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激励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4 20:04:43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从加计扣除政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和加计扣除政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两方面考察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激励效应。其中,创新效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进行测度。通过上文研究,得出以下两方面结论:(1)加计扣除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在研究加计扣除与研发投入的关系时,本文先对样本企业进行整体分析,然后考察了行业性质、产权性质和区域性质对加计扣除政策激励效应的影响,得到以下四点结论:第一,从总体看,加计扣除政策可以明显提升战略新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加计扣除政策能通过减少税收的方式承担了企业的部分成本,节约企业经营现金流量,间接增加企业资本。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技术创新。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技术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强调了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位置。技术创新深刻体现了一国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成为科技强国就必须更加重视科技研发创新。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结果可知,2018 年我国创新指数再创新高,达到 212.0,较 2005 年实现翻番。中国创新指数的走势表明,2018 年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成效显现,科技创新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国家的创新能力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自 2018 年 4 月中兴通讯事件到 2019 年华为事件,中国企业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研发活动的重要性,如果在核心技术和核心价值链环节受制于人,企业运营的连续性将会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然而,由于研发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外部性等特征,易使企业研发活动的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从而出现“创新市场失灵”,导致研发活动资源难以达到最优配置,进而产生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为了弥补企业研发投资不足的问题,各国政府纷纷对此进行干预。
政府资助方式主要包括政府补助和税收激励政策。相较于政府直接补助,税收激励政策在市场干预、管理成本、灵活程度方面更具优势,更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对企业自主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所以各国政府通常选择采取间接补助,即颁布税收激励政策以提高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我国政府也陆续出台并完善了一系列促进企业研发活动的政策,其中,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以下简称“加计扣除政策”)被认为是我国设计最为有效的税收激励政策之一。加计扣除政策是一个与企业前期创新投入存在一定比例关系的抵税优惠工具,本质上是一种政府支持企业研发活动的资金配套模式,它不直接增加政府支出,而以减少政府收入为前提,具有“事后补助”的特征。加计扣除政策可以在不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的同时灵活地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使更多符合条件的创新企业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扶持,进而鼓励各类型企业重视研发,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知,2018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采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达到 3.5 万家,比上年增长 43.9%,其中中小型企业为 3.2 万家,比上年增长47.6%。从减免税额看,受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 881.5 亿元,比上年增长 54.7%,其中中小型企业为 458.4 亿元,比上年增长 48.6%。可见加计扣除政策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1.2 研究意义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被认为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创新活动的最为直接和有利的扶植政策之一。加计扣除政策通过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成本来影响企业的研发投资决策和研发投入水平,实现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研究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能否真正达到普惠的效果受到政府等各方的高度关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应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探讨我国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加计扣除政策与研发投入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较少涉及到企业创新效率,专门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也几乎是凤毛麟角。本文研究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探讨了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创新效率的激励效应。首先,本文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剖析了加计扣除政策这一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及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这拓展了理论界对于加计扣除政策激励效应的研究思路。其次,现有文献在对加计扣除政策激励效应进行研究时,没有考虑到样本的差异性,通常对样本进行整体研究,忽略了样本差异对研究的影响。本文按照企业特征对企业进行分组,理论分析了加计扣除政策对不同行业、不同产权性质、不同地域的企业产生的作用,更加细致的研究加计扣除政策在不同类型企业中的激励效应,为以后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
1.2.2 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计扣除政策激励效应研究,可以得出加计扣除政策的利用情况,为政府部门改进加计扣除政策提供借鉴,同时也为企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与企业创新效率提供借鉴。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期弥补研发活动的外部性对研发企业造成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研发热情与研发积极性,然而加计扣除政策的利用效率如何却不得而知。本文将加计扣除政策的激励效应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加计扣除政策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为政府部门进一步改进加计扣除政策提供一些经验性的证据。对企业而言,本文分别研究了加计扣除政策在不同类型企业中的激励效应,为企业提高加计扣除政策的经济效用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也为企业决策者进行企业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效率提供经验证据。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涉及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等基本概念。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最早提出战略性产业的概念,他将与投入产出密切联系的经济体系定义为战略性产业。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认为战略性产业有很高的资本回报率和较强的外部经济效应。战略性产业后来用来指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群体,战略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领导作用、调节作用、转型作用。战略性产业主要包括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定义还没有得到公认,很多学者认为新兴产业是指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萌芽或成长阶段、基于新技术的突破或既有技术通过改进或创新而形成的、顺应消费者和社会进步的需求而产生的、具有地域差异和特殊优势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我国首次提出的,目前,政府还未明确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其内涵还在不断补充和完善中。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2009 年 5 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概念,要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 年 9 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由此拉开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质性发展的序幕,明确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信息、生物、新能源汽车等 7 个产业作为我国的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 年 10 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为 9 大领域,新增数字创意产业和相关服务业两大产业,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做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文主要针对除相关服务业以外的其他八大产业进行研究。
表 4.2 全部变量定义表
...........................

2.2 理论基础
2.2.1 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理论是建立在“帕累托最优”基础上的,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实现市场资源最优配置的前提是完全竞争市场,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市场环境,在现实中这类市场是不存在的,由于市场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因素的影响,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容易出现市场机制失效、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波动等市场失灵现象。市场失灵是市场自己运行过程中,出现失控现象,市场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市场失灵在企业研发活动中表现为市场无法对创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当出现市场失灵时,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税收政策是政府最常采用的调节手段之一。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外部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会导致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失灵,企业仅依靠企业内部资金很难满足研发活动需求。因此,政府必须采取一定的财政政策对企业研发活动进行干预,如加计扣除政策和政府补贴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促进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2.2.2 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是指在市场竞争中,某个经济主体的某项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造成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该经济主体却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或获得相应收益的现象。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1890 年第一次提出了“外部性”这个概念,他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到了“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概念。英国另一位经济学家庇古(1912)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对外部性进行解释,他提出外部性是由于边际私人成本(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收益)不一致产生的。根据外部性造成的后果,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庇古(1920)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政府对正外部性活动进行补贴,对负外部性活动进行征税的政策建议。
研发活动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如果企业的研发成果可以被低成本的借鉴、运用,企业不需要付出研发成本就可以坐享其他企业知识外溢所产生的利益,那么,企业的研发活动就具有正外部性。但是,这种不对等的成本收益分配方式会降低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积极性。这种“搭便车”行为成为主导时,会导致企业的收益得不到保证,企业的成本得不到补偿,企业便会考虑不再提供该种技术,从而导致市场无法提供公共产品,无法引导社会资源进入该领域,最终导致“市场失灵”。因此,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负外部性。政府干预被认为是能有效缓解企业研发活动外部性的方法,政府通过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给予企业一定经济补偿,缓解企业研发活动的外部性。这一点在国外学者Link(1982)[64]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表 4.1 匹配变量定义表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6
3.1 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分析及研究假设.................................16
3.2 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分析及研究假设.................................17
3.3 行业异质性对加计扣除政策激励效应的差异分析及研究假设.............................18
4 研究设计................................21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1
4.2 变量设计.................................21
5 实证研究......................................30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30
5.2 相关性分析.........................................31

5 实证研究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样本变量总体特征本文对全样本企业的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具体统计量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结果见表 5.1。从表 5.1 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1)企业研发投入中,最大值为 23.29,最小值为 9.814,可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中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差距悬殊大,但标准差并不是很大,说明只是个别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均值为 18.34,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较其他产业上市公司,更加注重企业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入整体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2)企业创新效率中,最大值为 0.973,最小值 0.297,说明企业研发投入转化能力存在差异,平均值为 0.697,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新效率上还是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转化能力。
3)关于控制变量,企业规模的最大值为 18.10,最小值为 10.34,均值为 13.07,说明样本总体规模适中,企业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股权集中度的最大值为 0.673,最小值为 0.081,均值为 0.311,说明样本总体股权集中度适中,部分股权集中度较高,仍存在“一股独大”现象,股权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总资产周转率的最大值为 1.491,说明个别企业的资产经营效率比较高,企业营运能力比较好,但也有个别企业总资产周转率仅为 0.098,说明企业资产经营效率低,企业营运能力差。营运成本率最大值为 1.128,最小值为 0.2,均值为 0.699,说明样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存在差异,样本总体经营状况比较差。营业现金流均值为 0.037,说明样本营业现金流整体水平比较低;最大值为 0.355,最小值为-0.287,标准差为 0.06 大于其均值 0.037,说明企业间经营现金流差异大。无形资产均值为 9.665,最大值为 13.67,最小值为 5.749,说明企业无形资产规模适中,企业间还存在一定差距。现金流量比率均值为 0.169,小于 50%,说明样本企业财务弹性比较差,企业整体偿债能力比较差;最小值为-0.422,说明个别企业财务状况差,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不能抵偿企业流动负债,企业面临财务危机。
..........................
 
6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以 2014-2018 年的 3260 组沪深上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加计扣除政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和加计扣除政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两方面考察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激励效应。其中,创新效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进行测度。通过上文研究,得出以下两方面结论:
(1)加计扣除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在研究加计扣除与研发投入的关系时,本文先对样本企业进行整体分析,然后考察了行业性质、产权性质和区域性质对加计扣除政策激励效应的影响,得到以下四点结论:
第一,从总体看,加计扣除政策可以明显提升战略新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加计扣除政策能通过减少税收的方式承担了企业的部分成本,节约企业经营现金流量,间接增加企业资本。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技术创新。
第二,加计扣除政策对不同行业的研发投入激励效应存在差异。加计扣除政策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新材料企业、生物企业、节能环保企业具有明显激励作用;加计扣除政策对新能源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激励作用不明显,甚至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属于资本、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在加计扣除政策激励作用下,大部分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有所提升。但是,加计扣除政策对新能源企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激励作用不明显,新能源企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本身所需的研发成本比较高,而加计扣除政策税收减免力度较小,所以加计扣除政策对其激励作用不明显。
第三,加计扣除政策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都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但对民营企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时代,国有企业的研发积极性也得到有效调动。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面临更大的行业竞争与生存压力,获取外部融资的难度也更大,因此需要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竞争力与长期发展能力,在加计扣除政策的激励作用下,民营企业将更加注重研发创新活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