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三五”是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新能源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切实落实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部署,就意味着要在新能源领域开启新发展和新转变。同时在传统能源危机、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都引起人们的重视,“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出台也给新能源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平台。
新能源行业的一举一动备受瞩目,行业前景也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关注,行业竞争随之不断加大。同时我国新能源行业也暴露出创新性不足、核心技术落后、平均成本高等问题,这就使得新能源行业在竞争中面临重重考验。良好的成本管理是增加资金可效型和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有力武器,是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也是新能源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在公司成本管理中有一个受大家关注的概念——成本粘性,即收入和成本费用变化的不对称性。这种现象会使得成本预估不准确,影响管理层经营决策的合理性,不利于公司规避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治理效果。在公司层面,成本粘性会干预管理层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影响着公司长期价值和目标的实现;在投资者层面,成本粘性影响着投资者对公司预期获利能力的估计,导致投资者判断失误和利益损失。因此在目前公司的成本管理中,成本粘性都是值得注意的因素之一。关于成本粘性影响的研究,一致默认了公司资金充裕的前提,公司的经营决策不会因融资约束问题而受到影响。然而事实上,国内的资本市场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同时新能源企业存在特有的资金需求量大、不确定性因素多、投资回报期长等现状,现阶段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融资约束,限制了公司许多决策的实施,从而成为公司发展的障碍。因此在融资约束下新能源行业是否依然存在成本粘性以及融资约束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就值得进一步分析。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三五”是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新能源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切实落实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部署,就意味着要在新能源领域开启新发展和新转变。同时在传统能源危机、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都引起人们的重视,“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出台也给新能源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平台。
新能源行业的一举一动备受瞩目,行业前景也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关注,行业竞争随之不断加大。同时我国新能源行业也暴露出创新性不足、核心技术落后、平均成本高等问题,这就使得新能源行业在竞争中面临重重考验。良好的成本管理是增加资金可效型和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有力武器,是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也是新能源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在公司成本管理中有一个受大家关注的概念——成本粘性,即收入和成本费用变化的不对称性。这种现象会使得成本预估不准确,影响管理层经营决策的合理性,不利于公司规避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治理效果。在公司层面,成本粘性会干预管理层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影响着公司长期价值和目标的实现;在投资者层面,成本粘性影响着投资者对公司预期获利能力的估计,导致投资者判断失误和利益损失。因此在目前公司的成本管理中,成本粘性都是值得注意的因素之一。关于成本粘性影响的研究,一致默认了公司资金充裕的前提,公司的经营决策不会因融资约束问题而受到影响。然而事实上,国内的资本市场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同时新能源企业存在特有的资金需求量大、不确定性因素多、投资回报期长等现状,现阶段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融资约束,限制了公司许多决策的实施,从而成为公司发展的障碍。因此在融资约束下新能源行业是否依然存在成本粘性以及融资约束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就值得进一步分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公司成本粘性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成本粘性是大家备受关注的概念。在研究成本粘性时,大多数外国学者关注成本粘性的性质、成因和影响因素。
①公司成本粘性特性的相关研究
Anderson(2003)[1]提出了“成本粘性”的概念,即成本在业务量上升时增加的幅度大于在业务量下降时减少的幅度,即出现了非对称变化。随后诸多学者加入了对成本粘性特性的研究,目前集中在以下几个特性上。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公司成本粘性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成本粘性是大家备受关注的概念。在研究成本粘性时,大多数外国学者关注成本粘性的性质、成因和影响因素。
①公司成本粘性特性的相关研究
Anderson(2003)[1]提出了“成本粘性”的概念,即成本在业务量上升时增加的幅度大于在业务量下降时减少的幅度,即出现了非对称变化。随后诸多学者加入了对成本粘性特性的研究,目前集中在以下几个特性上。
在成本粘性的存在上,
Anderson 对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了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即业务量上升时费用上升的幅度与业务量下降时费用下降的幅度不同,前者大于后者。Subramaniam and Weidenmier(2003)[2]在以上三个费用的基础上加入了销售成本,实证结果也证实了成本粘性的存在。Calleja、Steliaros and Thomas(2006)[3]将美、英、法、德四国公司作为样本,对其营业成本进行研究,发现了成本粘性的存在,且各国成本粘性的程度也不同,其中法德公司的粘性程度大于英美。
在此基础上,也有部分研究对成本粘性的期间效应进行了验证,发现当公司有足够反应时间的情况下,成本粘性依然存在,但会随着时间段的延伸而减弱,即成本粘性存在反转性。Anderson(2003)[1]研究发现随着时间间隔的正常,成本粘性变得不显著,究其原因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经理能够对其问题进行正确的判断。Otavio 等(2004)[4]将 1986-2003 年巴西公司作为样本,Teruya 等(2010)[5]将日本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也同样发现了随着时间延长,成本粘性会减小甚至消失。Hay 等(2011)[6]以新西兰上市公司为样本,也发现时间跨度增加,审计费用粘性缓解的现象。随后,Calleja、Steliarosand Thomas 的研究证明了成本粘性的这一特征。
..........................
在此基础上,也有部分研究对成本粘性的期间效应进行了验证,发现当公司有足够反应时间的情况下,成本粘性依然存在,但会随着时间段的延伸而减弱,即成本粘性存在反转性。Anderson(2003)[1]研究发现随着时间间隔的正常,成本粘性变得不显著,究其原因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经理能够对其问题进行正确的判断。Otavio 等(2004)[4]将 1986-2003 年巴西公司作为样本,Teruya 等(2010)[5]将日本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也同样发现了随着时间延长,成本粘性会减小甚至消失。Hay 等(2011)[6]以新西兰上市公司为样本,也发现时间跨度增加,审计费用粘性缓解的现象。随后,Calleja、Steliarosand Thomas 的研究证明了成本粘性的这一特征。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成本粘性
从广义上来说,成本就是指公司在经营和发展中的全部花费,包括生产、销售、财务、管理费用。从狭义上,成本仅仅指生产成本这一单独项。传统成本习性理论认为成本与业务量的变化是完美的线性关系,即业务量增加(减少)的幅度完全等同于成本对称性增加(减少)的幅度。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该理论提出了质疑,发现业务量增加和减少对成本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现实的公司成本中,成本与业务量并非对称变动,并且变动方向存在关联。
Anderson(2003)[1]在研究中发现了与传统成本理论不同的现象,并率先提出了成本粘性这一概念和理论,即成本和业务量变动的非对称现象,具体来说是指成本在业务量上升时增加的幅度大于在业务量下降时减少的幅度。Anderson 等(2003)[1]首次提出并证实了成本粘性的存在。他以美国公司为样本,将营业收入作为代替业务量的指标,结果显示营业收入增加时销管费用增加率大于营业收入减少时销管费用的减少率,从而首次揭示了“费用粘性”。Via 和 Perego(2013)[43]将意大利公司 1999-2008 年的数据为样本,验证了成本粘性的存在,并且劳动成本存在粘性,销售、管理等成本不存在粘性。在中国,最早孙铮和刘浩(2004)[21]以费用为对象,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孔玉生(2007)[23]以营业成本为对象,再次证实我国上市公司的营业成本中粘性的存在。刘媛媛和刘斌(2014)[23]以制造业上市公司 2004-2011 年数据为研究样本,验证了劳动成本粘性的存在性。陈招桂等(2019)[44]将时间段更新为 2014-2017 年,也得出类似结论,同时研究表明现代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的情况不同,前者的粘性程度高于后者。
2.1.1 成本粘性
从广义上来说,成本就是指公司在经营和发展中的全部花费,包括生产、销售、财务、管理费用。从狭义上,成本仅仅指生产成本这一单独项。传统成本习性理论认为成本与业务量的变化是完美的线性关系,即业务量增加(减少)的幅度完全等同于成本对称性增加(减少)的幅度。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该理论提出了质疑,发现业务量增加和减少对成本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现实的公司成本中,成本与业务量并非对称变动,并且变动方向存在关联。
Anderson(2003)[1]在研究中发现了与传统成本理论不同的现象,并率先提出了成本粘性这一概念和理论,即成本和业务量变动的非对称现象,具体来说是指成本在业务量上升时增加的幅度大于在业务量下降时减少的幅度。Anderson 等(2003)[1]首次提出并证实了成本粘性的存在。他以美国公司为样本,将营业收入作为代替业务量的指标,结果显示营业收入增加时销管费用增加率大于营业收入减少时销管费用的减少率,从而首次揭示了“费用粘性”。Via 和 Perego(2013)[43]将意大利公司 1999-2008 年的数据为样本,验证了成本粘性的存在,并且劳动成本存在粘性,销售、管理等成本不存在粘性。在中国,最早孙铮和刘浩(2004)[21]以费用为对象,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孔玉生(2007)[23]以营业成本为对象,再次证实我国上市公司的营业成本中粘性的存在。刘媛媛和刘斌(2014)[23]以制造业上市公司 2004-2011 年数据为研究样本,验证了劳动成本粘性的存在性。陈招桂等(2019)[44]将时间段更新为 2014-2017 年,也得出类似结论,同时研究表明现代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的情况不同,前者的粘性程度高于后者。
学者们对传统成本性态模式的质疑,推动了成本管理的进步与完善。经过学者们多年的探讨和研究,学者们根据选取研究对象的不同,对成本粘性的表达也不同,将粘性的概念划分为费用粘性、成本粘性、成本费用粘性。一般而言,当选取营业成本为研究对象时,学者们用成本粘性这一概念;当选取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时,学者们采用费用粘性这一概念;若将二者综合,选取营业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作为研究对象时,学者们有些采用成本费用粘性,有些直接用成本粘性表达。
.............................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不完全契约理论
“契约”的概念在古罗马时代就诞生了,这也是现代合同关系的起源,具体是指平等的市场主体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形成了共同承认的约定。完全契约理论意味着双方达成协议,可以签署一些根据完全的市场假设,可以预见的重要事件。在过于理想化的完美市场中,完全契约理论是存在的。而在不完美的外部市场中,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使得合同双方无法根据外部因素和管理者决策来预估未来契约期间的所有重大事项,只能根据当前的发展情况约定契约的主要事项,不完全契约理论就这样应运而生。因此,通常签订的契约为不完全契约,契约履行中出现的变更和违约最主要是由长期契约是否给公司带来利益造成的。由于交易成本的产生,在交易过程中会相应产生成本,但是公司希望接受不明确契约,而不是具体化的约定。公司在签订契约时通常会选择长期契约,以便在市场需求增加时不会错过商机。随着业务量的减少,为了精简成本,公司将选择违约,而这种举动会导致公司面临违约金和降低信用的问题。因为如果继续履行约定,由于存在契约、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因素,公司不会迅速减持相关资源,即成本不会随着业务量下降而降低,从而导致成本和费用的粘性,影响公司的经营效果。
2.2.1 不完全契约理论
“契约”的概念在古罗马时代就诞生了,这也是现代合同关系的起源,具体是指平等的市场主体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形成了共同承认的约定。完全契约理论意味着双方达成协议,可以签署一些根据完全的市场假设,可以预见的重要事件。在过于理想化的完美市场中,完全契约理论是存在的。而在不完美的外部市场中,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使得合同双方无法根据外部因素和管理者决策来预估未来契约期间的所有重大事项,只能根据当前的发展情况约定契约的主要事项,不完全契约理论就这样应运而生。因此,通常签订的契约为不完全契约,契约履行中出现的变更和违约最主要是由长期契约是否给公司带来利益造成的。由于交易成本的产生,在交易过程中会相应产生成本,但是公司希望接受不明确契约,而不是具体化的约定。公司在签订契约时通常会选择长期契约,以便在市场需求增加时不会错过商机。随着业务量的减少,为了精简成本,公司将选择违约,而这种举动会导致公司面临违约金和降低信用的问题。因为如果继续履行约定,由于存在契约、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因素,公司不会迅速减持相关资源,即成本不会随着业务量下降而降低,从而导致成本和费用的粘性,影响公司的经营效果。
.2.2 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在此基础上,新古典经济学家从宏观、微观等层面进行了完善。在微观层面,就是指公司资源分配的效率。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如何有效分配资源是公司面临的关键管理问题,确定经济衰退的持续时间是测试公司主能力的一项重要挑战。公司在发展中不是一成不变的,面临很多不稳定因素,当公司暂时性的经营状况不佳、业务水平下降时,对多余资源快速处置后,会面临资源分配带来处置成本的增加。当公司危机缓解,经营状况改善,重置资源会增加重置成本。在这一来一去中,造成了双重成本的增加,对公司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管理人员对未来的正确预判能力将影响调整成本的变动和公司资源的最佳分配。只有当管理者确定公司经济状况处于长期衰退时,管理人员才能做出合理合适的经营决策,实现公司资源的高效分配。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准确地判断经济和市场状况,或是为做出准确的决策花费较长的时间成本。在此过程中,业务量和成本的变化是不一致的,也就产生了本文研究的成本粘性。
效率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在此基础上,新古典经济学家从宏观、微观等层面进行了完善。在微观层面,就是指公司资源分配的效率。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如何有效分配资源是公司面临的关键管理问题,确定经济衰退的持续时间是测试公司主能力的一项重要挑战。公司在发展中不是一成不变的,面临很多不稳定因素,当公司暂时性的经营状况不佳、业务水平下降时,对多余资源快速处置后,会面临资源分配带来处置成本的增加。当公司危机缓解,经营状况改善,重置资源会增加重置成本。在这一来一去中,造成了双重成本的增加,对公司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管理人员对未来的正确预判能力将影响调整成本的变动和公司资源的最佳分配。只有当管理者确定公司经济状况处于长期衰退时,管理人员才能做出合理合适的经营决策,实现公司资源的高效分配。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准确地判断经济和市场状况,或是为做出准确的决策花费较长的时间成本。在此过程中,业务量和成本的变化是不一致的,也就产生了本文研究的成本粘性。
...............................
3.1 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概述..............................17
3.1.1 高速发展的新能源行业......................................... 17
3.1.2 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不足............................. 18
4 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23
4.1 概念模型........................................23
4.2 研究假设.....................................24
5 实证分析................................31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31
5.2 相关性分析...........................32
5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前,为了证明样本数据的合理性和适当性,同时对样本数据在整体层面进行初步判断,本文将样本数据用 Excel2016 和 SPSS23.0 进行筛选、整理和处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包括变量的极大值、极小值、均值和标准差,结果见表 5.1。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前,为了证明样本数据的合理性和适当性,同时对样本数据在整体层面进行初步判断,本文将样本数据用 Excel2016 和 SPSS23.0 进行筛选、整理和处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包括变量的极大值、极小值、均值和标准差,结果见表 5.1。
表 5.1 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以显示,公司销管费用、收入变动的标准差分别为0.28 和 0.36,说明样本公司销管费用和收入的变动离散程度不大,行业内部无明显差异。t,iD 的均值为 0.30,表明有 30%的公司存在收入较上一年下滑的现象,这就提供了研究成本粘性的前提。融资约束(FCI)的平均数为 1.27,则说明新能源行业的样本公司中融资约束情况普遍存在。内部控制指数(IC)的标准差为 0.81,均值为 6.36,说明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内控水平无明显差异,内控效果较好。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决策,而成本粘性是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诸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关于成本粘性的研究,学者多数忽略了融资约束的前提。在行业选择方面,很少有学者选择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同时探讨内部控制在二者中调节作用的学者也较少。
基于此,本文选取了 2013-2018 年的新能源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存在性,继而研究融资约束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作用。同时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效率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研究融资约束、内部控制与成本粘性三者间的作用关系。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增强,成本粘性随之降低。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和公司风险,从而加强融资约束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综上,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提出融资约束、内部控制对成本粘性的影响问题,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验证了融资约束、内部控制、成本粘性三者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
(1)新能源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且粘性程度远大于其他行业和国家,意味着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仍处于落后状态。
(2)融资约束会抑制新能源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产生。新能源上市企业的融资约束与成本粘性显著负相关,融资约束程度增强,成本粘性反而降低。
(3)新能源上市公司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措施可以增强融资约束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相比于低内部控制质量的新能源上市公司,高内部控制质量更能加强融资约束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6.1 研究结论
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决策,而成本粘性是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诸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关于成本粘性的研究,学者多数忽略了融资约束的前提。在行业选择方面,很少有学者选择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同时探讨内部控制在二者中调节作用的学者也较少。
基于此,本文选取了 2013-2018 年的新能源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存在性,继而研究融资约束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作用。同时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效率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研究融资约束、内部控制与成本粘性三者间的作用关系。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增强,成本粘性随之降低。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和公司风险,从而加强融资约束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综上,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提出融资约束、内部控制对成本粘性的影响问题,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验证了融资约束、内部控制、成本粘性三者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
(1)新能源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且粘性程度远大于其他行业和国家,意味着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仍处于落后状态。
(2)融资约束会抑制新能源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产生。新能源上市企业的融资约束与成本粘性显著负相关,融资约束程度增强,成本粘性反而降低。
(3)新能源上市公司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措施可以增强融资约束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相比于低内部控制质量的新能源上市公司,高内部控制质量更能加强融资约束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