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黄炎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政治活动家,近代职业教育的开拓者、设计师和思想先驱。他毕生致力于改革传统教育,积极倡导、推行职业教育模式,亲身参与职业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已具理论体系的职业教育思想主张,为中国职业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财富。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已经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宝库特别是职业教育思想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黄炎培:中国职业教育总设计师
黄炎培(1878-1965),字楚南,后改字韧之(任之),别号泡一,江苏省少沙县(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合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之一。黄炎培先生出身于一个家境清贫的旧式知识分子家族,得益于家学渊源,旧学根基深厚。1989年,应松江府试,以第一名中取秀才;1901年,考人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有幸师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并开始接触西方新式教育观念和全新的科学民主主义思想学说。1902年夏,南洋公学发生学潮,学生集体退学,学校解散。
25岁的黄炎培回到家乡参与创办新式学校,走上改革旧教育制度、探求“教育救国”的曲折人生道路,成为中国探索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1916年,黄炎培首次公开提倡职业教育并组织织建众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成立的职业教育机构—职业教育研究会;1017年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社刊《教育与职业》;1918年主持创办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规的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现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建国后,黄炎培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等职,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人会上,黄炎培当选副委员长。1965年12月21日,黄炎培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8岁。
三、从内部改革、外部重构到整体设计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实用主义教有思想阶段——寻求普通教有攻革之道,黄炎培先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形成,是以1913年在《教育杂志》第5卷第7号发表的《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文为象征。辛亥革命后,黄炎培被委任为江苏省署教育司司长,主管一省的教育行政。从1912年12月至1914年2月在任期间,黄炎培主持制定了《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全面规划江苏教育发展蓝图,领导全省24所高、中学校的创设、改建与扩建,大量举办县立小学。但在此过程中,黄炎培发现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在于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分离,学生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在南洋公学求学期间,黄炎培也深受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强调教育的“生利”作用的“实利主义教育”的影响。鉴于此,黄炎培在1913年的《东方杂志》、《教育杂志》接连发表了《教育前途危险之现象》、《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等文章,首次明确提倡学校教育采用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实用主义,极力主张教育应切合买际,发展能力,“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意在改革学校传统教育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脱离的弊病,在民国后的教育界,影响非常大。他号召“打破平面的教育而为立体的教育,渐改文字的教育而为实物的教育”。
当时出版的各类中小学教科书,为了畅销,大多在封面冠以“实用主义教科书”的标题。黄炎培早期的实尾主义的教育主张在当对历史条件下意义非凡,它不仗打破了禁锢国人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枷锁,也将当时对西方现代教育的传播与借鉴提升至了更高的层面,即由制度、学制的简单模拟提升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深人考察与借鉴,为其后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也为其后倡导和实践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职业教育思想阶段—重构全新教育形式之探索。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阶段以1916年1月在松江演说中首次公开提倡“职业教育”为象征。1914年2月,为了表示对袁世凯称帝的愤慨与不合作,黄炎培辞去了江苏省教育司司长的职务,开始了广泛的国内教育考察,此为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开始从宣传实用主义而逐渐转为提倡职业教育,从致力于普通教育的改革,转而更多地关心如何沟通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建构全新的教育形式。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了解中国教育的实际情说,黄炎培进行了两次的国内考察,第一次95天,考察了安徽、江西、浙江三省;第二次36天,考察了山东和直隶(河北)两省,上至省级官员、下至村民,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都在他的考察范围之内。广泛的国内考察使黄炎培获得了对全国教育实际情说的深刻认识:当世中国之教育,任何学科都把教育、教学的目的,归纳于文字(农业国文、工业国文、理科国文.....)。
偏重文字的积弊如此之深,必然使儿童轻视物质方面,导致各种学校毕业生除升学外没有其他的路可走。黄炎培把造成这一切弊病的根源统统归之于教育与职业的分离、学校与社会的脱节,他认为根本的解决方法是“普通教育要注重生计”,即普通教育要给予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独立谋生的一种本领与能力。至此,提倡一种融教育与职业为一体的新的教育形式的念头已经萌发。此时的黄炎培意识到,仅从改革普通教育人手,难以尽快奏效,必须另辟蹊径,提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职业教育,才可使人们“惊心动魄”、“耳目一新”,易于接受。1915年4月,赴美考察3个多月,访问了25座城市52所各级各类学校;1917年1月,赴日本、菲律宾考察:5月,赴南洋英、荷属新加坡、马六甲、吉隆坡、三宝垄等地调查。国外考察,使他感到寻找到了改革中国教育的“良方”—职业教育,“观其职业教育之成绩,益觉国内教育之亟宜改革”,“回念吾国,.........不能不认职业教育为方今之急务”。
1916年1月黄炎培在松江演说,首次公开提倡“职业教育”,主张职业教育宜以经济为中心,而以教育为手段提出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授人以知识、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给学生“以生活上应有之学识与切要之技能,使出校后便能谋生”1917年5月6日,由黄炎培首创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宣布成立;10月25日,主办的《职业与教育》月刊出版;1910年6月15日,中华职业学校奠基,吕月20日开学。这些标志着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已由实用主义教育转向了职业教育,教育实践已由寻求普通教育内部改革之道转向了重新构建全新的职业教育形式的探索。
第三,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阶段—中国教育整体化设计之设想。1925年12月13日,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作《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一文,载于《教育与职业》第71期。20世纪初期,随着中国民族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在黄炎培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努力下,中国早期职业教育一度快速发展,使黄炎培曾相当自信地把职业教育看作“救国救社会惟一办法”。然而,2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百业萧条、民生凋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旧渐萎缩,动荡的社会与低迷的经济似乎要“窒息”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黄炎培所称之为“职业教育之礁”的现象。在严酷的现实面前,黄炎培认识到,“人们同志八九年来所做工作,推广职业学校,改良职业学校,提倡职业实习教育等等,也算‘尽心尽力而为之’了。可是人们所希望,百分之七八十没有达到....”,继而提出“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办职业教育,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创黄炎培称这样的教育为大职业教育主义。
大职业教育思想虽然较之前职业教育思想仅多了一个“人”字,但这一个字却包含了各方面的内容。教育的大目际—多元、开阔的教育价值观,突破学历、文凭的小目标,致力于职业岗位、个性特长、全面发展的大目标;教育的大格局—突破传统教育的围框,突破仅教育界办教育的围框,致力于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存,政校企、社会多元形式教育的大格局;教育的大境界—突破仅限于青少年时期的一次性、阶段性教育的小境界,致力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大境界,致力于教育“造福人群”的大境界。
“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主张,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合理发展和深化,它突破了早期职业教育运动的狭隘思路,适时调整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把兴办职业教育纳人了国民教育整体结构框架和整个社会发展的运行机制之中,使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开放的、全方位的、对整个社会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教育。“大职业教育主义”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深化,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科学体系最终形成的重要标志。
四、造福人群: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发展之主线
纵观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由实用主义思想到职业教育思想,再到大职业教育思想,可以总结出由内部改革到外部重新建构,再至全新整体设计的过程;是由点到面到立体,层层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串着一条主线,那就是“造福人群”,这始终是黄炎培先生教育思想的宗旨。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对于教育的目的和宗旨,一直是教育家们争论的主题,而黄炎培先生用他的一生来论释了教育为人类造福的目标和宗旨。
1918年,黄炎培先生率先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三个准备”,即“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于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1934年,黄炎培先生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中又将职业教育的目的归纳为四个方面,增加了“谋个性之发展,并将其放在职业教育目的的首位,“职业教育的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由此可见,黄炎培先生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以个人生存为基础,继而为社会、为国家服务为目标、最后促进世界发展,为全人类服务为升华,层层递进,既全面又务实,既辩证又发展。
第一,鼓吹实用,注重职业——接地气的教育实用主义目的观聚焦个人谋生。黄炎培先生所主张的“职业教育目的观”是从对旧式教育的反思与批判开始的。黄炎培看到当时教育的状说是“所谓道德身体技能知识,所得以学校教育堪以实地运用处,亦殊碌碌无以自见”,青年学子接受了多年的学校教育,走上社会时竟然无所适从,他必然会“受学校教育之岁月愈深”,则其“厌苦家庭、鄙薄社会之思想愈烈,扦格之情状亦愈著”。因此,从1915年至1922年,也就是在黄炎培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向“职业教育思想”的转变过程中,他在大量的讲演、文章、专著中反复宣传现代教育的实用主义哲学观。他认为中国教育一切弊病的根源就是教育与职业的分离、学校与社会的脱节,社会需要在学校中没有反映,学校教育脱离实际生产生活。那么,学校与社会如何沟通呢?“鼓吹实用,注重职业”。
黄炎培旗帜鲜明地批判宣称培养圣人和贤人,即所谓社会精英的旧式教育,他认为这种所谓精英教育解决不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黄炎培认为,“世界一切问题的中心是人类,人类一切间题的中心是生活”,“凡有生命者,第一要求也可以说J隆一要求,就是它的生存”,对现代社会的个人而言,职业是人生命活动所必须的,是“未有可以无业而得自在生存的”。他呼吁,教育要从自命清高的象牙塔上走来,走进生活、走人社会,它要直达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职业。现代教育必须以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和人的生活需要作为自己的根本目的,这是黄炎培先生旗帜鲜明地亮出的现代教育观。“民为邦本”,本固则国安,教育首先满足“安居乐业”。
对于个人的生存发展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日治生,一日乐生”。‘别一是教育必须为人的生存发展需求提供支撑,即教育必须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使受教育者能够借以白谋生计,做到安身立命无忧;二是教育还应该在心灵和精神上,为受教育者提供滋养,拓展、丰富、充实人的心灵世界,净化、陶冶、提升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人的生命品质的全面优化和不断提升。
第二,对群服务、敬业乐群—职业教育承载社会发展与进步。作为伟大的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始终心系国家,教育救国、治国、发展社会。如果说职业教育是为了“治生”“乐生”,“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那这只是职业教育目标的起点,从满足川日本生存与发展需要开始,教给学生基本技能以安身立命之法,从而保证社会的安定平衡,“人人无职业,则不成社会,不成为国家”。进而,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训练,第一要义即‘为群服务’。”列职业并不是只为已谋生,对于“为群服务”之“群”字,应特别注意。这也就是“为服务社会之准备”的职业教育宗旨,承载了黄炎培先生对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理想。
“敬业乐群”是黄炎培所倡导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是中华职业学校发展成为现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南京工业职业学校的校训。黄炎培将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融人对“敬业乐群”的理解,所谓“敬业”,是提倡“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对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所谓“乐群”,是指受职业教育者应“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
第三,谋世界幸福——崇高的教育目的。黄炎培先生提出的“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宗旨,是指出了教育应与生产相结合,履行为国家和世界增进生产力的重大使命。黄炎培先生心系中国,也心系世界,心系整个人类,具有全球化,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而在现代,对于职业教育,更有着重要的意义。恻}7职业教育为促进生产力服务,无疑对当时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后来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职业教育“必须同时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配合”,这意味着,职业教育不能只办成国家主流教育的分支和补充,而要理直气壮地建立起自己健全完善的体系,才能最终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
五、爱国魂、人本情、实践性、本土化: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征
作为一名充满爱国热情的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是怀揣“教育救国”的心愿开始职业教育运动的,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中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始终以“人”为本位,指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nod直指“人”是职业教育关注的中心。作为一名有高远理想追求的教育家,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始终顺应时代召唤却挣脱现实的束缚。作为一名勇于实践的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身体力行,理念“生活化”、“平民化”,接地气。作为一名极具先进性的教育家,黄炎培早年身处于中西方文化激烈冲突交汇时代,一方面对封建教育的弊端危害进行深刻反思批判,另一方面学习钻研涌人中国的各种西方教育思想,努力汲取与中国特殊国情相适应的精华用于自己的办学实践,总结提炼,进而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有特色的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