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通过风险传导性风险对供应链融资的影响远大于传统金融公司。在供应链融资中,面临经济和周期性风险、政策风险、行业稳定风险等外部风险,同时也面临以及经营和信用风险等内部因素。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目前,供应链融资产品不断涌现,其目标群体一致指向融资难的中小企业。由于我国的小企业融资问题严重,因此这种模式发展迅猛。但对于良莠不齐的小企业来说融资存在一定问题,因为商业银行要管理信贷风险和降低开发优质客户的成本,这种问题下最好的突破口是核心企业。近年来,核心企业作为控制风险和业务发展突破的有效变量,其重要性正在逐渐提升。供应链中产能和盈利能力高的公司可成为核心公司。通过供应链融资业务稳定了供应链上供销关系,维护良好运行的供应链,增强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在供应链融资领域陆续出台政策以支持其健康发展,并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2020年6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20]120号,该文件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支持产融合作,推动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鼓励支持多种模式的供应链融资产品,同时,供应链中的融资活动受到约束,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供应链融资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金融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融资难题,但也存在诸多限制供应链融资发展的风险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对供应链融资。风险识别和管控的需要促进供应链融资稳定运行,对风险管控的研究迫在眉睫。
(二)文献述评
1.关于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融资的概念起源于国外,国外这方面的研究历史和成果也比较丰富。Timme.(2000)首先提出供应链融资的概念。他认为供应链金融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的整合。之后,许多研究者总结了供应链融资的重要性和核心,其中最经典的观点有:David A.Wuttke(2013)介绍了早期研究中供应链融资步骤,特别是融资企业如何进行供应链融资、融资中采用何种方式等问题。他认为供应链融资的目标是缩小企业产品和信息流与供应链上的资金流之间的距离。Kasavica petar(2014)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为了克服信息流通资金流通差问题,银行推出了融资产品,可以灵活地满足交易的要求。为所有交易参与者带来双赢。Hugo.KS.Lam(2019)认为供应链融资旨在使资金流与供应链中的商品和信息流实现更好的匹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供应链融资在改善现金流管理和为供应商和买家获得融资机会方面存在潜力。
国内方面,从现有文献来看,我国的相关研究始于2000年,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我国,供应链融资的概念与很多实践活动逐渐融合。李碧珍(2005)提出融通仓这一概念,文章定义融通仓是企业与银行合作的新方式,融通仓的模式就是供应链融资模式雏形,利用企业存放于融通仓的商品货物进行质押贷款,以缓解企业融资问题,融通仓为中小企业融资提出新思路。胡跃飞(2009)认为供应链融资是目前广泛关注的创新业务,从目前供应链融资的发展情况入手,结合实际经济形势对供应链融资活动的影响,给予了供应链准确的内涵及外延。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供应链融资相关概念
供应链融资最初被定义为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系起来,向企业提供融资的模式。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供应链融资的涵义正在逐步扩大。逐渐形成了以大数据为基础,以整个供应链为核心的融资方式。用以评定信用等级、防范风险,最终达到融资目的的新型融资服务。融资的参与方从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核心公司、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公司扩展到电子商务平台、在线借贷平台等,不再不仅仅是单个的融资中小企业。
2.供应链融资的内涵及发展
在中文语境下,供应链金融和供应链融资是同义词,两者的区别在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供应链问题。供应链融资是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则是从银行等服务机构出发的为企业提供融资。上世纪八十年代,供应链的概念首先出现在仓库管理、物流、质量等领域。随后供应链管理逐渐受到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如今,中小企业经常面临现金流短缺的问题,阻碍其发展。供应链融资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境,它将中小企业的经营周期和管理特点与供应链管理的理念相结合,以资金流动的概念为基础。将物流和信息流和资金流融为一体,以存货和应收账款为方法解决资金难题,进一步实现供应链全链的稳定。人们普遍认为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源于深圳发展银行,其在2006年提出的“1+N”供应链金融系列产品。随着供应链融资模式的不断完善,融资运营范围不断扩大,平台化的供应链融资模式逐渐被人们接受。本文从核心企业角度出发对供应链融资活动中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供应链融资,在以后章节中,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研究供应链融资业务。
(二)相关理论
1.信息不对称理论
不同的市场主体对同一信息有产生不同的解释,或者因为市场主体对信息的收集方式以及对相同信息有不同的认识水平都会造成信息不对称。拥有更多信息和理解能力更强的企业对市场的分析更准确,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缺乏信息获取渠道和对信息理解较差的企业无法做出利润最大化的正确决策,在市场活动中会处于劣势。由于中小企业发布的信息缺乏,银行或金融机构可以获得的关于这些中小企业的信息较少,造成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融资的价值就体现出来。通过供应链融资新模式,可以对中小企业财务和业务数据的监控和分析,降低数据不对称的风险,并更好地管理融资成本。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困难。供应链融资有效促进与融资有关信息流通,通过上海钢联供应链融资平台,企业间信息流通性增强,有效提高融资效率。
2.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是指交易双方达成交易而产生的成本。目前通常分为两种,分别是交易前和交易后的成本。交易前成本通常包括:交易前信息成本,是指搜索产品价格、产品价格、其他方的信用信息以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所耗费的成本。交易后成本主要是由于双方的不确定性交易过程中产生违约风险的成本和后续处理违约所耗费的成本。通过供应链交易平台,融资企业主动提交企业信息,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且有平台的约束也降低了企业违约风险,从而有效降低融资交易成本,根据交易成本理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核心企业公开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与核心企业有业务往来的中小企业,保证供应链全链的稳定性。
三、上海钢联供应链融资案例介绍..............................11
(一)上海钢联企业概况..................................11
1.上海钢联基本情况.................................11
2.上海钢联财务状况介绍.........................11
四、上海钢联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识别与评估.....................................21
(一)供应链融资风险识别.............................................21
1.经济环境与周期性风险.......................................21
2.市场风险.................................................22
五、上海钢联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管控措施.....................................35
(一)市场风险管控建议..................................35
1.审慎选择上下游合作企业............................................35
2.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35
五、上海钢联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管控措施
(一)市场风险管控建议
1.审慎选择上下游合作企业
随着供应链业务的不断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受到钢铁行业的广泛欢迎。其中,核心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影响力,成为其能否主导供应链融资业务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如果想主导融资模式,就需要提升其市场中的绝对优势和影响力,需要重视其上下游合作企业。首先需要重视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时间,长久且稳定的交易有利于金融机构对供应链整体进行较好的信用评级,从而为融资提供保障。其次,上海钢联需要形成完善的企业准入机制,从而有效控制融资参与方的质量与数量,形成长期而稳定的融资关系,更好的保障融资业务平稳运行。
长期而稳定的供应链是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现象的方法之一,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领头羊也需要肩负起相应责任,帮助其上下游提高自身行水平,为其融资提供便利的条件。从而促进供应链稳定,形成优质的供应链。
2.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
我国供应链融资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经验。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是供应链融资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因此,企业非常重视风险评估体系,建立风险体系,减少融资风险。供应链问题需要及时反馈、缩短报告周期、及时发起报告、事中有效检查、事后准确反馈、可靠解决方案的信息报告系统。在整个信息系统中,供应链的财务风险需要降低到可管理的水平。从核心企业的角度对风险评估体系设计提供指导和建议,鼓励供应链融资上下游企业建设风险评估体系。不断增强供应链整体核心竞争力,从而维护供应链内完整性、维护供应链的整体价值,更好地管理供应链风险。此外,核心企业还需要注意供应链中财务信息的交流,强化自身的风险评估体系。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影响企业间信息的流通。因此如果核心企业想要管控其供应链的整体风险,就需要加强其整条供应链的融资信息交换。这不仅提高了融资的效率,还起到减弱风险的作用。
六、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创新型融资业务,供应链融资能够为参与业务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带来优势。总体而言,核心企业在提高融资公司公信力、帮助外部金融机构承担其供应链资金风险方面至关重要。然而,在供应链融资的过程中,核心企业作为参与者也承担着来自内外部的多种风险。这些风险需要认真的科学分析和广泛的管理,以确保关键融资业务平稳进行。
在钢铁行业对供应链融资的需求较高但金融风险较高的情况下,本文选取上海钢联的供应链融资业务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现行的风险管理和管理制度及其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和调查后,主要结果如下:
(1)与传统融资相比,目前供应链融资在风险种类、管理方式、有效性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例如,传统金融服务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是客户自身的信用风险,但供应链融资活动的主要风险来源不仅包括客户风险,还包括物流企业、金融机构运营相关的潜在业务风险。在风险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同,传统融资方式的风险管理侧重于对融资方的经营规模、经营情况进行监管,而供应链融资模式侧重于对整个供应链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及其上下游有业务往来的企业进行核查和监管。
(2)在风险管理方面,传统的金融方法主要是在企业融资中实施,而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则是针对参与供应链融资的每一方。通过风险传导性风险对供应链融资的影响远大于传统金融公司。在供应链融资中,面临经济和周期性风险、政策风险、行业稳定风险等外部风险,同时也面临以及经营和信用风险等内部因素。为研究和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正确预测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预防和管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