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公司治理一直以来对企业的建立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的证券市场正在迅速成长,各种控制权争夺事件不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并存在于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屡见不鲜的控制权争夺事件也掀起了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潮,学者们针对控制权争夺的现象各抒己见,从争夺主体、争夺方式、争夺动因等不同角度多方面衡量控制权争夺带来的影响。
本文基于以上背景下,选取了南玻和新华百货两起控制权争夺案例进行分析。南玻控制权争夺事件的主角为南玻原管理层和外来大股东宝能系,宝能系于 2015 年 2月以来通过前海人寿、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等多次增持南玻股票,此后围绕着南玻管理层和宝能系之间的控制权争夺战拉开大幕,南玻在经历阻止被宝能系掌控、管理层“换血”、高管集体辞职等事件后,最终还是以南玻原核心高管空缺正在逐渐被前海人寿填补而告一段落。新华百货的控制权争夺事件涉事主角是宝银系和物美系,在经历宝银系六次举牌和物美系多次增持后,最终新华百货的实际控制权仍旧掌握在原第一大股东物美系手中,新华百货控制权争夺之战以物美系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暂时画上了句号。
本文选取这两起事件作为分析的目标,是因为双方都作为控制权争夺事件的主角,发生的时间点相近,且都为外来投资者向原有控制人发起争夺挑战,最后的结果却不相同,通过对两起案例的分析,并结合和相关知识及理论,分析两起案例的控制权争夺方式、争夺动因、争夺前后公司治理及财务绩效的变化,并对南玻和新华百货两起案例结果不同的原因、控制权争夺案例带来的启示进行阐述,提出相关建议。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1 控制权相关研究综述
(1)控制权概念
国外学者对控制权的研究要早于国内,20 世纪 30 年代起就有源源不断地学者针对控制权问题展开激烈地讨论,因此国外关于该领域的相关理论较为成熟。美国法学家 Berle 和 Means(1932)【1】认为控制权是对董事会成员和选举拥有决定权。Jensen和 Meckling(1976)【2】则认为控制权是通过让渡权力来体现的,即股东将监督权和经营决策权让渡给经营者。Fama 和 Jensen 在此基础上将决策权细分为经营决策权和决策控制权。20 世纪 80 年代,控制权理论发展的愈渐饱满,现实的经营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演变得越来越复杂,学者们也不再甘于只从单一的角度来诠释控制权概念,1988 年 Hart 和 Grossman【3】首次提出了剩余控制权的概念,并指出剩余控制权是指未在契约中明确规定的权利。关于控制权的新概念提出后,其他学者也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控制权定义进行探索,如 La Porta(1999)【4】就另辟蹊径,从大股东的角度对控制权给予定义,认为控制权就是大股东有效控制力的体现。
(2)控制权争夺动因
Manne(1965)【5】在其研究著作中表示,争夺企业的决策控制权是引发控制权争夺事件的动因之一。Tobin(1969)【6】认为当企业价值被低估时,更容易产生控制权争夺,同时,Tobin 认为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进行控制权争夺,可以有效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升目标公司的价值。Carrillo【7】指出控制权产生的动因在于股东与利益相关者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一方面,股东会将利益相关者视作巩固自己手中控制权的工具,一定程度上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所欠考虑;另一方面,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会反对股东过于集权化。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控制权概念界定
控制权的应用虽然广泛,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控制权的概念仍没有统一的界定。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 Berle 和 Means(1932)【1】提出来的,其认为控制权是对董事会成员和选举拥有决定权。Hart 和 Grossman【3】首次提出了剩余控制权的概念,并指出剩余控制权是指未在契约中明确规定的权利;La Porta(1999)【4】则另辟蹊径,从大股东的角度对控制权给予定义,认为控制权就是大股东有效控制力的体现。
就国内对该概念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学者主要从经济学领域和法学领域对控制权定义进行研究。殷召良(2001)【21】在已有的控制权理论基础上,从法律层面对控制权进行定义,他认为法律观点上的控制权是抽象的;黄寿昌(2007)【23】从公司财务角度出发重新界定了控制权的概念,认为公司财务控制权是公司控制权的本质核心。
尽管学术界对控制权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本文结合了学者们对控制权概念探讨,考虑到所选案例的实际情况,认为本文所探讨的控制权主要包括控股股东拥有的绝对控股权、能够制定公司章程的权利、对董事会成员增选的决定权等等。控制权与公司治理联系密切,拥有控制权等于拥有了话语权,在制定公司发展战略、整治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都占有优势。
2.1.2 公司治理概念界定
公司治理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广义上的公司治理指的是研究企业权力的一门科学。从狭义角度上理解,是居于企业所有权层次,研究如何授权给职业经理人并针对职业经理人履行职务行为行使监管职能的科学。
由以上定义理解,从广义上看,张维迎(1999)【73】认为公司治理是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则是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与结构、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两者侧重点不同。李维安(1999)【74】认为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
控制权争夺和公司治理问题探讨——基于南玻和新华百货双案例分析
2.2 理论基础
2.2.1 心理所有权理论
Jon L.Pierce 及其同事最早提出了心理所有权这一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会因为心理上的占有感影响到对他人的态度,甚至在所有权心理的驱使下,间接导致行为的产生。
根据心理所有权的生成机制,创始人或创始团队会对企业拥有较强的心理所有权。郑丹辉(2013)【56】表示与外部机构投资者不同,创始人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时间、金钱和各种资源,因而对其所创建的企业具有心理上的拥有感。解钊颖(2017)【57】也表示创始人通常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这一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其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增加控制权纠纷的发生概率。
2.2.2 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
控制权私有收益是控制权收益的分支,公司的控制权收益包括了控制权共有收益和控制权私有收益,其中控制权共有收益是指控制权所带来的公共收益,Coffee(1999)【58】认为这种收益不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控制权的私有收益是“控制公司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从公司窃取的利益,不与其他股东分享”,从而使中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窦炜(2010)【59】也认为强调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是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一种利益侵害行为;杨梅(2019)【60】认为控股股东会采用“隧道交易”的方式来转移公司优质资源,从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围绕控制权收益理论展开的研究主要有“控制权私有收益实现方式”、“利益侵占程度计量”和“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影响因素”。
..........................
3 案例介绍..........................14
3.1 南玻控制权之争.................................14
3.1.1 南玻简介............................14
3.1.2 控制权争夺方主体介绍...................14
4 案例分析.........................21
4.1 南玻案例分析...................21
4.1.1 控制权争夺方式分析............................21
4.1.2 控制权争夺动因分析..........................22
5 研究结论与建议启示.....................56
5.1 研究结论..................................56
5.2 对策建议...................................56
4 案例分析
4.1 南玻案例分析
4.1.1 控制权争夺方式分析
南玻控制权争夺主要源自外部力量宝能系和内部力量创始人之间的较量,本章节站在股权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角度探讨双方如何争夺控制权,并对争夺方式进行分析。
4.1.1.1 南玻创始人争夺方式
根据南玻 2014 年披露的股东信息,前十大股东中没有个人股股东,排名第十的中国民生银行持股比例仅 0.29%,可知创始人曾南的持股比例还不足 0.2%,因此其想要通过增持股东比例来实现控制权的争夺会尤为棘手,只好另谋出路。
首先,南玻创始人曾南虽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增加手中的持股比例,但以其为中心的管理层对公司有直接的管理权,在宝能系多次增持股票后,南玻采取了停盘的方式阻止其继续增持。
其次,2015 年 3 月控制权争夺事件伊始,曾南等人在召开的董事会会议中,试图通过提议增加针对性条款以达到董事会成员保持原有状态的目的。
此外,曾南身为公司创始人,与其他元老级高管共同打拼几十年,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公司也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在前文回顾南玻控制权争夺过程时,也能看出曾南及原高管团队成员之间十分团结,自控制权争夺爆发以来,曾南与高管团队统一战线,频繁离职以表达对宝能系争夺控制权的不满。
图 4-1 曾南争夺南玻控制权的主要方式
5 研究结论与建议启示
5.1 研究结论
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涌现出大批企业希望通过并购重组扩大公司规模,以期配合现代化经济的发展,这就直接导致控制权争夺事件层出不穷,南玻和新华百货两起一败一胜的控制权争夺事件在众多案例中较为瞩目,对两起案例同时进行分析,意图从控制权争夺失败的案例中汲取公司治理上存在的经验教训;从控制权争夺成功的案例中借鉴公司治理上发挥的优势,并通过对两起案例的对比总结,立身于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本文首先对两起案例进行介绍,介绍内容包括涉事主体的大致情况、控制权争夺过程的回顾;其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分析中了解南玻和新华百货的控制权争夺方式、思索了发生控制权争夺事件的具体动因、探讨了控制权争夺对公司治理和财务方面的影响、对比了南玻和新华百货两起案例的结果并剖析导致结果截然相反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股权结构分散的企业,容易被选为控制权争夺的目标对象。从南玻和新华百货 2014 年的股权构成情况来看,南玻的股权属于过于分散,新华百货属于较为分散,如果再加上低迷的股价,很容易造成企业价值被低估,从而吸引广大投资者的目光。南玻和新华百货同为各自行业里的龙头企业,股价和同行业的相比偏低,这就为外来入侵者提供了“收购成本低”的优势条件。
(2)控制权争夺和公司治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合理的控制权的争夺可以推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而公司治理的好坏与否也会反映于控制权争夺事件中。对比南玻和新华百货两起控制权争夺案例,可以看出争夺失败的南玻集团在公司股权结构、管理层结构、治理理念及财务绩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控制权争夺事件的影响,而新华百货因具备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及治理理念,所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3)造成控制权争夺事件结果不同,与被争夺企业自身因素有关。本文认为南玻和新华百货故事结局走向不同道路主要有五点原因:南玻创始人持股比例过低、南玻董事会缺乏极力捍卫公司独立性的精神、新华百货控股股东以增持股票积极应对争夺事件、新华百货合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利益、新华百货以退市红线为筹码逼退宝银。这些都是由南玻和新华百货在面临控制权争夺事件时,所处公司环境和表现出来的应对措施决定的,也就是说,与自身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