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代写范例:中学体育课间有效互动之理念与实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5-03-22 20:43:40 论文编辑:jingju

绪论


一、 选题依据
2001年6月,以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幵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变了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形式,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中学体育课程实施,而中学体育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是通过互动过程才能进行的,所以中学体育课堂互动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中学体育课堂互动教学既是中学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的教育过程,也是教师促进学生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发展过程。不过,无论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的传授,还是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以及社会适应的发展,都是在人与人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问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学生正是在体育课堂这一情境下与教师、同伴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来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学体育课堂的有效互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中学体育课堂互动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效果、效益,促进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将成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话题。
………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分析影响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因素,侧重在针对各种各样的“假互动”进行深入分析,并力图探求出解决之道。积极探索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促进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中学体育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当前,关于中学体育课堂互动的研究少之又少,对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研究更是寥參无几,而对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评价研究至今无人问津。因此,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对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关注;另一方面,作者期待本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研究的队伍。本文根据体育学科本身特点结合中学课堂的教学规律,同时积极吸取多学科理论中关于课堂有效互动的合理内核,并结合具体事例,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探寻一种师生、生生间心灵碰撞、生命交流的中学体育课堂,探寻一种充满创造力、富有生机的中学体育课堂,探寻具有互动生成的中学体育课堂。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利用了哲学的交互主体理论、社会学的符号互动理论与群体动力性理论、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理论与动机理论以及教育学的有效教学与教学最优化理论等解释,说明和论证了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具体理论问题,是这些理论在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教学实际中的新发展,同时本研究丰富了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理论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填补国内外在这方面研究空白的意义,可为同类课题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第一章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涵义、理念及原则


第一节相关概念及涵义
互动一词在英语中为interact或interaction,即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互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际之间发生各种性质、各种形式、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交往活动;广义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互动一词最早出现在社会学领域,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于1908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学》一书中提出,而最早对互动概念做作比较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G. H. Mead,他认为,互动是一种基于符号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过程,社会互动就是以有意义的象征符号为基础的行为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知识背景的不同、价值取向的差异以及所处领域的不同,不同学者对互动概念的所下的定义呈现出众说纷纟云,莫衷一是的局面,但概括起来,主要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三个领域理解其含义。首先,互动作为社会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群体、群体和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②《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互动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组成的过程,其实质是主体和客体间的往返活动,是主体和客体间的沟通;@章人英的《社会学词典》: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价值观改变的过程。
………


第二节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理念
何谓“理念” ?理念乃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不仅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行动。?其中“观念”是一种“应然”的状态,而“行动”则是一种“实然”的状态。首先应该先有“应然”,后有“实然”,“应然”指导“实然”,要想实现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的状态的转变,即实现从“观念”到“行动”的转变必须实现三个层面的转变,即实现从理想到思维再到形态的转变。毋庸置疑,要想实现体育课堂有效互动也必须由理念来指导。具体来说,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理念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内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追求的最终理想。这里所指学生的全面发展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其一,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是教师与全体学生间互动,关注的不是个别学生,而是全体学生,因此体育课堂有效互动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其二,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必须拥有“全人”的概念。②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即全面、均衡、协调的发展,而不是单方面的发展,既包括了运动参与、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的发展,还包括了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发展。换言之,体育课堂有效互动不仅关注学生健商的发展,还关注学生的智商、情商等多方面因素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具有宽广的眼光,正确地判断体育学科的价值,应该把学科价值定位在多学科基础上,定位在对一个完整人的发展上。
………


第三章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特征、模式及价值........... 81
第一节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特征.......... 81
第二节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模式.......... 92
一、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模式的指导思想 ..........93
二、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模式的过程结构.......... 94
三、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模型的基本方式 ..........97
第三节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价值.......... 100
第四节本章小结  .......... 104
第四章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07
第一节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07
第二节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110
第三节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评价指标的确定.......... 111
一、初步建立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指标体系.......... 111
二、指标的筛选.......... 113
第四节本章小结..........158
第五章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评价的实证研究.......... 159
第一节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观察的理论与方法学基础.......... 159
第二节实地观察与问卷调查样本学校的选择.......... 167
第三节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评价结果分析.......... 169
第四节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存在的问题.......... 192
第五节本章小结.......... 197


第七章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


“策略” 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原是军事用语,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指挥方案和计划。其本质具有战略性策划的意思,既是计谋性的思考,也是对方法手段的巧妙和合理的运用。百度百科对“策略”一词的解释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在教育领域,毛振明教授认为,策略是体现出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和实施行动方案去实现行为目标的手段。因此本研究把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定义为体育教师为实现所制定的体育课堂互动目标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出相应方案和手段并采取有效的互动行为。但是,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策略所涉及的面非常广,纷繁错综,不一而足。甚至可以说,从不同视角都可以总结出一系列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本研究主要围绕目前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存在的问题,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总共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

………


结论


一、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是指:在中学体育课堂特定情境下,师生、生生之间为了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遵循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规律,以言语和非言语符号为媒介,发生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积极性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能实现预期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活动。
二、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多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哲学的主体间理论;社会学的符号互动理论和群体动力性理论;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理论;教育学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
三、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特征包括:互为主体性与公平性共融;交互性与连续性共融;建构性与指导性共融;非言语行为作用显著性与情感突出性;组织化与非组织化共融;多样性、合理性与高效性共融;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性共融;互动效果多元性与信息及时反馈性共融。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价值层由外到里包括:满足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需求、满足学生对体育兴趣的追求和对自我锻炼习惯形成的需求的自然属性价值层;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与社会化的需求的社会功能层;满足师生对充满生命意义课堂追求的文化意蕴层。
…………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

代写教育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