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汉语是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它是分析性的语言,跟英语、法语等印欧语言具有形态标志和屈折变化不一样,因此在汉语中的虚词就起重要语法作用。而且在汉语虚词中,副词占了绝大部分,教学大纲也将副词列入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重点,所以掌握好汉语副词的意义和用法是留学生学好汉语的关键。汉语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系统,它既不同于学习者所学的目标语(即汉语),也不同于他们的母语,如果学习者没有正确掌握目的语,就容易产生偏误,它是一种有规律性的错误。一般学习者是很难自己发现这些偏误的,其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整体情况,而通过分析二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可以了解他们自身的语言困难,并结合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汉语教学提供丰富的语料,以期高效地指导汉语教学实践。副词“倒”的主要义项有:(1)表示实际情况与说话人认为应该产生的情况相反;(2)肯定积极的一面,表示情况比想象的要好。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用法对于初学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他们在学习副词“倒”的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偏误,而副词“倒”的哪些用法是他们不易掌握、容易出现偏误的,不同的汉语学习阶段会产生哪些不一样的偏误以这些偏误在不同学习阶段所占的比例有多大,以及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应该釆取哪些有效策略来减少这些偏误,目前这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如果能进行详尽而系统地研究,不仅可以详细了解留学生学习副词“倒”的整体情况,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意见,不断使对外汉语教学走上科学化的道路。本文在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倒”的基础上,对其可能产生的各类偏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学习的易错点与难点,与此同时,还运用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偏误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提出关于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倒”的教学建议,希望能为副词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
1.2研究思路、方法和语料来源
一、对于留学生副词“倒”的偏误情况,本文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即不分汉语水平和分汉语水平)对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偏误分别进行共时和历时的统计分析,从中发现留学生学习副词“倒”的某些难点,并分析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所产生的偏误的变化情况,从而揭示出导致这些偏误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副词教学的意见。具体思路是:
(1)借鉴已有的副词“倒”的研究成果,根据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把副词“倒”分成三大类,同时结合留学生的具体偏误用例,分析副词“倒”在三个不同方面(句法、语义与语用)的偏误情况。
(2)对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即本文依据收集的语料,统计“倒”用法的偏误个数及所占比例,总结出那些出现率较高的偏误类型,并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然后通过主观和客观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副词“倒”的各用法在使用中表现出的具体偏误类型,分析在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偏误及这些偏误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揭示学生在不同阶段产生的难点,进而确定副词“倒”的教学重点。
(3)在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具体分析留学生在学习副词“倒”时所产生的各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意见,供教学参考。
………..
第二章副词“倒”的分类及与相关副词的比较
2.1 A类副词“倒”
A类:表示对比。可分成3小类“表示跟预期相反”、“表示跟事实相反”和“表示出乎意料”。这里我用“表示跟预期相反”来代替“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因为“预期” 一词更能突显这种相反是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考虑的,具体如下-A1:表示跟预期相反在《副词“倒”及相关副词的语义功能和历时演变》中,作者李宗江指出,“所谓‘预期’就是基于一般事理、文化背景或上下文等条件,说话人对某一情况的了解和期望,而汉语中副词“倒”表示跟预期相反,即按照一般情理推断应该出现的情况而事实上却没有出现或是出现了相反的情况。”例如:“弟弟倒比哥哥高。”这句话与“弟弟比哥哥高”相比较,后一句没有使用副词“倒”,它不包含说话人的主观评价,只是表达了实际情况;前一句则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其实际情况与预期“弟弟的年纪小,所以可能会比哥哥更矮”恰好相反。
………
2. 2 B类副词“倒”
B类:表示转折。这主要表现为副词“倒”用于两种具有转折意义的复句中:转折复句、让步复句。B1: “倒”用于转折复句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吕叔湘指出,“副词‘倒’在转折复句中位于后一分句,并与表示积极意义的词语连用,在前一分句中说话人先提出一种消极的情形,在后一分句中再提出一种积极的看法,表达其肯定的态度。”例如:“他虽然贪玩,学习成绩倒不错。”说话人先在前一分句指出他“贪玩”这一比较消极的情况,再在后一分句对他“学习成绩”表示积极地肯定,副词“倒”突显了前后分句的转折关系,说话人的语义重点是要表达对他的“学习成绩”的满意。B2: “倒”用于让步复句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吕叔湘指出,“副词‘倒’在让步复句中是位于前一分句,有时也位于两个重复的形容词或动词之间,先提出一种积极的观点,再指明另一种消极的观点,后一分句才是说话人的表达重点,且常用‘就是、可是、但是、不过’等词与之呼应。”例如:“我跟他认识倒认识,就是不太熟。”句中的“倒”位于前一分句中两个重复动词“认识”之间,说话人在前一分句肯定“我跟他认识”这个事实,然后提出消极的看法“我跟他不太熟”,这才是说话人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
………..
第三章副词“倒”的偏误分析 ......... 7
3.1副词“倒”的偏误类型......... 8
3.1.1句法偏误 ......... 8
3. 1.2语义偏误......... 10
3.1.3语用偏误 .........12
3.2副词“倒"整体偏误情况的分析.........14
3.3副词“倒”具体偏误情况的分析......... 15
3. 4副词“倒”偏误产生的原因......... 21
3. 4. 1母语负迁移 .........22
3.4.2目的语知识掌握不全面......... 22
3.4.3教材与教学的影响......... 22
3.5关于副词“倒”的教学建议......... 23
第三章副词“倒”的偏误分析
3. 1副词“倒”的偏误类型
偏误一般可以分为四种:遗漏或省略;多余或添加;误用;错序。本文结合留学生书面作文及课堂练习中出现的与副词“倒”相关的偏误用例,我从句法位置与语言运用的角度,将这四种偏误重新分成三大类:句法偏误、语义偏误和语用偏误,具体的分析如下:例句(3)中的副词“倒”应位于“比”字句的介词短语(“比春天”)之前,因此原句改为:快到冬天了,气温倒比春天还高。例句⑷是个特殊的句式“把”字句,表达了说话人的不满态度,即妈妈应该“把妹妹训一顿”而不是“把我训一顿”,副词“倒”是对整个“把”字句的评价,所以正确的句子是:妹妹在家不听话,妈妈倒把我训了一顿。例句(5),“与其(说)……,倒不如(说)……”是特殊句式,副词“倒”位于“不如”之前,正确的句子是:洪水的频频发生,与其说是降雨过多,倒不如说是人类破坏环境的结果。例句(6)中的“不如”表明说话人更希望去看电影,副词“倒”应位于动词“不如”之前作状语,正确的句子为:与其去公园散步,我们倒不如去看电影。
……….
结语
在前人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依据对外汉语的教学大纲,从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把现代汉语副词“倒”分为3个大类与7个小类,并对留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语料中出现的“倒”的偏误进行不同角度的统计分析,然后对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具有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副词“倒”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客观问卷的分析,发现学习者的偏误主要是集中在语义方面,其次是句法方面,这启示教师应该把这些偏误当作留学生学习副词“倒”的难点,而通过主观问卷的分析,汉语留学生(主要是中级、高级阶段)主观上都认为副词“倒”并不难学,这种主观与客观上的不一致表明学习者还不够重视副词“倒”的用法。接下来,本文结合留学生的偏误用例具体分析了一些偏误产生的原因,包括目的语知识掌握不全面、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以及教师不恰当的讲解,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汉语副词“倒”的教学建议,比方说,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体语境或者上下文来让学生理解并准确掌握副词“倒”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目前已有的关于留学生习得汉语副词“倒”的偏误研究大部分是定性研究,而本文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留学生偏误语料进行分析,而且对副词“倒”及相关的偏误类型作了新的分类,与此同时,还通过设计主观和客观调查问卷,分析并总结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的留学生在学习副词“倒”时产生的难点,并据此提出有关副词“倒”的具体适用的教学建议,这些都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