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会计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

发布时间:2020-05-23 16:11:55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以“价值链分析——因子分析——国内外上市公司案例比较分析”为主线展开。首先,基于价值链理论并结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工业机器人产业进行价值链分析。其次,总结影响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内外部因素,选取包括财务状况、获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内在的 18 项指标建立成长性评价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明确产业价值链总链和分链成长性的主导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国内外上市公司的多案例比较,对其成长性全面系统地评价,探究国内代表性企业与国际龙头的差距并且提出相关建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 4.0”、“中国制造 2025”的相继提出和不断深化,我国制造业正在向着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及绿色化方向发展,工业机器人正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设备。当前,工业机器人是衡量国家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重要切入点。世界各国积极布局工业机器人产业,迎接“无人工厂”、“数字生产”时代的到来。但是现阶段我国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如表 1.1 所示,主要体现在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研发方面,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仍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表 1.1 代表性国家业机器人发展趋势对比
..............................

1.2 研究对象界定
1.2.1 工业机器
人工业机器人指在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来代替人类执行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它可以接受人类的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在无人参与的情形下,实现搬运、焊接、装配和喷涂等多种生产作业。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重复编程、自动控制,实现多用途的三轴或更多轴的机器,以固定或者移动的方式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中。
1.2.2 价值链
价值链[39]将企业视为由许多相互分离活动的组成。这些活动按类型划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其持续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称为价值链。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价值链可以分为上游价值、渠道价值和顾客价值,以此构成完整的价值系统。企业通过对价值链中各个环节协调进行价值管理,构建核心优势。由于价值链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某个环节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价值链的竞争。
1.2.3 成长性
企业成长性称为企业的发展潜能或成长能力[15]。企业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来实现盈利提升和价值可持续增长[45]。面对不同的成长性时,股东、管理层等主体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决策,即成长性会影响企业的竞争状态和战略方向[91]。本文认为企业成长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通过不断挖掘并利用内外部资源,以实现企业价值为目标。企业成长性既可表现为可量化的指标数量的扩张,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以及现金能力等经营绩效的提升,也可体现在异质性资源的增加,包括技术创新、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核心优势的建立。
............................

2 文献综述

2.1 价值链研究综述
2.1.1 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描述特定企业所开展的各种价值活动的组合,反映企业的战略思维、操作方式、生产运营以及价值生成的过程。价值链概念率先提出者是 Michael E.Porter(1985)。波特价值链通常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价值链,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如下图 2.1 所示。这些互相独立且彼此关联的生产与运营活动共同构成了动态的价值创造过程,形成了价值链。
图 2.1 波特价值链
...........................

2.2 企业成长性研究综述
2.2.1 企业成长理论企业成长理论自古至今就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不同学者在研究企业成长时,既有从内部的经济制约角度分析,也有从外部的制度约束角度切入。随着时代发展,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视角在不断地深化和拓展,研究重点也有所差异,形成多样性的研究结论。
2.2.1.1 规模经济视角的企业成长理论
古典经济学用分工的规模经济利益来解释企业的成长问题。创始人 Adam Smith(1776)认为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分工能获取更高的产出和更低的成本,企业的规模和成长由市场容量决定,因此,企业成长的度量指标是员工人数和分工程度。Stigler(1951)依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展开分析。他认为在产业形成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企业竞争对手较少,现有企业通过内部分工来实现企业成长。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原有企业通过提高专业化程度来扩大经营规模。由此可知,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成长理论主张:获取产业中的规模经济是企业成长的动因;企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由市场规模决定其成长规模和数量。承接古典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代表 Marshall(1890)认为企业是一个“黑匣子”,运用边际替代的原理作出企业最优决策,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确定最优生产规模,进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成长的动力和原因就在于对静态均衡的追求和使用最优化方法,即企业成长是将企业的产量从非最优化规模调整到最优化规模的过程。
............................
 
3 工业机器人产业价值链........................................21
3.1 工业机器人产业概况...................................21
3.1.1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21
3.1.2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22
4 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分析...................................29
4.1 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成长性外部影响因素...................................29
4.1.1 政策推动.................................... 29
4.1.2 市场竞争....................................31
5 全价值链上市公司成长性进一步比较分析..........................................53
5.1 全价值链上市公司............................................53
5.1.1 案例选取................................ 53
5.1.2 案例介绍................................. 54

5 全价值链上市公司成长性进一步比较分析

5.1 全价值链上市公司
5.1.1 案例选取
表 5.1 布局全产业链的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因子分析排名情况
第四章基于价值链总链和分链对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评价,探讨了影响该产业成长能力的关键因子。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现阶段成长性表现较好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价值链的中下游。同时由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发展路径可知,它们在机器人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来自于业务的先发优势和全产业链的布局优势,虽然起步业务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实现了从应用开发、前端销售、系统集成到客户服务的全产业价值链模式。通过第三章价值链分析可知,中游领域并不是企业的主要利润增长点,而“四大家族”以本体为重要切入点并非为了赢利,其目的是在市场上形成认知与品牌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同时打通下游产业链以取得竞争优势。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本文的研究思路以“价值链分析——因子分析——国内外上市公司案例比较分析”为主线展开。首先,基于价值链理论并结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工业机器人产业进行价值链分析。其次,总结影响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内外部因素,选取包括财务状况、获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内在的 18 项指标建立成长性评价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明确产业价值链总链和分链成长性的主导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国内外上市公司的多案例比较,对其成长性全面系统地评价,探究国内代表性企业与国际龙头的差距并且提出相关建议。基于以上研究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价值链已初步形成,基于销售盈利能力的产业价值链呈现“微笑曲线”的特征,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和下游的系统集成鉴于较强的行业门槛为产品创造较高的附加值。随着资源的整合、产业分工的细化、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工业机器人企业为获取整体价值以保证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的良性循环,借鉴国际巨头发展经验,提前布局全产业价值链。
第二,我国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成长性表现一般,综合得分大于 0 的样本企业占比为 40.38%,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全产业价值链中成长性表现最为优异的是位于中下游的企业——快克股份。产业价值链的上游企业信捷电气、中游企业快克股份、下游企业赛腾股份在各自细分领域中排名领先,龙头地位逐渐彰显。此外,影响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成长能力的关键因素是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两大主成分因子。通过成长性分析得出的工业机器人价值链呈“彩虹曲线”的特征与基于销售净利率初步得出的“微笑曲线”形状截然相反。这主要是因为中游本体制造的技术壁垒较低,大部分企业以此为切入点进军工业机器人市场,并且上游核心零部件厂商努力追赶国际巨头,尚未迎来爆发式盈利的高速成长阶段,致使目前中游是产业价值链中创收的主要部分。
第三,对于拥有全产业链技术及产品的国内外上市公司,成长性表现差距较大。美股龙头企业 ABB 和国内领军者埃斯顿均采用国际化并购战略,获取先进技术,拓展市场渠道,但业务快速扩张也带来了较大的财务压力。而采取相对保守的拓斯达,对外投资规模较少,依靠稳健的经营战略,在资本市场树立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另外,三家公司都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资本钻研技术,为良好的业绩发展和抢占未来市场的话语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