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纵观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和改革过程,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到“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试点”,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再到“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国企混合所有制发展大势所趋。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改革国有资本授权体制方案》,围绕着由“管资产”向“管资本”的管理经营模式的转变,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调整重组,国企混改进入了“春播年”。160 家企业进行国企混改试点,向国民经济的大型骨干行业进行延伸。由国资委牵头,北京和上海产权交易所共发布了 274 个国有企业混改的项目,其中不仅包含服务型行业,还有能源型行业和制造行业。在地域上,各省市更是涌现出推进混改的力量,如:北京推出全国混改操作指引首例,深圳被划分为国企改革金三角,实行“1+1+X”,上海实行国资改革政策“四突破”等。
其中,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在混改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引入战略投资者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否可以提高公司的经营协同效应,使股权多元化,实现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进一步整合,各自的资源得到优化,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吗?
此外,在种业领域中,虽然我国种子市场庞大,但种业行业存在集中程度较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强,企业的经营能力弱,行业整合程度不高,整个行业局面散乱和被发达国家种业公司挤压等问题。为了提高市场在种业中的资源配置效率,整合种业产业链,我国对种业提出了转型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完善了种业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在海南启动了南繁硅谷建设,启动了国家作物种质新库项目,鼓励优质企业通过入股等方式进入种业领域,建设种业强国,支持国内优势种子企业向国际开拓市场,进一步扩大种业的对外开放以迎接种业领域的深度融合。
..........................
1.2 文献综述与评述
1.2.1 引入战略投资者动因的相关研究
战略投资者通常持有上市公司较多的股份,持有期限较长且稳定,很可能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上市公司在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前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和长期战略规划制定详细的方案,合理科学的选择战略投资者。Shleifer 和 Vishny(1997)通过研究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公司治理的案例分析战略投资者是如何收回投资成本的,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为公司提供现金流,带来充足的资源,这比通过债务筹资带来现金流的财务费用要低得多。在公司效率低下时,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改善公司绩效。Davis(2002)对机构持股和公司部门绩效进行实证性研究,并结合微观证据的文献调查,得出为了让战略投资者参与公司的重大事项、参与公司日常管理工作、实现持续性发展以及解决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出售转股的形式让战略投资者进入公司,防止出现代理问题。受到国际投资和欧洲货币联盟的影响,为了使公司的股票回报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公司部门的经济绩效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Hertzel(2006)研究了股票发行人的长期股票表现,发行人以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由于战略投资者比财务投资者在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股票发行人股东之间利益关系。
国外学者对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理论研究较为全面,研究起源较早。在国外的研究理论基础上,国内学者张洁(2007)用 DEA 的方法对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和南京银行展开了实证性研究,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减少政府对银行的干预,完善治理结构,改变国有银行产权单一性的问题,战略投资者参与被投资企业的董事会决策,形成有效地约束机制。赵瑾璐(2008)指出国有银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前,国外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和 JP 摩根的一级资本是中国排名前三银行的三倍。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可以刺激公众对股票的信心,提高公司良好的声誉,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坏账比率,提高资本充足率,与战略投资者紧密合作,为长远的发展达到共赢。安星屿(2017)对我国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大环境背景进行分析,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降低公司股权集中程度,规范公司治理,与其他股东形成制衡关系,还可以防止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并且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打破原有的治理结构,企业可以更多地进行自主决策和管理而不受原有政府的约束,提高了委托代理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和特点选择与自己相关的战略投资者,多方观察潜在的战略投资者,了解其投资意向和投资期限,了解其非财务指标的状况,还要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
2 相关理论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理论
2.1.1 概念界定
(1)战略投资者的概念首次提出战略投资者的概念是在 1999 年,证监会在《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的文件中提出了战略投资者,即对发行人进行长期投资并且关系紧密的公司。2005 年,证监会对战略投资者的定义再次做出解释,即取得了 A股上市公司的股份且长期持有,并且该战略投资者具有一定的规模。2020 年 3月,证监会在发行监管问答中再次指出,战略投资者是长期持有发行人的股份,持股比例较大,拥有重要战略性资源,与发行人形成优势互补,谋求长远发展目标,改善发行人的公司质量,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且诚信评级较高的投资者。
(2)战略投资者的主要特征战略投资者的主要特征有:持股量大,投资比例高,通常发行人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后,战略投资者可能会成为第一大股东,并委派相应人员参与董事会,参与发行人的决策;持股期限长且稳定,通常会持股一年以上,但多数企业一般是持股五年以上,发行人可以与战略投资者寻求合作,实现经营协同、管理协同和财务协同效应,充分利用双方资源,达到共赢;战略投资者具有促进发行人发展的综合实力,能够带来先进的核心技术,充足的现金流和良好的企业软实力等,能够拓宽全球化布局。
2.1.2 绩效评价方法
(1)事件研究法
事件研究法是指当公司发生重大事件(如:兼并重组,发行债券,引入战略投资者,股利发放,通货膨胀等)时,利用金融市场的数据研究上市公司价值的变化。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明显得看出事件的发生是否对时间性价格序列产生影响,用来衡量事件影响的显著性程度。其研究步骤主要为:(1)确定选定的单位。可以选择深交所或者上交所的两个上市公司,也可选择一个上市公司作为研究的单位。(2)界定事件。若要研究“公司分股行为将导致股价的上升”,那么“分股”这一事件即为研究的事件。(3)确定事件期间。事件期间应涵盖事件发生日之前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因为研究之前的时间可以考察信息泄露和事件发生前兆的影响,研究之后发生的时间可以考察因变量对事件的影响。(4)界定估计期间。估计期间通常要远多于事件期间。
表 2-1 财务指标名称及其计算公式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协同效应理论
企业在引入战略投资者过程中是否产生了“1+1>2”的效应,这是判断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这种协同效应理论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管理协同效应
这一理论又称为差别效率理论,其假设前提是在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前,公司管理效率有所不同,管理效率低的企业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可以减少,其管理效率相较于之前会有所提升。即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更多地利用多余的管理资源,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
(2)经营协同效应
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将公司整合成为规模更大的公司,公司的市场份额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还会形成规模经济,其单位摊销的成本会不断下降。引入战略投资者把公司的优势融合为一体达到经营优势互补,还把公司的资源整合起来达到资源互补,除去不需要的部分,从而形成资源优化配置。民营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来获取优质资源,从而形成经营协同效应。
(3)财务协同效应
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获得更多的闲置资金用来投资于更好的项目,这样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收益,由此循环往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创造更多的现金流,促使内部现金流在时间分布上更为合理,即发挥了财务协同效应。此外,这种效应可以降低企业破产的风险,使偿债能力有所增强,信用等级提高,减少了外部融资障碍,降低筹资费用。
2.2.2 委托代理理论
企业发展与规模呈正比,企业愈发展,规模也就愈大,这样一来,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也要随之做出改变。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企业须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改善。公司的实际经营管理权限从公司所有者转移到专业管理团队,这样就实现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管理者将比所有者了解更多的公司信息,由此委托代理理论将逐渐发展。
由于这两种权力的分离,所有者不熟悉相关的业务细节,而管理者则负责制定企业的业务策略。即使他们仅仅拥有经营业务的权利,他们也可以始终获得详细的业务信息。这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样,尽管业务经理和所有者的目标匹配,但还是存在一些差异。例如,企业致力于实现收益最大化和增加公司的财富。这样的话,管理者必须尽其所能来增加公司的价值并为股东带来最大的回报。而管理者则致力于实现自身收益,为了实现这一点,有必要利用手中的权力,例如假期,在职消费等。这些权力是在损害企业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为了达到平衡,股东将采取措施激励和支持管理者。它不仅实现了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而且还保证了经营者的利润。为了达到监督激励作用而产生的成本则被称为代理成本。
..................................
3 种业现状分析....................................... 12
3.1 国内种业发展现状.................................12
3.1.1 农作物种子贸易赤字.........................................12
3.1.2 种业市场潜在价值巨大....................................13
4 隆平高科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因及实施过程.................................17
4.1 双方基本情况.......................................17
4.1.1 隆平高科的基本情况.......................................17
4.1.2 战略投资者的基本情况.................................18
5 隆平高科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绩效分析..............................29
5.1 短期绩效分析.............................................29
5.1.1 定义事件......................................................29
5.1.2 事件窗口期的选择.....................................29
5 隆平高科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绩效分析
5.1 短期绩效分析
本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引入战略投资者前后对隆平高科股价波动的影响,用来衡量事件影响的显著性程度。
隆平高科于 2014 年 7 月 9 日宣布正在筹划重大事项,申请股票停牌。7 月16 日,公司发布筹划重大事项进展的公告,为实现发展战略,拟通过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者。7 月 24 日,公司发布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方案,股本总额从4980.5 万股增加至 9961 万股。9 月 29 日,公司召开了第四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议案。2014 年 9 月 30 日,隆平高科股票复牌,首次公告了《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预案》和《关于非公开发行将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及股东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因此,将 2014 年 9 月 30 日作为事件日。
将 2014 年 9 月 30 日作为事件日,记作 T=0,为避免其他干扰因素,选取事件日前后 10 个交易日为时间窗口,记作[-10,10],事件窗口周期为 21 日。选取事件前的第 150 个交易日到第 11 个交易日为估计期,记作[-150,-11]。
图 5-1 回归拟合图
6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分析了隆平高科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一案例,从引入动因、短期市场绩效和协同效应的角度出发,得出以下结论:
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因来看,一是降低财务风险,优化资本结构;二是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提高国际竞争力,推行国际化战略;四是实现投资需要,进行供产销信息系统升级。
根据事件研究法发现,隆平高科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一事件的公告发布后,短期市场反应良好,累计超额收益率大幅度提升,投资者对此次事件充满了信心,引入战略投资者给隆平高科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隆平高科的市场价值得到提升,为长期绩效打下了基础。
从引入战略投资者前后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来看:
首先,在经营协同方面,隆平高科利用充足的现金流实施公司的“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战略目标,拓展了国内的经营地域范围,华南地区的营业收入增加,借助中信集团的国际化布局,资源互补。募集资金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了隆平高科的生物育种技术,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保持了杂交水稻的育种优势,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人工的消耗,实现了经营协同效应。
其次,在管理协同方面,隆平高科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充分利用公司剩余的管理资源,管理费用率有所下降。在人力资源方面,减少了其他教育程度的员工,提高了本科生的占比,加大了对博士、研究生人才的引进,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产生了管理协同效应。
最后,在财务协同方面,隆平高科的偿债能力在短期内得到了提升,但长期来看仍低于种业平均水平,负债率较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后有所提升,但存货的变现速度较差,营运能力不强;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业绩持续增长,完善了国内种业市场的营销模式,扩大了国际种业市场的产业体系;成长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销售增长率大幅增加。
总体而言,隆平高科引入战略投资者后,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契机,优化了资源结构,提高了研发创新能力,从公司战略、运营管理、企业文化、优质资金链和国际布局等多个角度得到了战略投资者中信集团的引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