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
随着信息化的逐渐发展,国家及地方都相应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在 2010 年时,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到要将教育信息化发展作为国家信息化的一部分,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将教育信息化置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1]。紧接着,2011 年又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着重提出要将教育信息化发展置于优先发展地位[2]。这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2016 年更是提出要在 2020 年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数[3]。教育信息化发展势头依然不减,2018 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就提到要建设数字校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都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育现代化实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现代化 2035》中提到:要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4]。贵州作为西部大开发的省分之一,也紧跟国家的脚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颁布了《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该纲要指出贵州教育信息化发展主要围绕着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平台、应用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加强。由此可见,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战略性地位逐步得到确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动力之一。
1.1.2 数据驱动教育信息化评价常态化
教育信息化常态化的评价必须是基于数据、基于证据的。教育信息化作为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其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评价至关重要,对其评价是为了从整体上了解教育信息化系统各部分的发展情况,从而做出科学决策和进一步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为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教育部在《2015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到对义务学校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价,要构建出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发展指数累积构建发展监测数据库和可视化系统[1]。可见,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评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首要,评价数据收集与处理是关键。数据是实现智慧决策之基。科学、智慧决策的实现需要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因此,对发展指标进行数据化处理、明确指标观测点是数据收集及后期处理的关键。
...........................
1.2 问题提出
1.2.1 文献和实践中的反思
(1)实践中的反思
根据前期的调研了解到:目前贵州省的教育信息化评价主要是以国家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为依据,教育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对各个学校进行走访、现场考察,专家根据已有经验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各部分的发展情况进行打分,由于各个地方的评价视角不一,所考察的具体内容不同,导致教育决策者获取决策信息资源困难,不好着手推进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因此,如何统一视角,更好地反映以县域为主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实现智慧决策,需要教育数据的支撑,而明确指标观测点是数据收集的关键。
(2)文献梳理中的反思
从已有研究来看,目前所构建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十分的丰富,但由于研究者所选取的视角或基于不同理论所构建的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也有所不同。另外,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构建的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只包括目标层和准则层 [1]。在实际教育信息化评价中,评价者大多数是从宏观层面去评价,不易从横向考察,并且评价所需要上报数据的也难以去明确。为了使构建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需要对目前所构建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进一步完善,研究各项指标的观测点[2],并对各观测点的数据收集和数据规范进行明确,只有对指标体系做进一步的完善,才能确保教育信息化评价的顺利实施。因此,需要将每一个指标细化到教育信息化评价中的实际的、具体的问题,这样评价就有了具体的落脚点,也就有了可操作性,从而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县域教育信息化各部分发展的状态。
1.2.1 问题聚焦
基于上述,本研究在论文作者所在团队前期构建的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教育管理决策的视角,进一步对指标进行细化并对其进行规范,使之具有可操作性,确定“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数据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为研究课题,主要研究的问题有:1.如何拟定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观测点? 2.如何对指标观测点的数据进行采集并计算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
图 1-2 论文框架
2 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数据
对于“数据”理解,在拉丁文中是指对事物的描述,而在英文中则是代表未经翻译的信息,在此数据中可以进一步提取有用的信息或者知识。而在在《世界是数字的》一书中指出数据是信息的原始状态,但是经过一定的保存、整理、分析,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传播到各个地方 [1]。数据除了数值、量值等形式还存在多种形式,数据的基本功能包括记录、测量、存储、表达等[2]。另外,不同的学者对“数据”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见解,覃雄派等人认为数据是对现实世界的实体或者事实的符号表示,表现为一系列符号化的值[3]。数据可以其表现形式进行划分,以图片、视频、声音等形式出现的数据,可称之为模拟数据[4],它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不断的变化。以文字、整数等形式出现的数据称之为数字数据,它一般是以 0、1 二进制组成的数字序列,它具有单独、离散的特征[5]。本研究认为数据是信息最原始的状态,通过对数据的不同处理会得到不同的信息,并且数据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图片、文字、数值、视频、音频等。
2.1.2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就字面意思理解为利用技术帮助教学。“教育信息化”一词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教育信息化是各个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教育信息化”一词在亚洲国家使用的较为广泛,在欧洲国家则更多的是使用“IT in Education” [6]。在我国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大多数较为认可的一种说法是: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教学的效率、质量,还在学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校进行高效地管理[7],其内涵更为广泛。
........................
2.2 理论基础
2.2.1 综合评价理论
(1)理论要点
评价是人类最常见的思维方式之一,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如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需要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的考虑,进而做出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是综合评价理论,该理论可以有序地指导人们的对复杂问题进行评价,这样才能较好的得到科学合理的结果[1]。综合评价一般可以分为群体综合评价、自主式综合评价以及组合评价。
对于综合评价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秦寿康从信息处理的视角提出综合评价就是对被评价者的一种量化描述[2]。胡永宏和贺思辉则认为综合评价是根据被评价对象不同层面的数据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3]。另外,还有学者从被研究者的属性特征对综合评价的概念做界定,如王宗军认为综合评价是更具被评价的多属性结构对其做出全面的评价[4]。针对众多学者对综合评价的理解,郭亚军将其共性进行归纳,并提出综合评价就是更具评价目的,分析被评价的属性特征,构建合适的指标体系,运用科学方式,对被评价者进行排序的过程[5]。
综合评价的组成要素有:被评价对象、评价指标、权重系数、集结模型、评价者,综合评价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七个步骤:第一,明确评价目标,确定评价对象;第二,根据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第三,获取评价数据;第四,对评价指标进行预处理,即对指标进行分类以及对指标值进行类型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第五,确定指标的权重;第六,选择和构建综合评价集结函数,即将评价值和权重代入可得到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第七,反馈和控制,根据以上步骤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正[6]。
表 2-1 数据分类
3 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观测点 ......................... 26
3.1 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 .......................... 26
3.2 指标观测点确定原则 .................................. 27
3.3 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观测点备选库建立过程 .............. 28
4 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数据化表达 ................... 46
4.1 指标观测点分类 ...................................... 46
4.2 数据采集表设计 ...................................... 47
5 总结与展望 ............................................... 73
5.1 研究总结 ............................................ 73
5.2 研究展望 ............................................ 74
4 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数据化表达
4.1 指标观测点分类
关于指标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测量角度的不同,表示被评对象属性的指标称之为品质指标,通常用文字描述;表示被评对象的数量方面的指标称为数量指标,通常用数值表示;数值指标还可以分为总量指标和比例指标[1]。按照能否量化将指标划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不同类型的指标赋值方法也不相同,对于定量指标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数据间存在的单位不同一的问题,然后计算得分;对定性指标根据评分标准有专家打分,最后基于灰色理论计算出综合得分[2]。
本研究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监测层次将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的观测点分为县级观测点和学校观测点;县级观测点主要是评价县域教育管理部门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校级观测点则主要是监测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根据指标可否量化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详情如表 4-1 所示。
表 4-1 定性、定量指标分类表
.............................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必须要重点把握,对教育信息化的评价则是为了更好了解发展的不足,从而及调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心。本研究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评价,在前人所研究的指标体系上做了进一步的深入挖掘,以期能给教育决策部分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础。现将本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做简单的总结归纳如下:
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根据研究的不足,进而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另外,确定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而指导研究的顺利开展。
其次,明确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观测点。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标观测点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或体系中分析整理;二是实践观察,通过访谈相关专业人士,对其进一步补充完善各指标观测点。基于文献的观测点选取的思路为:首先,将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作为分析维度,将文献中涉及的评价要点进行归类;其次,将归类的评价要点进行分析、整理,对表述相同或相近的评价要点进行合并、总结,对表达不清晰,不能强调、不具有可操作性的观测点予以剔除;最后,通过频次分析,提炼出指标的观测点。基于访谈的观测点选取思路:首先,明确访谈的对象;其次,编制访谈的类容;最后根据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提取指标观测点。另外,将文献中提取的观测点和访谈中提取的观测点进行合并,形成指标观测点备选库。最后利用专家咨询法,对所提取的观测点进行修正。
最后,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数据化表达及规范。首先在第三章提取的观测点的基础上,对指标观测点进行分类,分析观测点的数据关联,指出需要采集的数据,进而构建了数据采集表,使得在采集教育信息化相关数据时有章可循。另外,还提出了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的算法。先是计算了观测点的权重,进而对不同类型的指标进行处理,并对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阐释,然后指出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