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代写范文:知识经济之商誉会计:理论研究与准则改进

发布时间:2015-01-03 17:11:29 论文编辑:lgg

1导论


1.1选题背景与问题表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已成为企业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出现了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下,特殊的专业知识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已明显超过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并以其重要性跃居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之首。这个"特殊的专业知识”是某一特定企业所独有的、难于模仿的隐形资源,表现为创新力、战略、组织结构、控制系统、公司文化、品牌、销售渠道、顾客认知度等,会计学上称之为商誉。对商誉的确认计量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完整性,也影响到能否反映企业能力及企业价值创造泉源,但因商誉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具有不可辨认、不易计量的特性,商誉已经成为企业并购和会计实务中最为棘手而不得不面对解决的难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自2006年发布实施以来,上市公司因企业并购活动产生的并购商誉金额显现持续增长态势。2007年因并购活动产生并购商誉的上市公司数量为451家,并购商誉金额为326.28亿元人民币(下同);2008年因并购活动产生并购商誉的上市公司数量为571家,并购商誉金额为690.28亿元;2009年因并购活动产生并购商誉的上市公司数量为579家,并购商誉金额为811.38亿元;2010年因并购活动产生并购商誉的上市公司数量为741家,占上市公司(2129家)总数的34.81%,并购商誉金额为928.23亿元(见表1-1) 。
………


1.2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全文共分为六章内容,各章将要分析的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论”。本章是全文的引言,主要是对本文的选题背景进行了介绍。知识经济下,特殊的专业知识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已明显超过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并以重要性跃居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之首。而这个“特殊的专业知识”在会计学上称之为商誉。企业会计准则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也就是说,企业会计准则是有经济后果的,具体而言,会计准则关于商誉的规定将影响着对企业经营业务的揭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自2006年发布实施以来,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企业并购活动产生的商誉金额持续增长态势。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分析发现一些问题,如并购商誉确认与初始计量原则与其他资产不一致、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并购提前确认了并购商誉、间接控股子公司商誉确认与计量不完整、商誉后续计量未能反映出并购协同效应、商誉列报与披露信息缺失等,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随着企业并购规模的日益扩大,合并商誉的金额与日俱增,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财务报表使用者也越来越关注商誉信息。可以说,商誉与财务决策的相关性越来越强。因此,商誉确认、计量和报告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需要改进与重构我国现行商誉会计准则,使商誉信息能够客观反映知识经济下企业能力变化情况。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本章通过对前人有关商誉问题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进行系统地梳理和评析,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问题的切入点。本章对国内外有关无形资产与商誉、商誉经济实质及构成因素、商誉确认与计量、商誉列报与披露、商誉与公司业绩相关性等专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对国内处有关商誉会计准则演变历程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发现会计理论界对商誉实质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但形成以下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超额盈利观。认为商誉是企业获得超额盈利的能力。二是总计价账户观。认为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超过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和的差额。三是好感价值观。认为商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有利的商业地理位置、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只要企业的经营不发生大的波动,这种“好感”将继续下去。

……….


2文献综述


2.1关于无形资产与商誉
追溯商誉理论的起源,人们对商誉的认识是从无形资产开始的,将商誉认识为无形资产的一种表现形式。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 —词是由拉丁语Tangere(意为“可触摸的”)引申而来的,字面上的含义为“不可触摸或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现代汉语词典》对“无形”的解释是指不具备某种事物的形式、名义而有类似作用的。无形资产作为财产的一种类型,最早源于法学对财产的研究?。公兀2世纪,罗马法学家Gaius所著的《Gaius法学原理》(Institutes of Gaius)—书中,出现了 “无形资产”的雏形。该书第一次把民法分为“人法”、“财产法”和“债法”三部分,在财产法中,则明确地把财产分为“有形财产”与“无形财产”两部分。②商誉的概念最早是英美法系国家通过法庭判例建立起来的。③其中一个法庭判例是要求一位出售布料店铺商作出以后不得在当地再开布料店铺的承诺,该承诺意味着布料店铺商把“客源”也作为一项资源出售了。?此后,商誉概念不断演变,逐渐成为公司经营活动中的一种潜在优势或独特能力,包括地理位置、专门技术、客户资源、声誉等因素,这些因素与企业整体密切相关,不一定与具体某项资产明确相关。⑤这些法学上对商誉的认识延伸到会计学上,开始了从会计学角度研究商誉定义与分类、确认与计量、列报与披露等问题。杨汝梅(1926)在《无形资产论》,又译《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 Assets)"?中,把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所具有额外收益能力之表示,无形资产及某类价值之代表,此种价值,依据企业盈利之剩余,将其超过之数,依照相当利率,化为资产的价值是也。这一定义揭示了无形资产能为其主体带来超额收益能力的特征。美国会计学家Chatfield (1927)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专利权、版权、秘密制作法和配方、商誉、商标、专营权及其他类似的资产。美国纽约大学教授Baruch (2003)认为,无形资产是一种可以取得未来收益的、由发明创造、独特的组织设计或人力资本产生的非实物形态的价值源泉。
……….


2.2关于商誉经济实质及构成因素
关于商誉会计理论问题,主要包括商誉定义及经济实质、商誉分类、商誉初始计量、商誉后续计量、商誉列报与披露等。会计理论界对商誉的定义及商誉经济实质的研究,有的从商誉内在构成要素的角度进行,有的从定性角度探讨商誉的经济内涵,有的从计量角度衡量商誉的经济价值,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学术上关于商誉的研究,以经典的会计理论教科书或准则公告为依据,目前存在着如下观点或表述(葛家樹、杜兴强,2007): (1)商誉是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盈利的一切有利的要素和情形;(2)商誉是预期未来超额盈利能力的贴现;(3)商誉是企业总体价值与单个可辨认净资产价值的差额。关于商誉的经济实质,Hendriksen (1987)所著《会计理论》(Accounting theory)中,从会计角度对商誉性质作了三种解释:(1)对企业好感的价值;(2)预期未来利润超过不包括商誉总投资的正常报酬部分的价值;(3)反映企业总价值超过各个有形或无形资产价值差价的总计价账户。这也是从量化角度为如何确定商誉价值奠定了基础。
………


3理论基础........... 33
3.1 会计基本理论 ...........33
3.1.1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33
3.1.2合并会计报表理论........... 37
3.2 企业能力理论........... 39
3.3 企业并购协同理论 ...........45
3.4 本章小结........... 48
4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现存问题研究 ...........51
4.1 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现存问题定性研究........... 51
4.2 并购商誉与公司业绩相关性研究........... 63
4.3 本章小结........... 77
5商誉会计准则改进与重构........... 79
5.1 关于商誉会计理论框架........... 79
5.2 关于并购商誉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改进........... 90
5.3 关于商誉计量方法与商誉公允价值发现、评价及修正机制........... 114
5.4关于商誉权益属性与商誉权益的会计处理 ...........119
5.5 关于商誉列报与披露........... 121
5.6 本章小结........... 126


5商誉会计准则改进与重构


5.1关于商誉会计理论框架
商誉定义与分类是研究是商誉会计前提。只有在理论上对商誉作出较为科学的定义与分类,才能为制定商誉会计准则和商誉会计实务处理提供一致性的指导。商誉虽具有不可辨认性,但它是在花费了一定的支出而后取得了一种未来获利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有价值的,属于企业一项特殊的经济资源。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认为,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并作为一项剩余计量的商誉主要是由购买日的核心商誉组成的,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比确认为费用更能真实反映其经济~实质。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发布的《IFRS3—企业合并》将商誉定义为:企业中无法单独认定和分别确认的资产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2006年我国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一企业合并》从商誉计量角度作出了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200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修订后的《IFRS3—企业合并》对商誉定义和计量进行如下修正:商誉是指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不能单独辨认但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产气本文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改进后的商誉定义仍没有全面反映商誉的本质特征,影响了对商誉的分类、确认、计量和报告。
………


结论


本文在系统分析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执行商誉会计准则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并购商誉与公司业绩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以2007-2012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确认计量的并购商誉对企业当期和未来业绩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上市公司所在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对并购商誉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计量的“并购商誉”能够提升公司当期业绩;在以后期间内,除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外,确认计量的“并购商誉”显著降低了公司业绩,上市公司支付较高的商誉成本,即确认的“并购商誉”对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存在滞后性;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上市公司的“并购商誉”能够提升公司业绩。这表明,根据我国现行商誉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信息没有反映出商誉具有超额盈利能力的经济实质,偏离了商誉的定义,除人为因素导致并购商誉初始计量和后续减值测试不客观外,在制度方面,也需要对现行会计准则进行重新审视与重构。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