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 W 邮政储蓄银行信贷客户的实际财务数据分析来进行模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评级模型和实际相契合,可信度比较高。本文在建立评级模型和评级验证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计量方法,最后通过 K 均值聚类分析对 74 家中小企业进行信用分级。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中小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只有让中小企业稳步健康发展,才能使社会民生安居乐业。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财政部、税务总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日在 2017 年联合印发了《关于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将继续实施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就业。减少企业税务种类对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则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018 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一系列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措施,切实为中小企业做到减税降负。依法依规执行好中小企业免征增值税、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利息收入等主要惠及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民营企业应享尽享。2019 年国家推出了很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主要包括:减税降费、金融扶持、优化政府服务,实现简政放权等。截至 2 月 14 日 17 时,已有 29 个省(区、市)明确中小企业减征资源税、城建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这“六税两费”按 50%幅度顶格减征。
然而,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使长期以来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根据权威数据库万德的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贷款需要远高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需求量是大型企业的两倍多,并且由于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无论是企业资质等级还是经营周转都较为差,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受限,很多金融机构都对中小企业信贷持谨慎态度,这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发展阻力加大。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评价指标的选取
国外对于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主要还是在信用评级指标的选取上有一些不同之处,这也是因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维度考虑。Moody’sRating[1]另辟蹊径的进行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从规模与股权集中度两个维度来选取指标进行分析。Standard&Poor’s[2]的指标选取维度有所不同,他觉得企业的财务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FitchRatings[3]与上面两位学者的选取维度也不太一样,他引入了战略指标这样概念进行构建企业信用评级模型。
20 世纪 50 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对企业信贷风险进行研究。最初,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大都只是进行定量分析,也就是财务指标的选取。William Beaver(1966)[4]对美国的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选取了经营业绩较差和较好的 79 家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这些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差异化排序。Altman(1968)[5]也选用了不同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但是他选取的是二战后 33 家公司,对这些公司的财务指标对比得出了 5 大衡量企业效益的指标。Edmister (1972 )[6]则选取了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标来建立评级模型。Blum(1974)[7]选取的研究对象是 1954—1968 的 115家公司,这些企业都存在经营问题,从而导致信用状况不良,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现金流量负债比指标是企业经营情况的差异反映。Harmer(1983)[8]指出财务指标是影响企业信用评级的主要指标,财务指标的独立性能有效提高企业的信用风险预测能力。他们都从不同维度对财务指标进行了研究筛选,从而为构建出更适合研究对象的评价体系做基础。
.........................
2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中小企业
现有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种类较为多样,常用的标注包括企业的资产、企业的业绩、企业的员工人数等。但是由于企业的时间与空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具体对中小企业的划分依据也是因时因地而异,并没有一套世界公认的标注体系。
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也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造就的。首先,在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评判标准主要是以企业的员工人数来衡量的,大型企业相对于中小企业拥有更多的工人。经历了几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我国经济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倾向于用企业资产规模来衡量大中小性企业,资产规模越高,企业的实力就强。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对于企业的生产发展也越来越重要,评判企业的标准也有所改变,不再单一的依据企业的人数、资产规模,而是更多的综合考虑企业实力,并将资产、营业效益、员工人数、科技等多个因素纳入其中。
现有的企业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主要是分行业从资产规模、企业效益和员工人数三个角度来衡量的,下表是现有通用的不同行业中小企业具体分类标准。
现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中小企业由于组织架构相较于大企业较为简单,因此经营管理、决策规划以及应对市场风险都较为灵活,并且由于较为简单的公司体系,员工的执行力更强,高层的决策能很快传达到一线员工。同时,中小企业相较于大企业也有先天的不足之处,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员工人数,技术水平都达不到大型企业的水平,这也使得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较为严峻。中小企业的发展关乎社会的稳定,支持中小企业稳健发展需要政策的指引与制度的保障,更需要当地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当然,金融机构盲目的支持也是不可取的,只有合理高效配置资源才能更好的发展中小企业,这就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评分评级,区别授信。同时,中小企业的人才引进问题也比较严峻,由于和大型企业存在薪资待遇、发展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差距,中小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实力不够,这也会导致一连串的问题,技术创新缓慢、产品更新迭代周期长、市场份额萎缩等。
.......................
2.2 理论基础
2.2.1 风险管理理论
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现了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是风险管理战略的核心,也是实现总体战略规划的有力保障,是引导金融机构实现科学、稳健发展的前提。风险管理的概念最早开始于金融行业,并且随着金融行业的深入发展,风险管理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美国反虚假报告委员会对风险管理给出定义,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等各个环节,由企业高级管理层制定,企业全体员工执行的用于企业发展规划的管理事项。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风险管理、现代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三个阶段。
传统风险管理启蒙于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管理者协会首次对“风险管理”这一名称给出定义,并进行了概念普及和学术研讨,并由此在 1932 年成立了保险经纪人协会,定期对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交流与探讨。到 19 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商学院、金融机构、企业开始重视风险管理,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风险管理研究学者,并取得了丰硕的风险管理理论成果。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选择》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现代风险管理开始于19 世纪80 年代,随着外部金融环境的改变以及工业企业的迅猛发展,风险的形式和表现也越来越多样,巴林银行倒闭、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也证明单一、零散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与现代风险管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金融委员会鉴于此,与1995 年联合制定了《澳洲风险管理标准》,这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关于风险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也奠定了现代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石。
全面风险管理起源于 20 世纪末,随着风险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研究,全面风险理论系统阐述了风险的识别、计量和管理的理论依据,并指出未来风险管理的方向。同时由多国金融监管当局组成的巴塞尔委员会也在 1999 年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做了进一步的修订,将全面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进行推广,这也使得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得到越来越多认可。我国也紧跟风险管理的新趋势,2006 年国资委基于我国风险管理现状颁布了第一份全面风险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
3 W 邮储银行信用评级现状分析................................15
3.1 W 邮储银行背景介绍.............................15
3.1.1 中国邮储银行总体情况介绍...............................15
3.1.2 W 邮储银行简介....................16
4 W 邮储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体系构建........................23
4.1 W 邮储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指标初选..............................23
4.1.1 评级指标选择标准.................................23
4.1.2 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指标初步确定.....................23
5 W 邮储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应用.................29
5.1 中小企业客户样本选取.....................................29
5.2 中小企业客户样本数据标准化处理...................................29
6 W 邮储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实施保障
6.1 信用评级体系组织保障
W 邮政储蓄银行信用评级需要得到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的建立与执行需要得到组织机构的强有力的支持,这样才能推动其真正的落实到各个层级单位。在日常的风险管理当中,各层级各单位的管理人员应当要对评级体系的运行与实施给予充分的响应与推广,保障评级体系要真正的落实到位,同时银行管理层也应当建立起专业的培训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对基层银行单位的评级体系实施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和监督,还应及时报告评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除此之外可以在全区开展根据地建设,第一步是在城区支行成立六个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划归级支行融合,市行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全部下沉至一级支行,各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配备 1 名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主管、并至少配备两名专职小企业客户经理。中小企业金融部工作人员对各根据地进行包联支撑,通过机构和人员的下沉,实现市场、客户、风险的近距离贴近。第二步是每个月让 W 邮政储蓄银行的专职客户经理进行内部加外部专业学习,聘请外部专职讲师介绍同行业标兵式做法以及及时更新的市场行情,在他们自身能力提升的基础上,下发各个评级相关岗位的履职考核方法及规章制度,将业务流程同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第三步是平台对接,将 W 邮储银行市分行全区域的产业集聚区和重点客户按照地域分发至各个城市的支行,再由支行协调内部各个业务条线汇总服务的方针方案,开展针对性的合作对接。此外还要加强各个同级管委会,各类商会与协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以此来实现精准的中小客户获取,从而对评级的组织保障起到良性作用。
....................
7 结论与展望
文章在研读大量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文献后,结合现有对 W 邮储银行的调研分析,对 W 邮储行的信用评级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在采集和汇总符合标准的 W 邮政储蓄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客户的连续三年财务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计量模型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 W 邮政储蓄评级模型进行重新构建。本文通过对 W 邮政储蓄银行信贷客户的实际财务数据分析来进行模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评级模型和实际相契合,可信度比较高。本文在建立评级模型和评级验证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计量方法,最后通过 K 均值聚类分析对 74 家中小企业进行信用分级,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
(1)本文在梳理国内外信用评级文献和理论的过程中,同时对国内外银行信用评级的模式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国外信用评级经历了由主观经验评价向科学模型评价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国内的信用评级历史还较为短,与国外相比国内更加重视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相关研究。
(2)本文构建了可信度较高的 W 邮储行信用评级体系。首先是选取了 W 邮储银行 74 家符合中小企业标准的信贷客户,采集了这些中小企业 19 个指标 16 至 18 年的财务数据;其次,通过相关系数检验和鉴别能力分析剔除了其中 3 个财务指标,保留了剩余 16 个指标;再次,对这些财务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标准化数据、计算因子载荷矩阵、主成分归类等过程得到信用评级模型。最后通过 K 均值聚类分析对 74 家中小企业进行信用分级。
(3)本文对 W 邮储银行的信贷客户实际财务数据与评级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除此之外选取国内权威评级机构“中诚信”对 14 家上市中小企业做出的评级报告中的企业评级结果,并将这些公司 2019 年年报中对应本文新构建评级模型的定量指标带入模型中得出分数,最终让评级机构结果和带入本文模型评级分数两者对比分析,结果从高到低基本能一一对应。这也说明文章建立的评级模型可信度较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