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概念界定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是一个外来词,这个术语最早是在1948年出现的。从广义上说,教育技术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自从世界有了人类,有了教育,就有了教育技术,先是“口耳相传”之术,之后是文字、印刷术,直到现代的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几千年的人类教育史,其实人类一直就在研究怎样应用技术促进教育。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变化,“技术”一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最初,技术是指与人的手工操作有关的工艺和技巧。随着工业的发展,技术一词的内涵有了增加,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学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它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要解决具体问题时,不仅要涉及到上述与物质相关的手段,同时还要涉及到与人的智力相关的手段。因此,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了解了什么是技术,就为揭示教育技术本质奠定了基础。教育、教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也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环境。但是,教育、教学活动又不同于物质生产活动,它是以传承知识和培养人为特点的实践活动。于是教育技术就有了不同于生产技术的发展轨迹。对于“教育技术”的定义,近年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课题。日本、英国、法国及我国的专家学者都有自已的论述。我国比较认可的是采用美国AECT (美国教育信息传播学会)1994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AECT在2005年对教育技术的界定有了新的内涵: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事实上,无论怎样更新,教育技术始终包含: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理念,其目的在于优化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在这两个定义的基础上加上我们对教育技术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教育技术是人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物质条件所创造的教育经验、方法技能和工具手段,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活动的理论和实践。
……..
(二)民族文化与文化传承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长期互动的结果。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民族文化由有形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语言文化等构成。有形文化主要指民族文化中的物质创造部分,如工具、饮食、服饰、建筑、交通(工具)等。行为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共有的习惯性行为、偏好,以及一个民族遵循的风俗、制度等,有的行为是有意识的,如风俗和制度,包括社会组织形式、婚姻家庭与亲族关系等;有的行为是无意识的,如受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支配的行为。精神文化主要指民族文化中的精神创造部分。包括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等,还包括其心理意识,即尚未明确形成观念的东西、甚至只是潜意识。语言文化则是指以语言为核心的符号系统,其实质是一个民族表达、交流与传递信息和情感的方式和手段,除语言外,还包括文字符号及其他意义符号。?民族文化的各个构成部分在现实中是相互联系其至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分开。如民族舞蹈艺术就是集服饰、风俗、语言、音乐等成分于一体的,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与主体结合的过程中受内在制度的支配而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等要求,仅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呈现出再生的特性。与文化的横向传播不同、它主要在人们共同体内部的代际间纵向传递。”
……….
第一章传承之源:梭戛长角苗文化的历史生成
第一节苗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史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虽经多次迁徙,仍沉积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也正是在其复杂、曲折的迁徙历程中浸染了独特的多元底蕴,构建其整体民族文化生态旳演进脉络。可见,通过对苗族历史的溯源,我们将更加清晰的展现梭戛长角苗文化生态的生命成长。族源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个重要问题,也常是颇具争议的问题。关于苗族的缘起,由于其没有民族文字,缺乏完整详实的历史文献记录,学者们研究多年,至今仍存在诸多细节上的争议,而就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多支持苗族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我国远古社会,也即炎、黄、蚩尤时期这一观点。苗族先民与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九黎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历史事实表明,九黎是中国古代南方最早最大的部落联盟,是由许多部落组成的,它是南方百越民族集团、苗蛮民族集团以及南方部分汉族最早的先民。“九黎”是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三大部落联盟集团之一,也有人进一步称之为“九黎国”,其活动的地域大致在今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下游之间的济水、淮河流域一带,有考古发掘显示,当时九黎部落社会经济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以农业为主,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并以制陶为主的手工业,建筑则主要是杆栏式;蚩尤是“九黎”部落联盟集团的首领,是传说中中国远古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是苗族世代崇拜的英雄。
………..
第二节梭戛长角苗的起源、迁徙与发展史
梭戛长角苗族群常年生活在位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林中,隶属于贵州省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乡。其主要分布在邻近的12个村寨大约于清初时期因战乱而被迫迁徙至此,他们以长角为头饰,现约4000余人。他们自称Hmong Rong。在西部苗语中,rong是“林木茂盛的山”的意思,因而在一些正式文献里,这支苗族也被称为“箐苗”。由于长期生活在与外界隔离的高原山区,长角苗社区相对完整地保存了族群的传统文化,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堪称人类活化石。其直至1980年代后才幵始与外界有较多交流,得到各界关注。梭戛长角苗人古老而神秘的特性使得我们不由对其起源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对其源起的探究也让我们更加深入的感受这一文化的独特气质。在梭戛长角苗社区,我们发现,与群体起源相关的一些神话实际上也成为联结族群成员的共同记忆而存在着。诸如“洪水神话”、“兄妹婚神话”之类的人类普遍原始记忆在叙事中得以呈现,这些叙事事实上也成为梭戛苗人自我认同中最深层的组成部分。?梭戛长角苗的起源传说展现了鲜明的洪水创世神话及姐弟婚神话,与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起源神话结构相似。而梭戛苗人源起的具体历史,由于缺乏文字家谱,实际上很难为我们提供他们在清代以前族源信息方面的可靠依据。
………..
第三章潜移默化:梭戛长角苗文化的家庭传承......... 42
第一节梭戛长角苗文化的家庭传承机制........ 42
第二节梭戛长角苗文化家庭传承的衰落........ 45
一、家庭结构的变化 ........45
二、现代教育的发展 ........46
三、传承主体的缺失 ........47
第四章集体传播:梭戛长角苗文化的社区传承........ 48
第一节梭戛长角苗文化的社区传承机制 ........48
第二节梭戛长角苗文化社区传承的演变 ........49
第五章知识传递:梭戛长角苗文化的学校传承........ 55
第一节梭戛长角苗文化的学校传承机制........ 55
一、梭戛长角苗的学校状况........ 55
二、传承内容与形式 ........56
三、传承现状 ........57
第二节梭戛长角苗文化学校传承的发展........ 59
第八章化解之道: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建构联接古今的传承模式
传统与现代并非相互对立的界面,也不是无法跨越的鸿沟,事实上,二者始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彼此纵横交错,却始终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方向,即,民族文化自觉的建构。在上文的论述中,我们明确了文化自觉作为族群内生动力元素无疑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机制,使我们在民族文化传承路径探索中要紧紧抓住的方向,然而如何将传统、现代,外部、内生多维动力机制进行合理的整合,有效地作用于这一核心机制的建构,却似乎始终不得其法。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梭戛长角苗社区在全球化场域中越陷越深,现代信息科技元素悄然而至,让我们看到了多维力量整合的新希望。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给我们带来各种新元素的强烈冲击之时,也丰富了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色彩。?从而也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清晰的引入人们的视线,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新生命。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目前主要可分为两种界定,一种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这主要强调了其技术层面的内容;另一种则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优化的理论和实践。?这一解释实际上指出了现代教育技术虽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却也并没有完全舍弃传统教育技术的合理应用,而是将二者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此处,我们更倾向于第二种阐释,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理论与技术的结合,是传统与现代的力量展现。
……….
结语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机制。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原本封闭的各族群聚落被骤然暴露在各种异质元素前,势必对传统单一的民族文化产生不可避免的冲击,但衰落和消亡却并非必然。长久以来,诸多学者通过研究探索了民族文化生存发展的现实路径,虽然结果莫衷一是,但都基本认为其核心在于文化的有效传承,任何一个族群的延续及其清晰的族性的维持,都必然是在自身独特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展开。而教育正是这一过程的重要工具和途径,一个社会或民族的文化就是通过这种群体或个体的教育活动而最终得以传承。正如,教育人类学视角指出的: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正是在教育的作用下,文化才得以产生、保持和积淀,得以弘扬、创造和发展。可以说,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当然;这里的教育不仅是狭义上的学校教育,同时包括家庭、社区等更广意义上的教育模式。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文化生态观对文化传承的教育机制产生重要影响。文化生态是一种历史过程的动态积淀,是为成员所共享的生存方式和区域现实人文状况的完整呈现,它与特定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传承密不可分。由此,我们知道文化并非孤立的概念,它与自然地理、政治、经济等都有着复杂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元素的变化都将可能导致文化整体的转变。基于此,我们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也自然进入了文化生态整体传承、保护的探索时期。如何在现代化语境中,结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力量推动文化生态传承,建构合理的传承模式,正是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本文以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的梭戛长角苗社区为例,对这一论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索。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