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概述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概念界定
1. 节日
“节日”一词,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节”这个字来源于竹节,代表竹子生长的开始和结束,而后古人利用“节”字创造出“节日”一词,指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的时间是固定的,且周期循环的。节日植根于民间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节日作为民族文化一种特有的文化象征,是民族文化的活动载体。简而言之,节日是人们在特定日子举行的有节日仪式感的庆典活动,以此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一种生活方式。
节日,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并值得纪念的一种民族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可以大致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先秦时期,就节日习俗而言,许多节日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但当时的节日较少,内容也不够丰富,时间也不是很固定。如流传至今的春节、上巳、端午、中秋、冬至等;汉代定型期,一方面,为了纪念屈原、介子推等这些历史人物,一些节日被赋予了某些纪念意义,增加了节日的人情味和仪式感;另一方面,伴随节日习俗的发展,节日风俗与礼俗的融合也被人们所接受并流传下来。这使得中国的节日基本上在汉代稳定下来,如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魏晋南北朝融合期,在节日中体现了中外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节日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为这一时期的节日风俗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活动。如十二月八日“腊八节”,是经佛教传入中国,到民间以后,人们形成了熬腊八粥、喝腊八粥的节日习俗;唐宋全盛期,唐宋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使得节日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增强了节日文化的礼仪性和娱乐性。由此,节日所派生出来的娱乐文化、饮食文化也更加地贴近现实生活,如元宵观灯、吃汤团、吃元宵;中秋赏月、吃月饼;清明踏青、吃乌饭等;许许多多的节日活动既增添了节日的娱乐性,同时也将节日活动推向了高潮;明清稳定期,明清时期节日习俗大致出现了三种变化:一是更注重礼仪性和应酬性,二是随着明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反映小农经济的节日逐渐被人们所忽视。三是节日习俗更趋向于娱乐性,如元宵节的花灯会,从宋代的五天发展到了明代的十天,昼城夜光,热闹非凡。但是,总体而言,明清时期的节日习俗没有明显变化。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传承,传统的中国节日不仅保存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而且还在不断地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
...........................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节日经起源到发展,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个过程。经过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渗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节日如同社会发展一般,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留下的足迹。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已发展为中国独特的节日文化。多种文化元素在发展的过程中被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完整、和谐,又影响深远的节日体系。“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体现。”①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不例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深刻地记忆着中国的民间生活。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寻中国“根”、兴民族“魂”,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体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几个主要方面:
1.“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为遵循自然规律,一切顺其自然,努力地做到天不违人,人不违天,从而达到与天合二为一的境界。从辩证的角度看,“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体现了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显示了古代思想家对主体与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经由自然与人类的统一,而达到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追求。中国传统节日沿袭了遵循自然、崇尚和谐的这一精神追求,传统节日中的一系列习俗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中国的传统节日就像天地之间的节点通信,在特定日期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深刻体现了中国人民提倡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例如,清明节,万物生长,为了适应天道,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包括清扫坟墓以纪念亲人和朋友,以及徒步接近自然。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价值。
.......................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节日经起源到发展,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个过程。经过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渗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节日如同社会发展一般,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留下的足迹。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已发展为中国独特的节日文化。多种文化元素在发展的过程中被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完整、和谐,又影响深远的节日体系。“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体现。”①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不例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深刻地记忆着中国的民间生活。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寻中国“根”、兴民族“魂”,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体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几个主要方面:
1.“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为遵循自然规律,一切顺其自然,努力地做到天不违人,人不违天,从而达到与天合二为一的境界。从辩证的角度看,“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体现了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显示了古代思想家对主体与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经由自然与人类的统一,而达到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追求。中国传统节日沿袭了遵循自然、崇尚和谐的这一精神追求,传统节日中的一系列习俗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中国的传统节日就像天地之间的节点通信,在特定日期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深刻体现了中国人民提倡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例如,清明节,万物生长,为了适应天道,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包括清扫坟墓以纪念亲人和朋友,以及徒步接近自然。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价值。
.......................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依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孝道至上”的伦理观和“热爱生活”的生命观等文化内涵,进一步发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凝聚功能
中国传统节日同时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历经多年洗礼的中国传统节日,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底蕴中,融入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集聚到亿万中国人民的内心深处。“世界上的华人因有共同的祖先、传统、和文化,而世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维系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条坚实纽带,也是中华文明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优势。”①周期性出现的传统节日时刻与潜在的民族情感紧密相连。这种民族情感传达了对祖国和故乡的热爱,表达了对亲人的无限关怀,并反映出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情结。例如,端午节是为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传说他投身自尽汨罗江,楚国人民担心他被江中的鱼虾所吃,一个接一个的将粽子投入江中,由此,为纪念屈原爱国情怀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此,通过端午节的起源和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将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印象,提高对其认可度,强化我们抒发民族情感的凝聚力。
依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孝道至上”的伦理观和“热爱生活”的生命观等文化内涵,进一步发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凝聚功能
中国传统节日同时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历经多年洗礼的中国传统节日,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底蕴中,融入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集聚到亿万中国人民的内心深处。“世界上的华人因有共同的祖先、传统、和文化,而世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维系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条坚实纽带,也是中华文明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优势。”①周期性出现的传统节日时刻与潜在的民族情感紧密相连。这种民族情感传达了对祖国和故乡的热爱,表达了对亲人的无限关怀,并反映出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情结。例如,端午节是为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传说他投身自尽汨罗江,楚国人民担心他被江中的鱼虾所吃,一个接一个的将粽子投入江中,由此,为纪念屈原爱国情怀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此,通过端午节的起源和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将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印象,提高对其认可度,强化我们抒发民族情感的凝聚力。
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以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和教育意义的方式,引起了中华民族后裔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华夏子孙们共同分享着这份浓厚的节日气氛。值此新春佳节之际,中华儿女全体为之欢欣鼓舞,全国人民共同庆祝春节。同时,远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同胞们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春节的团圆气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看似无形,却深藏在每个民族儿女的心中,凝聚在民族文化传统的最深层部分,极大地增强了民族文化归属感,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高校要牢牢抓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的机会,积极开展受新时期大学生欢迎地传统节日文化的庆祝活动,鼓励大学生群体积极并主动参与,引导大学生在潜意识下,能够对传统的中国节日文化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庭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1. 爱国主义教育
.........................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庭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1.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它集中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寄托着中华民族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爱国精神主要表现在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民族,为国家尽责,为民族献身的责任担当与奉献牺牲之中,爱国主义精神的血液早已在中华儿女的身上流淌。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①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发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对促进爱国主义精神起着重要的传承作用。
历经了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②可已看出,长期存在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最大的意义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在五月五日屈原怀抱大石投入汨罗江,为保护屈原的身体,渔夫们竞赛似的纷纷前往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相继倒入雄黄酒,投入粽子、鸡蛋等食物,于是形成了赛龙舟、饮雄黄酒、吃粽子的节日习俗。人们在通过节日习俗的方式纪念屈原的同时,也感受着屈原强烈的爱国情怀,并流传至今。此外的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习俗,其中也包含着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资源。历年的清明节,中国人都要扫墓、祭祖,在这一天,他们不仅会祭奠中华儿女共同的祖先,还会纪念历史上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物代表和革命先烈。
...........................................
...........................................
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及原因.....................23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23
1. 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重视度不高.............................23
2. 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需求式微.......................24
3. 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与侵扰..........................25
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29
(一)完善教育内容,增强节日文化感召力.....................................29
1. 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精华,挖掘节日文化优秀内涵.......................29
2. 列入日常课程教育规划,激发节日文化学习兴趣.................................30
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一)完善教育内容,增强节日文化感召力
1. 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精华,挖掘节日文化优秀内涵
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深刻探索教科书中节日文化的优秀内涵,营造节日气氛。借助重大的传统节日,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恰当地结合起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经历了数千年的洗礼,几千年的节日习俗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因此需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优秀内涵,在传承中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使其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需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的是课堂教学,要在课堂的教学中,切实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结合必要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内容,这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学习并研究中国的传统节日,挖掘优秀的文化内涵,抓住重大的传统节日庆祝时间,适时地对受教育者实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加深其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以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能够以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精神给其带来的影响,这将促使新时代的大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
承担起复兴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责任。
..........................
..........................
结语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可见,中国文化的自信与繁荣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文化始终指向人心,贞正人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中永远无法逾越的高峰,其深厚的生命力和浩然之气与时俱进,亘古长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自然历史的升华,是人类精神生命的延续,是人类文明的自我完善。中华文明的自我崛起,必然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承载和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在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回归。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生存法则和一方中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其深沉广袤、绵延不绝的中华历史和博大精深、繁荣昌盛的中华文化回答了人类最基本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历史,过好中国传统节日,保护好民族传统,维护好文化基因,认可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可见,中国文化的自信与繁荣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文化始终指向人心,贞正人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中永远无法逾越的高峰,其深厚的生命力和浩然之气与时俱进,亘古长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自然历史的升华,是人类精神生命的延续,是人类文明的自我完善。中华文明的自我崛起,必然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承载和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在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回归。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生存法则和一方中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其深沉广袤、绵延不绝的中华历史和博大精深、繁荣昌盛的中华文化回答了人类最基本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历史,过好中国传统节日,保护好民族传统,维护好文化基因,认可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传统节日是在民族历史文化的漫长积淀与发展中形成的。从这些传承至今的节日习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画卷。中国传统节日,是炎黄子孙心中永远不能忘怀的极其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想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就应该为传统的节日文化注入新的现代化的活力,以适应现代化快节奏的发展。在加入新元素的同时,也要保存其中优秀的精华部分,与时俱进,才能让传统节日文化在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
以文化育人为时代背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涵养,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历史根基。新时期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主动接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焕发时代光彩,以期实现育人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