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介绍
中蒙两国山水相连鸡犬相闻,两国人民在历史上有着天然的联系。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大国地位的提升和自身软实力建设的不断增强,中蒙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往来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蒙古国留学生选择了来中国留学。从 2008 年到 2012 年,来华蒙古国留学生数量从 4774 人提高到 8210 人,增长了 172%;其中本科生数量从 2008 年的 1857 人提高到了 2012 年的 3068 人,增长了 165%○1。可以看出,蒙古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需求在不断扩大,蒙古国留学生已然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来华留学生的主体。虽然我国许多高校,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高校,十分重视对蒙古国留学生的教学,特别是汉语教学工作,正不断增强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然而,国内学者针对蒙古国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著述却不甚丰,结合心理学基本理论对此进行研究者更是寥寥。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蒙古国留学生为主题词进行检索仅仅检索到文章 47 篇,其中涉及蒙古国留学生教育教学的学术论文 39 篇,包括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届硕士研究生论文 9 篇,涉及到蒙古国留学生学习动机的只有 2 篇。
………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动机是推动个体行动的直接动力,在二语学习方面学习动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机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它在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二语输入量的接受、与本族语者的互动、学习目标的设置、以及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等诸多方面对学习者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决定着学习者学习的主动程度,以及学习者克服困难的信心”(Oxford, etal,1994)。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泰斗刘徇先生也曾经说过“学习活动必须通过学习者来实现,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对语言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该加强对学习者进行个体差异的研究” 。(刘徇,1992)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在诸如动机、智力水平、学习策略、情感等诸多方面。在这些影响学习者二语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据 Jakobovits 在美国大中学生所做的调查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动机所占的比重为 33%,才能 33%,智力 20%,其它 14%”。(王玮,2011)由此可见,动机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性因素。
1.2.2 实践意义
其实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动机一直是备受学界关注的一个因素,而且前人的许多研究也已经证明了学习动机和二语学习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没有动机或者动机较弱,学习者的积极性也就难以调动,学习活动将难以发起并持续,这也就意味着学习者并不真正的付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也就难以保证。反之,若动机较强(这里指在一个适当的强度范围内),则可以促使学习者不断努力,提高学习效果。显而易见,了解、掌握蒙古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如何激发、维系、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机制,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效果、提升蒙古国来华留学生学生汉语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理论背景
2.1 心理学界主要动机理论
人们对动机的理解和定义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目前被人们所共同承认和接受的一点是动机是一种心理活动或状态,它首先是一个心理学名词。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心理学家对动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心理学家对动机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生物视角、行为主义视角、认知视角和社会心理学视角对动机进行探讨,因此也相应的产生了众多的动机理论:本能理论、强化理论、期望-价值理论、目标理论、归因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等。从历时的角度看,基于生物视角和行为主义视角而产生的动机理论,如本能理论和强化理论因属于早期研究,随着对动机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注意到其中的局限性;而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动机研究,如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目前还不够系统,尚不完善,影响不广;当今主流心理学动机研究最有影响力的方法是认知视角下的动机研究,产生的理论也最为丰富。本节将对在这一视角下的心理学主要动机理论:期望—价值理论、目标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进行梳理简述。
………
2.2 国外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
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中,动机是二语学习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之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在二语学习领域中对二语学习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的主流学说有加德纳(Gardner)的经典模式、唐耶(Dornyei)的三层次说、德西(Deci)的自我决定理论和特伦布莱(Tremblay)的拓展模型等。加拿大的罗伯特•加德纳(Robert Gardner)和威力斯•兰伯特(Wallace Lambert)可谓是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理论的奠基人。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他们通过对加拿大高中的二语学习者进行研究,发现态度、语言能力倾向跟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之间呈现出一种相关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第二语言学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编制了二语学习动机测量量表 AMTB。加德纳和兰伯特认为,动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融入型和工具型的动机。融入型动机源于学习者的个人人格,而工具型动机则来自于外来压力,因此,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融入型学习动机比工具型学习动机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对学习者有着更为深刻和长久的影响。这一理论所确立的动机模式和研究方法在后来几十年内成为了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的经典模式,对二语教学与研究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
………
第三章 蒙古国留学生学习动机调查设计与处理 .... 11
3.1 动机概念和类型的确认 ..... 11
3.2 研究工具 ..... 11
3.3 抽样对象 ..... 12
3.4 测试过程 ..... 14
3.5 研究工具的检验 ..... 14
第四章 定量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 .... 20
4.1 总体情况 ...... 20
4.2 不同性别组在动机维度上的差异 ......... 21
4.3 不同年龄组在动机维度上的差异 ......... 22
4.4 不同学科组在动机维度上的差异 ......... 24
4.5 不同年级在动机维度上的差异 ..... 28
4.6 HSK 成绩和动机之间的关系 ....... 33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34
5.1 定量数据分析结果 ......... 34
5.2 讨论 ......... 35
5.3 研究成果总结 ....... 38
5.4 研究的局限性 ....... 38
5.5 未来研究趋势 ....... 39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学生个体差异中最能体现和刺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学习动机不仅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努力程度,学习动机理应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重点,动机研究和教学的联系也已经纳入到研究者的视野中。许多学者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给出了一些建议,如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设定、开展小组活动、明确学习目标等。其中 Dornyei (1998)总结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十条策略,和他在后来的研究中提出的包括创设环境、激发动机、维护动机、鼓励学生正面的自我评价等环节在内的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框架是比较具有影响力的。 如前所述,做好对蒙古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无论在学术上还是政治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要做好这一工作,掌握蒙古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的情况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蒙古国来华留学生普遍存在着动机强度低的现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者,就必须关注并研究这一问题,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激发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总结
1 通过调查,描述了蒙古国来华本科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现状;
2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存在性别、年龄、学科和年级差异的蒙古国来华本科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在类型和强度方面的异同,并分析了产生原因;
3 根据调查结果、数据统计、异同分析和蒙古国来华本科留学生在内蒙古的实际的教与学的状况,就如何激发、维系和强化蒙古国来华本科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提出了较为客观、现实的建议。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