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Z市三所中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31 21:14:30 论文编辑:vicky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这些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解答,形成了四个基本结论。结论一: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由基础性要素和发展性要素构成。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由两大要素共五个子因素构成,基础性要素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得以存在的、具有支撑性作用的要素,体现为教师内在的素质。发展性要素包括教师信息化教学改革力、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影响力和教师信息化文化引领力,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核心要素,体现为教师外在行为产生的影响力。

第一章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理论模型探索

第一节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已有的研究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个人素养、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领导力、促进同伴信息化专业发展的领导力、信息化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领导力以及信息化评价决策的能力。本研究将这些方面进行综合和扩展,认为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包括两大要素,一是基础性要素,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得以存在的、具有支撑性作用的要素,体现为教师内在的信息素质。二是发展性要素,是教师在具体领导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信息化领导行为和责任担当,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核心要素,体现为教师信息化行为产生的影响力。
一、基础性要素
基础性要素包括教师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贯穿于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形成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大内在基石,意识与能力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中体现并共同作用于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方方面面。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表现为一种信息敏感力、洞察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创新能力。与教师职业相结合,教师的信息化意识首先表现为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其次表现为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意愿,对新技术新方法具有敏感性,在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能够找到适合教学需要、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技术产品,并具有在教学活动中探索和创新运用的主动意识;还表现为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自我成长、帮助同伴成长和积极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一般来讲,包括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专业发展意识、信息化文化环境建设意识等。
(二)信息技能
信息技能涵盖基本信息技术知识及其应用两个层面,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基础。它首先体现在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和把握;其次则是基于知识掌握基础上的技能运用,主要体现为运用互联网和移动平台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 qq、微信、钉钉等通用的实时通讯工具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在学校的工作环境中,还特别表现为对学校提供的多媒体教室、学科实验室等信息化设施,以及各种学科软件和阅卷评价系统的熟练运用程度。
.......................

第二节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特征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一个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蕴含的诸多元素在其间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决定了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呈现出层次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的显著特征。
一、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发展的层次性
基于社会关系的三个层面,有研究将领导力分为个人领导力、团队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三个层次。53借鉴此理论,结合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内涵,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和五个子因素的发展可以分为自我发展、共同发展和引领发展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我;第二个层次是通过交流、协助与分享影响周围的同事、学生共同发展;第三个层次是通过学校文化构建和网络共同体影响学校领导、整个组织和社会群体中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实现引领发展。比如: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力,首先是通过自我学习和反思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其次是通过教研活动等多种途径分享和交流经验影响身边的教师群体,最后通过创建校园信息化专业发展环境推动整个教师团队的信息化专业发展,并基于网络教研共同体影响校外教师群体。
二、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发展的阶段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从低到高的发展阶段。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走过了以“信息技术教育”为特征、关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起步发展阶段和以“教学环境变革”为特征的应用融合发展阶段,正在进入以“教育系统变革”为特征的融合创新发展阶段。54教师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线力量,他们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也经历了起步应用、应用融合和融合创新三个阶段,相应的信息化领导力可以分为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内容,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教师信息化教学改革力,萌芽阶段主要表现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领导力,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而在成熟阶段其主要关注点应该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创新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学习方式,促进教育系统变革和教育生态的重构。
图 1-1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理论模型
.......................

第二章 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工具设计与检验
一、调查工具设计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化相关政策标准,笔者编制了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现状调查问卷,并经过咨询、探讨和预测对问卷内容与结构进行了删减和调整,最终形成的问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所教学科和学历等,共 8道题;第二部分是问卷,包括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影响因素以及信息化领导力需要提升的方面等,共 9 道题目,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和填空;第三部分是量表,包含教师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化教学改革力、信息化专业发展影响力、信息化文化引领力五个维度,共 25 道题目,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计分模式,“完全不符合”计 1 分,“少数符合”计 2 分,“一般符合”计 3 分,“多数符合”计 4 分,“完全符合”计 5 分。
二、调查样本选择
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选取 Z 市具有代表性的三所初中:A 中学、B 中学和 C 中学。A 中学在校生 4000 余人,教职工 364 人,是河南省教育改革试点单位,被国际文凭组织批准成为国际文凭世界学校,是 Z 市较为知名的中学。B 中学有在校生 1000 余人,教职工 100 余人,在诸多教学改革中推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创新举措,是区域性重点中学。C 中学建校时间较晚,学生和教师规模较小,办学质量一般。选择以上三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能够较为科学地反映 Z 市初中教育的一般性特点。笔者在三所中学共发放纸质问卷 148 份,回收 125 份,其中有效问卷 113 份。样本详细情况如下:
(一)样本性别信息
调查的初中教师中,女教师 84 人,占比 74.3%,男教师 29 人占比 25.7%。从样本性别比例来看,和目前初中教师以女性为主要群体的职业现象相一致。
(二)样本年龄和教龄
进行数据统计时,将教师的年龄分为 20-35 岁、36-50 岁和 50 岁以上三个阶段(见表 2-1),其中 20-35 岁的教师最多,占比 76.1%,36-45 岁教师占 16.8%,45 岁以上教师最少,仅占 7.1%。从表 2-2 来看,0-10 年教龄的教师占 77.8%,教龄在25年以上的仅有6.2%。比较符合目前初中教师中以青年教师为主的情况。
表 2-1 样本年龄分布情况
..........................

第二节 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现状分析
一、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整体概况
根据李克特五级量表计分标准,五个选项的计分分别是:完全不符=1,少数符合=2,一般符合=3,多数符合=4,完全符合=5,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各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如表2-7所示:初中教师信息技能最高,信息意识次之,信息化教学改革力处于中等水平,信息化专业发展影响力有待提高,信息化文化引领力最低。由此可见,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在基础性要素上的表现水平高于发展性要素。
表 2-7 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整体概况
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五个维度即五个子因素基于性别、年龄等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性别方面,女性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在不同维度上均高于男性教师。学历方面,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在信息化领导力上普遍高于硕士研究生和专科学历的教师。职称方面,中教一级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改革力、信息化专业影响力和信息化文化引领力即发展性要素层面表现较好,还未定级的新入职教师则在信息意识与信息技能即基础性要素层面表现较好。职务上,备课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力较高,这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学科方面,文科教师信息化领导力高于理工科教师。年龄方面,初中教师年龄层次越高,则信息化领导力各维度水平越低;并在信息化文化影响力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4<0.05)。
.............................

第三章 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问题剖析............................. 35
第一节 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问题透视 ................................ 35
一、信息意识存在结构性失衡....................... 35
二、信息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35
第四章 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策略..................... 44
第一节 发挥政策引领功能............................ 44
一、制定目标导向的国家宏观政策 ....................... 44
二、制定问题导向的地方具体政策 ..................... 44

第四章 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策略

第一节 发挥政策引领功能
一、制定目标导向的国家宏观政策
从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来讲,2012 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已经到了收官阶段,2018 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主要聚焦于平台资源建设,通过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带有“专项计划”的性质。面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进一步完善新的政策和规划体系势在必行。着眼于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国家要在规划体系和相关制度中予以确认,形成推动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的国家意志。一是将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理念贯彻规划之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不同于教育技术能力,它是在教育信息不断推进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理念,代表了信息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也蕴含着教师面向未来提升信息化能力的趋势。在新的规划中,要充分体现和吸纳这种新理念,提升规划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二是要编制专题性规划和配套制度。从国家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经验看,一个领域的总体规划的充分实施,需要在总规的基础上,同时编制配套的专项规划和制度,形成立体化的规划体系,专题性破解关键性制约问题。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是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新问题,有必要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系统研究和部署。三是要强化规划和制度体系的落实。要强化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督导,把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和提升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形成长效性的推动机制和保障机制。
.......................

结语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是什么、由哪些因素构成、表现出哪些发展特征,初中教师目前的信息化领导力现状如何、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提升,等等。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这些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解答,形成了四个基本结论。
结论一: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由基础性要素和发展性要素构成。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由两大要素共五个子因素构成,基础性要素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得以存在的、具有支撑性作用的要素,体现为教师内在的素质。发展性要素包括教师信息化教学改革力、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影响力和教师信息化文化引领力,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核心要素,体现为教师外在行为产生的影响力。
结论二: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呈现出层次性、阶段性和不平衡性。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可以分为自我发展、共同发展和引领发展三个层次,经历着从低到高的发展阶段,同时受教师自身因素、学校信息化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各构成方面的水平有强有弱,并不是均衡发展的。
结论三: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初中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整体水平居中,基础性要素基本具备,发展性要素整体有待提高。五个子因素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技能、信息意识、信息化教学改革力、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影响力、教师信息化文化引领力。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受到个人、学校、政府层面多种因素的制约,存在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结论四:要构建政策、培训、激励等一体化的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机制。研究认为国家、地方和学校应该积极创设良好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应该加强培养和培训,将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终身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的整体框架;应该在实践中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应该构建基于校内、校际和互联网空间的教研共同体,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应该强化评价与激励,构建提升初中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良性机制。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

代写教育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