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医药企业迎来更大上市机遇期
2018 年 11 月,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浦东开幕,习近平出席了开幕式,并郑重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新设科创板市场,并试点注册制。2019 年7 月 22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开市交易,首批 25 家科创公司在证监会主席和上海市委书记的共同见证下敲响了交易所的大钟,股票正式发行上市,两家医疗器械公司名列其中。科创板的设立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科创板开盘交易当天,所有股票价格均实现了大幅度的上涨,根据官方统计,科创板首日成交金额超过 480 亿元,25 家公司的收盘价格平均实现了 140%的增幅。2020 年 7 月 22 日,科创板成功交易运行一周年,当天,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科创 50 指数。根据证监会文件可知,科创板全称科技创新板,新设立的目的主要是:支持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相契合、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处于各行业领先发展地位、所生产产品能够被市场认可且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因此,对于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来说,审核机构除关注其盈利水平等财务指标外,更多通过问询了解企业的技术含量、科创属性。
据统计,截至 2020 年 11 月,共有 354 家生物医药类公司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位列 28 个行业前三位。进一步,根据具体的上市板块细分:主板由于其发展最成熟,挂牌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数量最多,为 150 家;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分别为 89 家、76 家,分列在第二、第三位,科创板成立时间晚,多数企业处于申报阶段,医药上市公司数量 39 家,但其增长速度却是最快的。可以看出,科创板的设立为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在实行注册制后,企业上市的时间大大缩短,首批 25 家企业的上市平均时间 82 天。鉴于科创板规定的财务业绩和企业市值等指标对企业上市产生的压力,从而可能企业进行盈余管理。
表 3.3 微芯生物历年资本化投入金额
1.2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科创板上市的医药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企业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活动为分析视角展开案例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务运用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针对研发支出及资本化的原则性描述,上市公司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增多,这也使得学者们逐渐转变了针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研究的重点,以往的研究更多是集中在研发资本化是否能够更好体现无形资产的经济实质,而后开始更多研究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本文基于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真实案例研究,从盈余管理动机切入,以微芯生物原创新药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研发资本化时点差异和资本化的定量分析等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从动机到过程识别最后至经济后果,这是大样本分析难以实现的。案例研究的目的,即以个案展开分析,发现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得到相关案例启示,案例研究作为理论研究的重要部分。通过对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丰富研发资本与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文献,同时对拓展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另一方面,本文也提出了部分应对盈余管理的措施,为监管层在修改或制定相应规定方面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借鉴。
1.2.2 现实意义
从中国证监会制定的相关规定来看,现有上市制度中仍然存在明显的业绩诱因。为了甄选优质企业上市、保护投资者利益,证监会对拟上市公司一直有着较强的业绩要求。新设立的科创板市场,以及我国对创业板市场也实施改革,均推行注册制,改变了以前的审批制。在这一新的制度背景下,监管机构及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本文通过探索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行为,能够更加有效的识别企业人为操控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助于监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深层次的细致核实和搜集证据;帮助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更好的判别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和迹象;有利于增加对财务报表的理解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减少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同企业内部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 2 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研发支出及其会计处理
(1)研发支出及研发支出资本化
2019 年 3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组织开展了投资者问答记者会,主要系科创板上市审核的问答,并在官方网站公布《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该文件对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的概念和确认范围进行了规范,以便于企业进行研发支出的相关归集。具体规定如下:研发支出为企业就有关该项目所发生的所有支出。具体到企业的研发项目,包括为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研发项目所消耗的相关材料成本,包括直接投入材料成本、未进行研发试验产生的资产折旧费用和待摊销费用、试验的设计费用和调试费用;研发人员的工资支出,若为外部委托形成的无形资产,包括达到预定使用用途前,受托方移交前发生的支出,以及发生的其他有关支出等。在会计分期的条件下,本期存在从研究阶段进入到开发阶段的活动,两项活动阶段的支出均需计入研发支出。
无形资产准则关于研发支出的规定:企业在进行内部的研究开发时,所发生的支出,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进行阶段划分,包括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从研究开发的过程来看,当企业拟开发一类新产品或新技术,需要进行前期的各类调查研究,即开展有独创性的调查计划活动,以获取、理解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以上活动称为研究。开发则是指:有了前期的调查基础,企业能够进入到实质性的开发活动中去,以项目的开发报告作为基础,将前期形成的理论技术知识和研究成果具体应用于项目研发过程中,并生产出相应的材料、装置或产品,最终目的实现商业性生产。以项目的开发报告作为基础,将前期形成的理论技术知识和研究成果具体应用于项目研发过程中。
.................................
2.2 相关理论
2.2.1 企业成长理论
安蒂思·潘罗斯(1959)从单一案例企业研究出发,最终构建了一套“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从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和成长机制两方面展开了研究,其认为企业能力的基础取决于拥有的资源状况并且需要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企业成长的速度受企业的能力影响,此外,还会影响企业成长的边界和方式方法,企业各类有限的资源状况会牵制企业的可持续成长空间和时间,而这一影响的实质是:企业成长表现为企业活动的一个过程: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与治理层管理水平的动态交互作用的过程。潘罗斯提出企业成长的方式包括相关多元化,企业多元化发展经营的成熟度也同公司的现有资源有密切关系,成功率与擅长的领域有关,公司的资源能力和擅长领域决定了能够其他企业能够进入该领域的数量、相关性行业的跨度。创新是企业不竭发展的动力,投资在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时,创新能力时极其重要的方面,创新不仅包括产品的创新,还包括战略制定、企业组织结构、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均会对企业的成长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开拓创新,发现成长的机会。
针对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尝试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为探究企业的发展基本逻辑和规范的成长规律,李森森等(2014)引入了非线性分析方法,其认为应该基于复杂系统假设,构建起新的非线性企业成长分析范式。为探究小微科技型企业面临的存续发展难的问题[43]。刘德胜等(2020)展开了相应的实证研究分析,首先剖析了阻碍小微科技型企业成长的不利因素,进一步,基于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繁荣阶段,通过实证检验,甄别出了与小微企业发展相关的重要资源要素,并构建了共享经济条件下的成长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共享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要素[44]。
表 3.2 微芯生物 2016-2020 年 1 至 6 月经营情况 单位:万元
第 3 章 微芯生物研发支出概况 .................................. 20
3.1 微芯生物简介及经营概况分析 ............................... 20
3.1.1 公司简介及主营业务 .................................. 20
3.1.2 经营概况分析 ................................. 21
第 4 章 微芯生物研发支出盈余管理分析 ................................. 31
4.1 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31
4.1.1 资本市场动机 ....................................... 31
4.1.2 契约动机 ............................................ 34
第 5 章 微芯生物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的启示 .............................. 47
5.1 监管层需制定更有效的政策 .................................. 47
5.1.1 进一步细化研发支出准则 ........................................ 47
5.1.2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 49
第 5 章 微芯生物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的启示
5.1 监管层需制定更有效的政策
5.1.1 进一步细化研发支出准则
(1)结合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研发支出的准则参考标准
有关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未能体现出各个行业、各类性质的企业经营的差异性。对于如何去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资本化产生条件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的所有权性质与股权结构、企业的规模大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及研发投入积极性等。尽管财政部公布了部分的案例参考,但主要是针对收入准则的案例分析,其中缺乏对研发支出企业会计准则缺乏更细致的指导,所以监管层有必要修订完善相关准则。同时也存在值得商榷的方面:一方面,越细化的条款,更有利于指导企业的经营实务;另一方面,如何根据行业、规模、企业性质来进行细致的划分,会与“成本与效益原则”产生冲突。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并综合考虑各行业的发展阶段,针对每一行业制定一套单独适用的会计处理标准具备可行性。截至 2020 年 9 月,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超过 4000 家,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鉴于不同行业存在行业特殊性和行业技术门槛,其在研发支出的会计确认上也不一致。例如,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原创化学新药项目,其与传统医药项目研发在研发环节存在差异,资本化时点也存在差异,政策披露者可以考虑根据这些新兴项目制定更加有效、可借鉴的政策;研发项目的归集方式和研发产生的成果有巨大差别,则按行业分别规范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有其实质作用。
..........................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6.1 本文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在科创板上市的医药制造企业微芯生物这一研究对象,分析其可能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相应盈余管理的动机、过程及经济后果,并从两个方面提出了有关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建议,主要得出了如下的研究结论:
一是医药制造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科创板上市的规则和基本条件出发,对比微芯生物的财务业绩和市值指标,分析得到其存在基于资本市场上市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分析微芯生物上市前的负债水平及偿债能力,结合其现有融资渠道,认为其可能存在融资动机和 IPO 动机。此外,企业还可能基于股权激励动机和股东减持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在本案例中,微芯生物 2020 年 8 月第二、三、四大股东纷纷选择抛出其所持有的公司上市前的股票,使得微芯生物股价在连续跌落超过 20%的情况下,继续下跌,但股票售出价相比于首发上市的价格,使得套现的目标最终达成,这是明显存在股票套现的迹象。
二是医药企业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微芯生物为能够改善企业的经营成果,达到科创板上市条件,针对在研项目西达本胺(非小细胞肺癌)的会计处理存在较为明显的盈余管理选择,主要系改变了该项目当资本化开始时点来达到相应目的。一方面,企业会计准则有关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规定赋予了企业较大的自主选择权,定性的五项条件,使得企业可能通过人为操控而选择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另一方面,我国的研发支出已经占到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七,如此巨额的研发支出金额,不同程度的资本化金额对企业的利润水平产生了巨大影响。国家应当尽可能避免企业滥用研发支出会计准则,从而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可靠
三是医药制造企业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包括探讨了原创新药在研项目资本化开始时点判断的复杂性和新兴资本市场下市场是否对其做出有效的反应。首先,本文认为此外医药行业研发的高技术门槛,增加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使得企业的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同时并存。此外,微芯生物经历股票上市首日市盈率的翻倍上升后,企业的股价逐渐回归至正常水平,股票投资者及市场适当降低了对其经营成果的预期,随着股权激励的实施和股东的减持套现,更进一步地使得微芯生物股票价格和市盈率的下降。机构投资者在选择科创板企业进行投资时,能够根据企业的正常经营成果,识别其盈余管理行为,进行适合的投资选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