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会计稳健化影响之实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4-08-19 10:35:31 论文编辑:jingju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通过企业公布的定期报告等公开数据资料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但是企业公布的这些资料是否真正的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论文代写如何来降低信息的不对称,这与管理者采取的政策又密不可分,与会计政策稳健性息息相关。会计稳健性作为企业会计准则的一项重要原则,有其深远的历史,它对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代理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务中,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准确的判断企业的政策,这需要有一个依据,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很好的对管理层的决策进行监督,如果企业采取的是稳健的会计政策,那么损失会及时的传向管理层等治理机制,同时可以及时的查明损失确认的原因。这样一来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治理结构来间接了解企业的会计政策,因此对于公司治理和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本文的选题确定为从狭义的公司治理视角出发,以我国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 Khan&Watts(2009)对 Basu(1997)的拓展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及动因进行实证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进行研究,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缓解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企业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从学术上看,鉴于我国关于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历史较短,会计学界对于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及其动因存在不一样的观点,许多规范研究的观点缺乏经验数据的支持,尚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本文主要对公司治理和会计稳健性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对会计稳健性、公司治理的相关概念和分类进行界定;然后从狭义的公司治理视角出发,包括公司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管理层持股等方面研究公司治理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为相关问题提供经验证据,所得的结论将是对现有文献的补充,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本领域的研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从国内外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的检验,二是对会计稳健性的形成原因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三是研究稳健性造成的影响,即对于其经济后果的考察。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和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进行综述。国外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最早是从 Watts 和 Zimmerman 的研究开始,Watts 和Zimmerman(1986)第一次将会计稳健性定义为:稳健性是指资产和负债都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测量方法,而稳健会计要求选择最低的资产计价方法,但是选择使负债最高的方式计价,同时试图推迟确认收入,加快相应的费用和损失的确认。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后来的学者更进一步的研究会计稳健性,为将理论研究提升到实证研究打下了基础。国外的研究已经普遍证实了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本文主要就国外关于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会计稳健性理论
会计稳健性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会计稳健性的定义最早源于中世纪英国的庄园会计,这一阶段对稳健性的理解,正如会计师 Bliss(1924)将其表述为“预见所有可能的损失,但不预期任何不确定的收益”。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不断涌现,对会计稳健性的定义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FASB)在 1980 年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辑》将会计稳健性描述为:“对不确定性的谨慎的反映,努力确保商业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被充分考虑到。所以,如果未来收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有同等的可能性,稳健性要求使用较为不乐观的估计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在其概念框架中则是这样定义的:“谨慎性(Prudence)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中包含一定程度的审慎(Caution),比如资产或收益不可高估,负债或费用不可低估”。2006 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一步趋同。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CASB)在新会计准则中明确地将会计稳健性作为一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会计稳健性的定义为:“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稳健性并不意味着蓄意地低报资产与收入、高估负债与费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FASB)曾明确地反对这种做法。
…………..


2.2 公司治理理论
现代公司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控制权由所有者转移到了经营者的手中,经营者往往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出于机会主义行为的驱使,经营者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侵占所有者的利益,偏离所有者的意愿。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公司治理产生的根源,同时也是研究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从我国理论界对公司治理的研究来看,对公司治理的概念存在着不同观点,总的来说,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吴敬琏、林毅夫、李维安和张维迎的观点:吴敬琏(1994)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由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这三部分所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强调公司治理的相互制衡作用,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这三者的责权利,他们之间的权力制衡是实现公司治理的关键。林毅夫(1997)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并指出,人们通常所提到或研究的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上指的是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他强调市场机制对公司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通过适当的市场利润率来反映,而这种市场的监督力量对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一个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


第三章 假设提出和模型建立.........21
3.1 提出假设.......21
3.1.1 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21
3.1.2 公司治理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21
3.2 会计稳健性的计量方法的选择.......24
3.3 本章小结.......29
第四章 公司治理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实证分析.........31
4.1 模型设计.......31
4.1.1 计量会计稳健性存在性的模型....31
4.1.2 公司治理因素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模型........31
4.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33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34
4.3.1 描述性分析........34
4.3.2 相关性分析........37
4.3.3 回归分析......38
4.4 本章小结.......44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45
5.1 研究结论.......45
5.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46
5.3 本章小结.......47


第四章 公司治理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设计
鉴于本文研究的会计稳健性是上市公司的条件稳健性,结合上述各种会计稳健性的衡量方法的适用性,适合衡量上市公司的条件稳健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盈余-股票报酬关系度量法和应计现金流模型度量法。由于2007年施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为了保持数据的统一性,文中选取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对研究的影响,在选取样本时,依据以下标准对原始样本进行了筛选。考虑到金融和保险类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可能其资料与其他上市公司之间缺乏可比性,因此将金融和保险类上市公司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与一般上市公司经营业务有一定的差异性,在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上与其他行业有一定的区别。证监会对属于这两类行业的公司信息披露有专门规定,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本研究剔除了金融上市公司。(2)剔除了 ST 公司、*ST 类上市公司数据。因为 ST、*ST 公司财务状况没有得到正常反映,本研究主要考察的是正常经营状态下公司的信息披露。

………..


结论


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代理理论、契约理论、信号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对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和公司治理结构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选取 2007-2011 年在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交易的 7000 多家 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 Basu 模型、应计项目与现金流模型以及 Khan 和 Watts 在 2009 年提出并发展的 C-Score 模型,对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检验了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公司治理各变量与会计稳健性的相关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我国 2007-2011 年上市公司存在会计稳健性,并且我国的会计稳健性越来越趋向于平稳和规范。本文在采用 Basu 模型、应计项目与现金流模型得出的回归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中显著存在会计稳健性,只是在 2007 年的回归结果中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考虑到可能是 2007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新会计准则对模型的影响。我国新会计准则在强调会计稳健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本文选取的研究样本是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因而研究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的影响,也反映了公司在采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之后对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同时,本文在采用 Khan 和 Watts 的 C-Score 模型时得到公司年度的会计稳健性系数时,再一次验证了我国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