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孔子学院”的遍布全球,国际社会对于汉语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涨,需求也越来越广泛,汉语学习迫在眉捷。语言三要素包含语法、语音、词汇,而语法里面包含了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语法作为语言三要素中稳定性最强的部分,却一直都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难题。对于语法的学习,由于各种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学习者会因为其难学而怯步不前,慢慢的会一点点排斥汉语语法的学习,但语法的学习是第二语言的整个习得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另外对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汉语学习的学习者来说,在掌握了必要的语音知识和一定的词汇量之后,学习语法也显得必不可少。刘月华曾经说过:“对外国留学生来说,可能补语却是一个语法上的难点,结果造成不用或者尽量回避使用可能补语的现象”。1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调查发现,目前针对可能补语这一语法点的研究并不是很多,而集中在可能补语的本体研究上较多,还有一部分则集中在可能补语与其他种类补语的比较鉴别上,这样针对可能补语这一语法教学研究就显得较少,尤其针对韩国留学生可能补语习得研究更加寥寥无几。笔者希望通过此文可以解决一点问题,通过韩国留学生语料分析数据总结,总结韩国留学生学习可能补语的习得顺序,扫除韩国留学生在学习这一语法点时的恐惧心理,可以给予一线老师以实践的指导,从而能够极大地满足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需要。
…….
1. 2相关综述
可能补语在第一语言使用上基本没有问题,所以在建国初,期的各类语言书籍里并没有收集可能补语的病句。然而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深入研究,涉及在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常常会在教授可能补语时会用“能”字几乎完全代替,比如“动得了”就是“能动”,“考得上”就是“能考上”,“写得完”就是“能写完”。所以在实际学习汉语的时候,外国留学生们就可以简单地学习可能补语这一语法点,结果造成对该语法的模糊认知,那么在实际交际中就容易出现不同或者尽量回避使用可能补语的情况。总结来说进几年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笔者试着从名称、语法、语义、语用以及教学应用等五个方面梳理总结了文献资料。关于表示可能意义的该结构,语法学界一般称之为“可能补语”,也有称“补语的可能式”、还有“能性述补结构”或者“能性补语”等等,各家都没有达成一致,不同的名称反映了人们对该结构在汉语语法系统中意义的不同认识。张旺熹(1997)认为,“可能补语”的说法跟“补语的可能式”的说法不完全一样。赵元任(1980)在《中国话的文法》中称其为能性补语。吴福祥(2002)也认为该结构在能性范畴的表达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把它称为“能性述补结构”。笔者采用的是目前对外汉语学界基本都通用的“可能补语”的说法,这种通用化的名称方便了留学生日常学习,方便了教学应用。
…….
第二章韩国留学生可能补语句使用分析
2. 1可能补语分类的相关研究
对可能补语基本类型、组成形式和涵义等进行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和学习者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为接下来的韩国学生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使用记录统计分析和可能补语教学应用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性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并进一步提高可能补语这一语法点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效率的终极目标。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是母语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作文考试的答卷语料库,答卷语料库收集了 1992-2005年的部分外国考生的作文答卷。笔者运用“字符串”检索的方法,通过对韩国留学生作文语料里面相关可能补语各个类别的使用记录情况分别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运用“字符串”搜索方式得出包括“得”字全部记录数量是1672条,“不”字相关记录使用数量为24517条。
……….
2. 2可能补语各类别语义特征
依据以上学者对可能补语分分类,尤其综合了赵元任、黄伯荣、廖旭东和徐晶凝的分类观点,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编排情况以及具体教学经验首先是趋向动词做补语形成的固定结构,通过语言资料检索和平时网络或日常用语中调查发现,一些趋向动词做补语的可能补语具有引申义,不仅仅是表层文字的意思,趋向动词作补语有时候表示方向,但有时候有表示引申语法,从而具有引申意义。而且这种结构一般不能换成“能/不+动词+趋向动词”的结构。例如,“看得起”不能转换成“能看起”,“看不起”不能转换成“不能看起”;“瞧得起”不能转换为“能瞧起”,“瞧不起”不能转换为“不能瞧起”。 以上句子中第一句表示的是真实意义,后面的句子是趋向动词作补语的可能补语,表示的是其结构的引申义,即不是真的“起”。除此之外,由于总用在一起,也只有合在一起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形成了固定的结构,总结起来有“看得起、看不起、瞧得起、瞧不起、买得起、买不起、合得来、合不来、过意得去、过意不去”等,所以针对此这类特殊的结构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介绍,学生不用费太多精力去剖析其结构,直接作为整体去记住和学习了解。
…….
第三章实验调查........ 25
3.1实验调查的基本情况........ 25
3. 2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6
3. 3习得顺序 ........27
3. 4小结 ........28
第四章可能补语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29
4. 1可能补语的教学情况分析与总结........ 29
4. 1.1教材与教学设计调查分析........ 29
4.1.2教学建议 ........30
4. 2可能补语教学设计........ 30
4. 3可能补语教学案例........ 33
第五章结语........40
5.1本文小结........ 40
5. 2本文的不足点........ 40
第四章可能补语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4. 1可能补语的教学情况分析与总结
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汉语入门四十课》对可能补语的解释放在了结果补语之后,并且将“能愿动词”类似的来解释可能补语,当表示否定形式的时候将“得”转换成“不”即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会话301句》,语法知识主要针对的是没有一点汉语基础的外国学生。这里指出可能补语是由结果补语中间加上“得”构成的。并在后面的课程中介绍了几个做补语的动词如“动”“了”,并且随后带上几个例句。田化冰(2001)认为,可能补语的教学不应该只是集中在初级阶段而应该从初级开始,到中级,再到高级,逐步学习可能补语,并在论文中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步骤。刘淑芳(2007)从教材、教学、教师本身、学习者、教学方法等方面研究了可能补语教学上的解决对策。通过对以上教学情况的总结和对照现在通行的教学教材和教学大纲,可能补语的知识点多出现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而且介绍得也不是很详尽,基本上都是把可能补语这一语法点处理在一课之内,包括可能补语的构造形式、内涵、与能愿动词的比较、意义整体化、熟语化的补语举例。
……..
结论
可能补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是汉语语法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先介绍了可能补语本体知识,再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研究,进而结合实验调查问卷分析,再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详细统计了可能补语每种类型的正确率,讨论得出了可能补语的习得顺序。首先,笔者认为在可能补语的最初阶段就应该避免与助动词“能”的混淆,而直接釆用结果补语或者趋向补语相关来解释可能补语,同时尊重总结得出来的习得顺序,即首先介绍可能补语第一种类型“V得/不C”,在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引入介绍可能补语的固定结构,如“舍不得”、“怪不得”。这样的教学应用设计可能更为有效。其次,通过对韩国留学生使用错误句子(本文第二章)进行偏误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最后,结合论文前面部分的结论和分析,参考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和策略,编写了韩国留学生初级阶段精读课的具体案例课文与教学流程。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