力的合集。
.............................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在 1987 年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1989 年 5 月举行的第 15 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通过了重要文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成员国达成一致,将可持续发展正式引入人类发展规划中。基于此,我国在 2012 年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提出将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和机制,加快资源要素价格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政府、企业节能减排责任制,严格执法监督,保障公民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不受侵犯。在 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构成的现代化农业大体系。自此,我国逐渐走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红线,被认定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2.2 可持续生计理论
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在 1992 年将“可持续生计”引入行动议程,认为稳定的生计是消除贫困的重要目标,其概念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中。我国在 2003 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可持续发展思想。英国国际发展署建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 框架)正广泛用于研究农户生计问题[41]。DFID 分析框架认为农户的生存环境具有一定脆弱性,始终受到自然环境、作物季节性等的影响,并且将农户生计资本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这是可持续性生计框架的核心内容。分析框架展现了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及部分影响因素,表明了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可以通过生计策略的选择和转变得以改善和提升。本文正是基于该分析框架,探究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之间的影响关系。
图 2-1 DFID 可持续生计理论分析框架
...................................

第三章 重庆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及生计策略现状....................................16
3.1 调查区概况...........................................16
3.1.1 重庆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16
3.1.2 重庆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情况............................... 16
第四章 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影响研究............................... 29
4.1 Logistic 回归模型构建..................................... 29
4.1.1 构建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 29
4.1.2 构建多项式 Logistic 回归模型................................... 29
第五章 提升农户生计资本同时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研究.......................................34
5.1 提升生计资本,促使农户主动选择乡村旅游..........................................34
5.1.1 创造生计资本条件.................................. 34
5.1.2 重点关注“未流失”劳动力.............................. 34

第五章 提升农户生计资本同时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研究

5.1 提升生计资本,促使农户主动选择乡村旅游
5.1.1 创造生计资本条件
作为环节第一步,生计资本提升有着基础性的地位。各乡村旅游发展地(村)应根据当地农户真实的生计资本评估结果,选择需要重点提升的资本,建立分步及统筹提升的发展方案,以增加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型生计策略的动力。为打破乡村旅游现阶段发展中农户参与态度不积极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在调整农户生计资本结构的同时,达到提升生计资本质量、推进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目的。就人力资本而言,除引导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还应重视和充分挖掘老年劳动力在家庭乡村旅游项目经营中的协助作用。自然资本的改善主要着力于村内道路的修缮,缩短每户居民到中心旅游景区的时间,创造接触游客的机会。根据金融资本在农户进行专旅型生计策略选择中的关键作用,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户广泛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5.1.2 重点关注“未流失”劳动力
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终需要农民助力,没有农民的农村没有灵魂,没有农民的乡村旅游没有“乡村气息”,人力资本始终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将农村人口流失的现状作为“未流失”农户的发展契机,无法脱离农村和土地的农户仍然需要乡村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增收机遇。充分发挥因年纪较大、赡养父母、抚养子女、体弱有病等而“未流失”劳动力的作用,乡村旅游的经营并非是高强度或高技术要求的工作,在发展程度较低的目前,他们仍有能发挥能力的地方,应组织学习,提供再次实现人生的价值的可能,鼓励到乡村旅游经营点就业。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作用
同一生计策略下,农户五大生计资本存在差异。四种生计策略中,资本总量指标值最高的是专旅型农户,为 2.726,物质资本是专旅型农户生计资本总量高于其他生计策略的主要影响资本;其次是旅兼型 2.279,两者之间的资本总量差值较大;兼旅型农户最低,为 2.026,受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较低的影响,制约了资本总量的增加;非旅型资本总量指标值是 2.139,略高于兼旅型农户,但相差较小。不论是那种生计策略,农户五大资本中,物质资本指数最高,金融资本最低,这说明乡村旅游地农户物质资本丰富,而金融资本匮乏。在有限的金融资本情况下,农户将收入转换为物质资本的比率较高。
不同生计策略下,农户五大生计资本存在差异。就整体情况而言,物质资本(P)拥有量是五大生计资本之首,从大到小依次是自然资本(N)、社会资本(S)、金融资本(F),而人力资本(H)最低,农户生计资本之和的均值为 2.181。最低的生计资本也反映了农村青壮年流失的严峻现状,不论是家庭总人数、总劳动能力及劳动力健康状况均处在一个较低水平值。人力资本(H)作为每种生计策略下的共同最低值,也具有在各生计策略间的差别最小的特征,这就意味着劳动力不足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使接近,但也有差别,指标值由高到低分别是兼旅型、非旅型、专旅型。从人力资本评估结果可以看出乡村旅游目前的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影响作用尚未体现。
6.1.2 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影响作用
农户生计策略转变影响研究中,共有三种转变关系。农户由非旅型向兼旅型转变是第一种生计策略转变关系,家庭总人数、家庭拥有土地面积、生产设备总价值、人均年末资产净值对转变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其中家庭拥有土地(或耕地)面积、使用中生产设备总价值有显著积极影响,即农户家庭成员占有越大的土地(或耕地)面积、使用价值越高的生产设备,则兼旅型生计策略对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第二项生计策略转换关系中,根据非旅型与旅兼型之间转换关系的回归结果,可判断得出各个生计资本均对非旅型向旅兼型转变不存在统计数据上的显著影响,但仍可以认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对该转化有积极作用。第三项生计策略转换关系,非旅型向专旅型转变中,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户由非旅型向专旅型转变有积极影响。且作为关键转换阻碍因子的人力资本有存在显著影响,即人员数量越多、总劳动能力越大、主要劳动力健康水平越高的农户家庭越不具备由非旅型转变为专旅型的可能。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