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之跨文化交际案例概述

发布时间:2015-01-21 13:12:36 论文编辑:jingju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950 年 7 月,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了最初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进修班。自此,中国拉开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帷幕。直至今日,虽然第一强势语言仍是英语,但是中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以及 60 多年的汉语传播使得汉语的地位逐渐上升,全球化的“汉语热”正在持续升温。甚至有海外评论家认为,21 世纪的汉语正在逐步上升为新的国际强势语言。而中亚地区(包括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与我国山水相连,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长久而又密切的交往,因此在我国学习汉语的中亚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以包括中亚在内的汉语全球化发展趋势看来,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需要继续发展与完善的重要环节。跨文化交际活动是跨越了两种或多种文化边界的交际活动。能否成功进行和发展交际活动取决于交际文化的共通与共享。跨文化交际活动显然很有可能面临着这种“共通”与“共享”的缺失,存在着误解、障碍甚至于冲突的潜在可能性。而对外汉语教师作为第二语言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常常与教师本身拥有着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这样对外汉语教师这项职业活动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如何才能顺利地进行这种几乎自始而终贯穿于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从而完成对外汉语的优化教学,成为了现如今对外汉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1. 在实际的案例分析中分析、展示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丰富跨文化交际案例库;
2. 有针对性的对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进行分析,并分析出交际活动表象下的文化根源;
3. 论证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方面的积极意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每一名教师作为第二语言教师,都将面对与自己拥有不同文化及社会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其职业活动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而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本文通过对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两方面,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跨文化交际进行分析,研究较为立体。此外,国内现阶段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大都偏重于理论的建构,而对于实际案例的研究较少,本文将通过大量的案例观察、积累、整理和分析,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留学生汉语教学这方面的跨文化交际进行更具体的研究。再者,中亚留学生作为来华汉语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独特性,对该群体的研究也有着更具针对性的实际指导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提高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尽量避免出现跨文化交际的失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争取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的科学体系。
……..


2 教师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研究


2.1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案例
某老师在陕西师范大学实习期间,曾经担任汉语中级班的口语老师,一次口语课上,班上在为某汉语朗诵比赛活动进行选拔,有一位哈萨克斯坦的学生巴吾依尔江很想让老师将他选进入决赛,于是他在课上一直追问自己是否能被选上,并不断地称赞老师道:“老师,您今天特别漂亮,您的衣服也特别好看。”老师在他的不断追问和赞美下笑着问他:“你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啊!你一直说我好话,是不是想走后门啊?”学生听后十分不解,疑惑地询问老师:“我没有想去黄河啊?而且我没有想走教室的后门,为什么老师会这样说我呢?”老师闻言就向他解释了这句惯用语以及“后门”在汉语中的含义,学生最终了解了老师所表达的意思,但是接着他又询问老师为什么中国人为什么要用这种说法,哈萨克斯坦为什么没有这样的说法的时候,老师却语塞了,最后老师说:“我们国家就是这么说的”,最终学生也疑惑地不了了之了。问题: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对外汉语的口语课堂中遇到了惯用语、俗语的问题,学生因为对选拔结果好奇而不断追问和称赞老师,老师用带有幽默语气的语言进行回复,本来为了缓解师生之间的僵局,却因为语言带有较为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而给学生带来了疑惑,当学生进一步追问时,教师却只能解释出含义,无法解释出两个国家为什么没有相同说法的缘由,最终让学生带着满腹疑问结束了话题。分析:这个案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一种接触。首先,该教师能够在学生不断询问,打扰课堂正常进行的时候试图以幽默的语言缓解课堂气氛,继续进行相关教学任务,阻止学生妨碍选拔进程的想法是很恰当的。
…….


2.2 教师跨文化交际障碍形成的原因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教学管理的主要承担者,面对与自己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跨文化交际障碍,并且这些障碍将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刘珣先生曾经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①。对外汉语教师作为第二语言教师具有着多重的身份和角色,因此如果仅仅具备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理论框架、知识结构和专业训练无法完全满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的需求,还应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名合格而优秀的的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由三部分构成,即:跨文化知识结构、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能力以及与对外汉语教学相适应的综合素质。”②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时大多是因为缺乏了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导致了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
……..


3 中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研究....19
3.1 中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分析 .....19
3.1.1 中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表现 .......19
3.1.2 中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形成的原因 .....24
3.2 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8
3.2.1 交际文化 .........28
3.2.2 知识文化 .........31
4 跨文化交际障碍对汉语教学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32
4.1 跨文化交际障碍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32
4.1.1 积极影响 .........32
4.1.2 消极影响 .........33
4.2 解决策略 .......35
4.2.1 总体原则 .........35
4.2.2 具体策略 .........35
4.2.3 注意问题 .........37
5 结语 ....38


4 跨文化交际障碍对汉语教学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4.1 跨文化交际障碍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认为“障碍”只会产生消极影响,然而基于哲学的基本观点,所有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在社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既需要察觉出跨文化交际障碍带来的矛盾、弊端,还应该客观地看到跨文化交际障碍中碰撞、摩擦带来的文化接触和磨合,促使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就中亚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来说,跨文化交际障碍也同样存在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跨文化交际障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出现,其实不仅仅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更为师生双方提供了一个契机,促使师生双方发现文化差异的所在,进而不断地去了解、学习对方的文化、社会背景,不断地调整,最终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平衡。中亚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特别是那些初到中国的留学生,面对不了解的生活、学习环境和中国老师,很有可能会出现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这些障碍会促使留学生和老师更努力地的去了解对方的文化,同时可能也会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新的认识。这样,这些跨文化交际障碍虽然会给师生之间带来许多文化的摩擦、碰撞,但是也会让师生意识到差异的存在,寻找到相互之间文化的不同之处,从而在之后的教学、交往中注意这些差异,提高自己的异文化敏感度,在沟通和交流中寻找消除障碍的最佳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障碍中衍生出融洽的师生相处及教学模式。
………


结语


现如今,“汉语热”在世界各个国家正在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代表了中国国际形象的教学事业。面对如此重要的教学工作,我们如何做到在各国文化中成功传播汉语知识及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跨文化交际活动是跨越了两种或多种文化边界的交际活动。能否成功进行和发展交际活动取决于交际文化的共通与共享。跨文化交际活动显然很有可能面临着这种“共通”与“共享”的缺失,存在着误解、障碍甚至于冲突的潜在可能性。而对外汉语教师作为第二语言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常常与教师本身拥有着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这样对外汉语教学这项教学活动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本文通过对中亚留学生汉语课堂及课堂外活动的大量观察,积累、整理出较为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经过分析、归纳,从教师和留学生两个角度,对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提高对外汉语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以及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两方面提高教学效果的结论。其中,在对外汉语教师方面,笔者主张通过优化教师的跨文化知识结构,提高跨文化教学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相关综合素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中亚留学生方面,通过对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现象的出现进行社会文化背景、个人适应能力、教学因素等方面的归因,提出通过改善中亚留学生的文化教学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其中文化教学应该涉及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