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吴语及对外汉语教学
第一节 吴语的历史与特点
汉语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方言。其中,吴方言是最古老、最早从原始古汉语中分化出来的方言,它包涵了历代苏州人民对环境的适应和内部的凝聚力,也形成了吴语自身独特的特点。吴语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泰伯入吴和越国的成立。②三千多年前,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到达今常熟、无锡一带,他们的语言和当地土著的语言结合,构成了吴语的基础。当时吴越虽为两国,但是语言风俗相通,影响力较大。会稽以南民间主要通行古百越语。春秋吴越的语言,在古汉语的不断冲击、覆盖下逐渐形成古吴语。吴语的雏形由此诞生并迅速发展。而后,上古南方汉语有楚语,吴越江南相当一段时间曾属于楚国,原始吴语也可能由楚语分化。到了秦汉时期,吴语稳步发展。汉代吴语流传到东南地区,形成闽语。晋代永嘉南渡,吴语受到北方话影响,同时吴语也包围了当时的政治中心南京,成为士大夫必学的方言,六朝民歌及笔记小说里可以见到其踪迹。六朝初,吴语这一名称已经产生,指吴地的方言。在西元五至六世纪的南北朝时代,吴语对日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吴音(日语:吴音)是日本汉字音(音读)的一种,一般认为这批汉字读音在五至六世纪的南北朝时代从南朝直接或者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而南朝的大致统治区域便是如今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国都和统治中心便在长三角地区,也就是吴地。吴音融入日语程度较深,常用于基本词汇中,古代称为“和音”。平安时代之后,推动汉音普及,归国的日本留学生以长安音为正统,因此称江东地区的音为“吴音”。①
…………..
第二节 吴语教学现状
方言是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广泛的“推普”运动和“汉语热“两股浪潮的影响下,方言的使用环境和使用的人群正在不断缩减。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副会长戴庆厦曾经说过:“一个物种的消失,只让我们失去一种动人的风景;一种语言的消失,却让我们永久失去一种美丽的文化。”①独具特色的吴语不仅是人类的财富,而且承载着吴地宝贵的文化。在保护吴方言,重视传承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现代媒体上的苏州方言类节目越来越丰富,苏州话广播节目有苏阿姨谈家常、阿万茶楼,苏州方言电视节目有天天山海经、施斌聊斋、民生在线、故事会,这些节目内容涵盖苏州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鲜明的吴文化色彩。老苏州选择方言节目有习惯、喜爱、难以割舍的故乡情怀,新苏州是为了多了解苏州,早日融入苏州人的生活,还有小苏州想说一口纯正的苏州话。除了各种广播电视节目以外,在社会上也涌现出各种形式的吴语教学。社会上一些语言培训机构常年开办吴语班。吴语班的教学内容多为日常用语和吴语常用语言,使学习者达到一个能听懂苏州话,能用苏州话进行简单交谈的目标。再来就是苏州一些职业学校,如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开设吴语相关课程。这些职业学校有一些关于社区服务和管理专业,在学科设置时安排了苏州话教学,方便学生今后在苏州更好地展开工作。出于这样的目的,学校的苏州话教学也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第二章 20 世纪 20 年代东吴大学面向留学生的吴语教学概况
第一节 吴语科办学动机
20 世纪初,中国经济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成为基督教在中国创办教育事业的历史条件,东吴大学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晚清中国社会与近代教育改革为美国监理会在中国的传教事业奠定了基础。美国卫理宗各教会计划在 1920 年庆祝其传教活动 100 周年,这对在中国的三大部门:福音传教,教育和医疗机构来说意味着在建筑楼房、仪器设备和人员方面的巨大扩展和增加。①其中的一项急需就是为华东地区所需要的大量宗教方面的新增人员提供更好的培训汉语的设施。当时,在北京和南京都已建立了培训北方官话的良好的学校,但还没有培训吴语的学校,而吴语是苏南和浙北人口密集地区通用的语言。建立吴语培训学校的问题早就被教会认识到并经常谈起过,但还未采取任何行动。超过半数的教会传教点雇用中国学者为他们的新增人员教授吴语,其中有几个已有所成效。如:晏玛太(Yates)的“吴语入门”,卜舫济的“上海方言课”等。联合委员会用罗马体系统对上海、苏州方言进行设计,但这些编者并不精于音韵学,许多拼法只能与中国人的发言大致有点像。②吴语教学尚不成系统,不成规模。
………..
第二节 吴语科筹办工作
第二语言教学是为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教学目的决定教学内容。①吴语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牧师学说吴语,更好的为在吴地生活、传播基督教义、传播福音工作服务。这一教学目的决定了吴语科教什么语言、编订什么教材。语言教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筹备建立吴语科初期,东吴大学校长文乃史先生从各种渠道征集建议,其中一次在火车上,他遇到了上海浸礼会的凯俪(Kelley)小姐,他向凯俪小姐问道:“我们应该教哪一种吴语?是上海方言,或苏州方言,还是宁波方言?”她答道:“就教天赐庄方言。”②从 19 世纪 80 年代初起,监理会在苏州的总部就设在天赐庄(上天所赐)地区。大部分在那里从事福音传教、或在学校、医院工作的人,包括美国和中国的,都是从上海开始工作的。他们原先的语言被苏州软和的吴语所软化,但在整个吴语地区都能被听懂。于是决定为实用起见,吴语科将避免教某一个具体地方的方言,而是教可以通用整个地区的发音和用语。在当时的教育界,京师同文馆③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立于中国封建末期的京师同文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提倡学习外国语言,打破封建专制主义的重重阻碍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开风气之先。继同文馆之后,全国各地兴办外语学校,上海方言馆、广东同文馆、南京同文馆等。④吴语科教材的编写很大程度上受到南京同文馆的影响。南京同文馆是继京师同文馆后于 1883 年在南京开设的外语学校,沿袭了京师同文馆的办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外语翻译、外交人才。因此,李伯莲先生参观了南京同文馆,并将他们所用的整套教材带回苏州。
………
第三章 吴语科教材分析....20
第一节 教材编写体例.......20
第二节 教材内容.........22
第三节 编写原则.........33
一、科学原则........33
二、实用原则........34
三、趣味原则........35
四、文化原则........36
第四章 东吴大学对外吴语教学的意义....41
第一节 东吴大学对外吴语教学的意义和启示.........41
第二节 吴语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化.....43
一、吴语的历史文化传承......43
二、吴语的现代化展望....45
第三节 对外吴语教学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48
第四章 东吴大学对外吴语教学的意义及当代开展对外吴语教学的可行性
第一节 东吴大学对外吴语教学的意义和启示
东吴大学吴语科的开办,不仅培训了大量的来华传教士,使他们能够迅速适应吴语地区的语言环境,也加强了他们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吴语科教材的编订和吴语音节表的创新也对对外吴语教学研究提供了借鉴,在展开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对语言理论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更新了苏州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也对启发苏州大学针对留学生开展的吴语教学、吴文化教学,开创了苏州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地域性文化这一特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任何文化的历史发展都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相关联,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传统文化本身就包含着一种促进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对整个社会发展起着一种积极作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也推动着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也是不断丰富、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吴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势、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的,并且至今仍在生生不息地影响着当代文化和吴地人们的生活。苏州大学坐落于吴文化的发源地苏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应当保持和发展吴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吴文化。
………
结 语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汉语推广事业的发展,国内外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长。对外汉语教学虽然以教授普通话的语言技能为主,但是普通话与汉语方言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掌握一定的方言知识和了解一定量的汉语方言,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而且满足学习者想要了解和掌握方言知识和技能的主观愿望,同时也满足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让学习者不仅掌握一定的汉语方言知识,还更深入的了解汉文化精髓,感受汉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苏州大学地处吴语地区的中心。吴语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众多独有的传统文化遗产,如园林、石桥、昆曲、评弹等。但这些传统文化遗产往往需要通过吴语来传承。吴语从诞生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在演变中推陈出新,也形成吴语与普通话相区别的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的独特特点。出于对吴语这种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吴语热也在吴地刮起一阵春风。社会上有培训机构开设吴语速成班,苏州一些职业学校也开设吴语选修课。通过对这些面向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展开的吴语教学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思考开展对外吴语教学的可能性。而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东吴大学办学之初,曾开办一个针对外国牧师教授吴语的吴语科。对东吴大学吴语科办学动机、筹办、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材等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吴语科还是现代吴语教学无疑给方兴未艾的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借鉴。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