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有着重要的区别。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全面引进了现代风险导向型的审计方法,启用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一一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这标志着我国新的审计准则体系已经建立,重大错报风险的概念也因此被引入到我国的审计实务中。为了实现与国际审计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同时为更好地解决我国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中注协在2010年又对准则进行了修订,颁布了新的37项审计准则,新准则己于2012年1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审计准则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主线,进一步强化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想,将风险导向审计全面地贯彻到整套准则中。新准则尤其强调了以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起点和核心的审计思路,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实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从新审计风险模型可以看出,在可接受风险水平给定的情况下,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而检查风险主要取决于审计师的能力和独立性,因此在不考虑审计师自身特点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主要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其评估的风险水平直接影响审计程序的设计和实施,评估的准确与否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而重大错报风险能否得到准确评估取决于评估所釆用的方法。对此,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己有关于重大错报风险的研究大都是规范性研究,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所采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是定性的评估,定量评估方法较少,导致评估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较差,对实务的指导性不强。
…..
第二节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重大错报会导致财务指标异常为切入点,实证分析重大错报与财务指标的相关性,构建一个用于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简便、有效的模型。具体研究思路为:首先,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回顾和总结,基于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提出本文的假设。其次是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重大错报公司及其配对的非重大错报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筛选出与重大错报风险显著相关的财务指标,通过Logistic模型的回归分析,构建重大错报风险的定量评估模型。然后,根据评估模型的结果划分不同的重大错风险等级。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研究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出模型的应用建议。
……….
第二章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于审计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认识较为深入。规范研究方面,大部分学者主要从理论层面分析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的方法。Calderon和Cheh (2002)阐述了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需运用案例导向法、模糊理论法和神经网络法等技术控制审计风险。Bradbury和Rouse(:2002)尝试运用了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估审计风险。Kwak和Y.Shi (2003)将模糊理论运用到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人事分配和全面战略资源管理的决策中,以此对审计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Park(2008)提出在评估财务报表错报的重要性时不仅要考虑错报的金额及动机,还应考虑错报的持续性、提出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相结合。Schultz,Bierstake和Donnell (2010)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战略系统法和交易关注法这两种不同的审计方法是否会对审计人员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运用战略系统法的审计人员能够有效地将经营风险整合到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中。作者认为准确地获取经营风险的信息并评估其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非常重要。Kochetova, Kozloski和Messier (2013)研究发现审计师运用业务流程分析法能够将识别出的关键业务层次的经营风险与报表层次的风险联系在一起;审计人员识别出的重要业务风险越多,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也会越高。实证研究方面,对于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国内外的研究视角不同。国外研究主要以财务舞弊和盈余管理的角度来评估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进而识别重大错报风险。Ettredge, Sun, Lee和Anandarajan (2006 )考察了 169家被美国SEC处罚的公司作为样本,并按照规模、行业、是否盈利进行配对。研究发现:递延所得税、营业收入增长率、是否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市值与净值之比以及是否是场外交易的公司这几个指标能够很好地预测重大错报。
………..
第二节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重大错报风险的研究主要是在我国2006年新准则颁布之后进行的,且以规范研究为主,相关的实证研究则较少。规范研究大致是从两个方面展幵的:一方面学者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比较新风险审计模型相对于传统风险审计模型的优势,就如何运用给出了一逕建议。如纪子永、张爱义、周公武(2006)在对重大错报风险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就如何把握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提出了几点建议:如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的认识、评估和控制的能力,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等。但提出的措施过于宽泛,且仅仅是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实务中不具有可行性。王泽霞、黎良燕(2008)通过对美国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法律案件以及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例研究分析后,认为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重点在于管理舞弊。作者提出注册会计师应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重点分配于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高风险审计领域——管理舞弊;注册会计师应重视管理舞弊的环境、探究识别管理舞弊的红旗标志。另一方面,学者则是尝试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汪国平(2006)从宏观、行业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进行权重分配进而构建了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系统。张文祥(2008)在对重大错报风险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环境风险因素、战略经营风险因素、财务风险因素、治理结构风险因素、内部控制风险因素、会计错弊风险因素。他通过对各种要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将各风险要素加权平均值作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值。王翠琳、李西媛(2008)借鉴沃尔评分法的相关思路,从风险因素中蹄选指标建立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因素集,然后确定各类风险和具体风险的权重;最后以算出的加权得分来衡量被审计客户的总体重大错报风险。加权得分采用由专家或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组成项目组打分确定。王会金(2011)依据审计准则及相关研究,构建重大错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但这些研究中各个风险因素所占比例以及在不同情况下所赋予的权重没有经过实践的验证,主观性较强,导致结果可靠性较差。
……….
第三章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5
第一节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衡量方法......... 15
一、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方法......... 15
二、重大错报风险的衡量方法......... 16
第二节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指标的关系......... 17
一、重大错报与财务指标异常变动的相关性......... 18
二、重大错报导致的异常变动指标 .........19
第三节研究假设 .........20
第四章研究设计与实证研究......... 23
第一节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3
第二节研究变量设计......... 25
—、因变量......... 25
二、自变量......... 25
第三节建立模型......... 26
第四节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27
第五章财务报告重大错报风险定量评估与预测......... 37
第一节构建评估模型 .........37
第二节模型的识别能力检验......... 38
第三节重大错报风险的等级划分与评价......... 40
第五章财务报告重大错报风险定量评估与预测
第一节构建评估模型
对选择性特征变量来说,条件Logistic回归应用于配对样本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有效地控制影响模型的非处理因素,进而可以识别出两类样本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的变量。但从上文所述的条件Logistic模型可以看出,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重大错报公司和非重大错报公司的自变量差值来进行回归,该模型的应用前提是要有已知的对照组,所以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其不能够用于预测。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接下来采用一般Logistic回归来构建评估模型。对调整后数据的处理过程与条件Logistic回归部分处理过程保持一致。依次对调整后的自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显著性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检验结果见附录。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发现所有的变量都不服从正态分布,所以利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单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检验后发现X6和X22不显著,所以将这两个变量剔除;初步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后发现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将X2和X15剔除,对剩余的18个自变量再次检验后发现不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最后,对剩余的18个自变量采用逐步后退法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见表5-1:
…………
结论
本文的研究是从重大错报会导致财务指标异常这个角度出发,利用财务指标构建重大错报风险的定量评估模型。选取2009—2012年A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作为重大错报样本,并按照同一年度、同一行业和规模相近的原则以1:4的比例选取配对样本。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实证分析财务指标与重大错报之间的相关性。基于财务指标建立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定量评估模型,弥补了以往定性评估和规范研究缺乏经验数据支撑的缺陷。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
1、重大错报公司和非重大错报公司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现金创造能力、费用配比合理性和发展协调性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犮现财务指标在两组样本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财务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发现:除X6、X7和X22这三个指标不显著外,其余19个财务指标在重大错报公司与正常公司之间的具有显著差异性。这证明财务指标对重大错报风险具有表征作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大错报会引起一系列财务指标的异常变动。本文选取的7大类指标中包含着能区分这两类公司的信息,利用这些财务指标建立模型来定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具有可能性。
2、根据模型回归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从偿债能力来看,资产负债率与重大错报风险显著正相关、每股留存收益与重大错报风险显著负相关。而速动比率与重大错报风险显著正相关,这与一般认为的情况相反;从盈利能力来看,总资产净利润率与重大错报风险显著负相关;从费用配比合理性来看,销售期间费用率与重大错报风险正相关;现金流量能力来看,现金流量比率与重大错报风险显著负相关。而主营业务现金流量比率与重大错报风险显著正相关,说明如果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与同行业相比过高,表明企业存在操纵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嫌疑;从成长能力来看,总资产增长率与重大错报风险显著负相关。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