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国有上市企业的会计稳健性与融资便利性

发布时间:2017-03-30 20:40:40 论文编辑:jingju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会计稳健性原则被认为是会计中最古老并且最有影响力的原则之一,对于会计实务和会计制度制定都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但是目前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仍然有限。国外对于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这与稳健性实务应用几百年的历史相比严重滞后,而此类研究在我国的起步时间更晚。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对会计稳健性的重视程度和要求正在逐步增加。1992 年我国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明确向企业提出遵循会计稳健性原则的要求,这也奠定了会计稳健性在我国的制度基础。2006 年新版《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稳健性明确定位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由此,会计稳健性在我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金融危机中,会计准则的问题又一次成为商界、政界关注的焦点,其中更多是对会计稳健性的思考。相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下对损益的对称性确认和计量,会计稳健性确认收益“好消息”比确认损失“坏消息”更谨慎和保守,对风险的估计更充分,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者保护指标。稳健的会计信息会对企业融资的便利性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投资者可能认为稳健的会计信息能帮助降低其决策风险,使得投资者对其决策更有信心,这也从侧面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企业过于低估资产和收益则可能会加重融资者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性,反而会对企业的融资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可能会因为考虑其提供的财务信息对融资的影响而在是否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上摇摆不定。此外,从我国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现状来看,资本市场和法律制度还在完善过程中。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企业经营环境迅速恶化,使得债权人和股东均面临极大的投资风险。财务数据作为投资者衡量投资风险的重要信息来源,其质量尤为投资者所关注。而根据国外的经验,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及运用是否遵循会计稳健性原则,会直接影响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影响着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和投资决策。但是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


1.2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在过去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侧重于研究稳健性的存在和产生原因。而事实上,会计稳健性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后果:国外的研究表明稳健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差异,国外的某些研究结果无法直接应用于国内的企业。因此,本文希望能够研究国内企业会计信息稳健性与融资便利性之间的关系。此外,这项研究也可以扩展充实对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的研究。


(2) 现实意义
稳健的会计信息会对企业融资的便利性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投资者可能认为稳健的会计信息能帮助降低其决策风险,使得投资者对其投资决策更有信心,这也从侧面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企业过于低估资产和收益则可能会加重融资者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性,反而会对企业的融资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可能会因为考虑其提供的财务信息对融资的影响而在是否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上摇摆不定。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会计稳健性对融资便利性的影响,为我国企业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


第 2 章 会计稳健性与融资便利性的文献综述


2.1 会计稳健性
会计稳健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是指企业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要充分考虑到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在会计上保持合理的谨慎性。Watts Ross(2003)将稳健性产生的原因归结于四个方面:契约作用、股东诉讼、政策管制和税收法律,而契约作用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6]。李增泉、卢文彬(2003)在关于我国资本市场是否存在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中,首次肯定了会计稳健性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存在性[7]。Watts Ross 在研究会计稳健性时,也曾提出过对稳健性进行实证检验的一些方向。而 Basu Sudipta(1997)提出的 Basu 模型,影响更为深远。Basu 认为在稳健的会计政策下,企业对好消息的确认不如对坏消息确认的及时,因此可以使用会计盈余与股票收益比值的方法研究会计稳健性。Basu 模型使用会计盈余与股票收益率作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用股票收益率的正负作为好坏消息的替代变量。研究结果发现,具有坏消息的公司在模型中的斜率比具有好消息的公司高,即负的股票收益率与当期会计盈余之间的相关性大于正的股票收益率与当期会计盈余之间的相关性,这说明会计盈余反映坏消息比好消息及时[1]。Khan 和 Watts(2009)在 Basu 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稳健性评价模型(C-Score 指标模型)。他们选择公司规模、市值账面比和资产负债率作为估计稳健性指数的变量,该模型能反映单个公司的年度稳健性程度[8]。
………


2.2 融资便利性
根据前文对融资便利性概念的界定,本文从融资起点和融资终点这两个视角来研究融资便利性。站在融资起点来看,融资便利性体现为融资受约束的程度;站在融资终点来看,融资便利性体现为融资的效果。本文在对前人的成果进行综述时,也是分别从融资约束和融资效果两个角度进行的。此外,经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融资约束问题的存在,且有大量的文献对融资约束的产生原因、度量方法进行了研究论证,因此这方面的文献较多;而对于融资效果方面的专门研究则极少,因此本部分主要对与融资约束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魏锋和刘星(2004)将融资约束定义为:当公司内外融资成本存在差异时,公司投资所受到的约束[10]。郑文杰(2010)指出,融资约束的程度是一个相对概念,而所谓的融资受到约束是一个程度问题,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受到约束的问题,不能完全按照西方的研究标准[11]。根据 Myers 和 Majluf(1984)提出的 MM 理论,在一个完美的资本市场中,企业内外的融资成本不存在差异,此时也就不存在融资方式的决策问题[12]。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完美的资本市场并不存在,即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融资成本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了融资约束。这里的“不完美”,也即产生融资约束的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和代理理论。
………


第 3 章 制度背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4
3.1 制度背景 .........14
3.1.1 会计准则对会计稳健性的要求变化......14
3.1.2 与企业融资相关的政策的变化....15
3.2 理论基础 .........15
3.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9
3.3.1 以融资起点为视角的相关性分析........20
3.3.2 以融资终点为视角的相关性分析........21
第 4 章 会计稳健性与融资便利性关系......23
4.1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23
4.2 变量的选择和说明 .......23
4.3 模型构建 .........28
第 5 章 实证研究的结果与分析....31
5.1 描述统计分析 .....31
5.2 对极端值的处理 .........41
5.3 相关性分析 .......4
5.4 回归结果与分析 .........46
5.5 稳健性检验 .......53


第 5 章 实证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统计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可以发现,极小值总体较为稳定,而极大值则表现出大幅波动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中位数、均值和标准差均小幅波动,这说明极小部分企业的会计稳健性水平并未影响到均值的趋势,绝大部分样本的稳健性程度分布在均值附近,这体现出非国有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呈现总体偏低,波动不大,存在下限,而高点参差不齐的特点。从各年的情况来看,各年会计稳健性的中位数均小于均值,说明从数量上看,企业的稳健性水平整体偏低。稳健性水平的均值均为负数,标准差很小,说明大部分非国有上市企业的稳健性水平比较接近,稳健性水平的波动程度较低。样本量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主要是因为不断有新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票的公开发行。从极值来看,各年的极小值均位于-0.0236 至-0.0237 之间,数值比较接近,说明非国有上市企业存在稳健性水平的下限;而各年的极大值则在 2011 年存在17.4004 的高点,而在 2012 年存在 0.6815 的低点。

……….


结论


会计稳健性与融资约束的问题是国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尝试在融资约束的概念上更进一步,提出“融资便利性”的概念,从融资行为的起点来评价融资便利性,即为融资约束;从融资行为终点来评价融资便利性,就是融资的效果,即是否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而整体来看,融资活动是一个周而复始,首尾相接的活动。将这两个角度分别对应两个维度,从而更好的表达融资便利性的概念。由于尚未有整体评价融资便利性的方法,因此本文在实证过程中分别从融资起点和终点两个角度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以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代理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会计稳健性和融资便利性的客观存在;通过定价作用和治理作用,稳健的会计信息能够更好的解决融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降低融资约束;而已有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能够倒逼企业提高会计稳健性,企业也倾向于主动提供稳健的财务信息以保证与投资者未来合作的顺利。在实证研究中,本文首先选取了 2009 年至 2013 年的非国有上市企业作为样本,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使用 SPSS 分析软件抓取可能包含极端值的样本进行了分析和剔除;然后采用强制进入(Enter)策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能够支持大部分的研究假设;最后还对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验证了前文的分析和实证结果,从而提高结论的可靠程度。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