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各类事业单位起到的作用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中越来越明显,整个社会中对于教育水平的提升、科学发展的进步、卫生状况的改善等各个方面的责任都由它们所肩负着,因此,各类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和健全,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石。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体系水平,国家财政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决定于 201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1]。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科研发展的重要单位,其内部控制体系在高校整体运行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在人员方面不断扩招,在规模方面不断扩大,高校的收入和支出不再单一逐渐多元化,经济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高校的组织机构也逐渐复杂化,高校内部控制的管理和风险也随之提高。因此,内部控制理论在高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到了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和完善治理体系,在教育改革的同时,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越来越意识到内部控制对高校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性。一个先进、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使高校各部门之间达到分工明确的目的,有效保证财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在日常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从而实现高校的持续发展,降低高校内外部的环境运营风险,并提高组织管理效率[2]。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由注册会计师和财务经理人等众多团队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了总结“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参与者是由整个公司的全体员工组成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营效果,带来更多利益收入,使得各方面指标达到一个较好的成绩[9]。”从整个世界的范围来看,最早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他们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相对于国内来说比较完善,并且理论的领域和实践的领域都取得了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研究成果。
1789 年,美国出台了针对会计控制方面的《1789 法案》;1992 年发布了《内控整合框架》,该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指出“内部控制,是由内控环境、内控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传递与沟通以及监督构成的”[10];在此之后的 2004 年 9 月份,再次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使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管理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11]。
Mc Nally ( 2007 )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研究中提出,定期在单位内部进行全面的内部控制评价,这样对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具有推进作用,能够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出内部控制体系的实际效果。在众多实践调查中发现,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单位内部控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使单位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上发展[12]。
Edward ( 2009 )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研究中发现,不同业务部门间要想达到高效率的协作与沟通,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且在单位的内部应当形成一套统一的工作流程和方式,使得内部控制体系在单位内部发挥其强大的管理作用[13]。
..................
第 2 章 内部控制体系理论基础
2.1 内控体系概念及要素
2.1.1 内部控制体系的概念
内部控制的概念至今为止都没有达到统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者和研究人员在对内部控制的目的、范围以及方法进行界定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当前,其主要出处来自于 COSO 报告,它明确指出,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效率,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管理和工作的积极性,使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且利润达到最大化[27]。
2.1.2 内部控制体系的要素
根据 COSO 报告,内部控制主要由五个要素构成,内部控制体系由企业或单位的各个部门及规范制度共同构成。在这些要素当中,控制的环境是所有要素中处于最基础层次的,其他要素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因此控制环境的完善直接有助于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28]。此外,在内部管理的控制体系中,对风险的评价、控制的相关活动以及内部的信息与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而内部监督是对上述各个要素进行评价和检验的基础,从而确保各个要素都达到合理规范的要求。
表3.2 ZS高校2019年预算决算收入表
2.2 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2.2.1 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对于一个单位来说,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础,单位整体控制氛围是由它主要构成的,它是对管理政策进行加强或削弱的关键,影响着各种指标的效率和质量,主要是指一些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决定了一个单位的运行基调,影响了成员对内部控制的意识,主要包括了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思想,以及对单位的诚信度和相应的伦理价值,其所带来的影响不只是财务方面的,还包括单位整体构建和人事安排等方面的重要内容[37]。控制环境虽然是无形的,但是它能够对单位内部控制产生巨大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它是一个单位实现管理目标的基础构成部分。
2.2.2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决定和影响了一个单位的整体管理组织、人员层次以及工作职能,它是单位领导层实现管理目标的有效策略。控制活动主要包括对整个管理体系的参与,它的职责是对经济业务和管理活动进行严格的安排和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资产安全可靠性的基础,确保单位能够通过恰当的管理控制行为得到正确的流程执行,使得单位内部的各项活动都在合理的规章范围控制之内,由此可见,控制活动是整个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38]。
2.2.3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一个单位根据自身的管理目标按照特定程序所进行的预测分析,从而确定在管理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具体是指单位在确定管理目标和分析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风险,例如管理风险、扩大规模风险以及合同风险等内容。并且针对这种不确定风险,应当制定相对的风险处理机制,采取恰当的风险应对策略,因此风险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潜在风险事项,从而实现管对策略,因此风险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潜在风险事项,从而实现管理目标。
图 3.1 ZS 高校内部组织架构
..........................
第3 章 ZS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现状分析.................................15
3.1 ZS 高校情况简介..............................15
3.1.1 基本情况概述............................15
3.1.2 ZS 高校组织架构....................................16
第4 章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 ZS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29
4.1 ZS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现状.........................29
4.2 建立模糊判断矩阵.............................29
第5 章 ZS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建议................................34
5.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34
5.1.1 完善组织架构............................34
5.1.2 完善制衡机制................................34
第 5 章 ZS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建议
5.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5.1.1 完善组织架构
通过对ZS 高校组织架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到,高校当前设立了独立的纪委监察处和审计处,但仅仅依靠高校各层管理人员和这两个部门的管理,并不能全面地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有效而全面的管理,因此应当根据现有情况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全面改善。
明确各个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给予基层部门和人员一定的权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的工作中来。通过召开党委会或者校长办公会议,在参会人员全方面的商讨之后做出最终判定,增强内部控制管理力度,保障ZS 高校在内部控制中的管理目标能够有效实现,帮助高校完成其整体上的发展目标。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增强科研和学术人员的参与,明确其相关职责并定期进行考察,防止“身在其位,不知其事”的现象发生,将管理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使其在保障学术研究水平的前提下,确保达到较高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发挥其自身的最大作用,恢复学术权力在管理过程中的应有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内部监督的力度,还对高校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53]。
5.1.2 完善制衡机制
在管理过程当中,学校的党委书记和学校的校长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都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因素,调节好二者和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行政权力是确保构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ZS 高校应当在此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无法改变高校领导任期相对较短、内部控制无法实现连续性的情况下,对权力进行明确的划分,不要存在职责交叉的部分,使每个人都有其对应的工作内容,都可以拥有其对应的权力,在各类事件发生之后,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到主要负责人,避免相互推脱的情况发生[54]。从部门管理层级的角度来看,应该制定一套对监督部门进行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保证类似于纪委监察处和审计处这样的监督部门认真执行对外监督后,又受到相互的制约,从而确保其监督的有效性。对于其他执行部门来说,应当促进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制定制度时涉及到其他部门的事项要做出明确规定,并要不定期地开展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活动,初步了解业务处理流程,明确对方部门的职责,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严格的限制和要求,从而使得各部门之间在工作中保持着一个相互制衡的状态[55]。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本篇文章以ZS 高效为研究案例,基于内部控制方面的五要素理论,对该校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根据对问题的有效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策略,在进行研究时,大部分内容采取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将内部控制体系剖分为多个层面进行细致地考察,并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在进行实地调查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ZS 高校进行调研,深入了解ZS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现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已提出的问题进行对照和补充,发现大部分的结果与分析保持一致,达到了本篇文章所提出的创新点。
然而,由于文章篇幅的限制、实地调查和研究工作当中存在的偶然性与局限性以及相关文献和资料的阅读不够充分等诸多原因,导致本篇文章对ZS 高校的分析没有达到足够的深入,提出的改进意见也需要通过实践来考验。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对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方面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为国内类似高校的相关建设贡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由于内部控制体系薄弱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屡见不鲜,因此,对于该方面的改进和完善研究显得迫在眉睫。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是整个管理活动中的构架,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需围绕内部控制体系而进行,各所高校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应当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一,要从根本上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领导层要起到表率作用,这样其他工作人员才能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二,要建立和健全一套完整合理的制度规范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和相应的权力,把内部控制体系深入到高校的发展进程中;三,要将经济活动与各项业务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同日常绩效考核联系起来,从根本上调动高校内部人员参与管理、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积极性。简而言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漫长而无休止的过程,贯穿于高校多个发展目标之中,只有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对策,才能使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各项目标,保持健康、快速、良好的持续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