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论文选题理由与研究意义
论文选题理由:沈正陆先生不仅是一位在全国享誉盛名的二胡演奏家,同时也是一位有着深厚积淀、丰富教育经验的二胡艺术教育家,在二胡的演奏和艺术教育上都有着杰出的成就,对传统二胡曲目的表现有自己独特的创见,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教育理念,故本文从他的二胡演奏风格及艺术教育思想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作为演奏家,沈正陆先生创造性地首次使用了 f 1弦(A调)移植、改编并演奏古曲《阳关三叠》,这样新颖的创作拓展了当时二胡演奏调式,其坚实的二胡功底与大胆的创新精神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也直接影响了后来人对于《阳关三叠》的再度创作与演奏。其次,作为二胡教育家,沈正陆先生对传统音乐的传承有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沈先生凭着自己扎实的二胡演奏功底、演奏体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培养出在省内乃至全国音乐界闻名的二胡演奏家,这是在目前江苏省的师范院校教师群体中很是罕见。沈正陆老师在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从教几十载,在这样一个有着深刻文化底蕴的师范类院校里,沈先生的教育理念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研究意义:在南京师范大学这样一个以培养音乐教师为目标的师范教育院校里,师范类民乐二胡教学的发展是同艺术类院校民乐二胡教学培养目标有所区别,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习二胡演奏技艺,更要培养学生的二胡等民族器乐和传统音乐的教学能力和传承方法。基于这一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沈正陆先生在南师大音乐学院培养出众多的音乐表演和教育人才。本文通过对沈正陆先生二胡演奏和艺术教育思想的细致研究,力图展现出沈先生在二胡演奏和艺术教育上的独特之处,以期能对当下的高师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目前,以师范系统内卓有成就的教育工作者对于专题性的研究尚不多见,故本文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研究领域中有相当大的研究空间。与本研究相关的暨有研究成果有:《中国古典二胡改编曲<阳关三叠>之研究》、《阳关歌千载,叠叠诉离情<阳关三叠>的演奏处理》、《“63 二胡赛”大满贯的普遍启示》、《赛事措模,世纪风范——简论第四届“上海之春” 二胡比赛的历史意义》、《第四届“上海之春” 二胡比赛的艺术成就》、《二胡移植、改编乐曲及其对二胡演奏艺术的影响》、《离愁别绪歌千载断肠声里唱<阳关>琴曲<阳关三叠>述评》。这些学术论文都是从第四届“上海之春” 二胡比赛的意义和古曲《阳关三叠》的演奏技法上进行研究的。此外,还有对高校教师的教育进行研究的,如:《李长春二胡艺术初探》等。以及对著名音乐家的研究成果,如:《张锐二胡演奏美学管见》、《音乐家储师竹:储师竹作品及其研究》、《闵季骞民乐人生》等。通过对以上学术成果的梳理及参考,总结研究方法和思路以期更好地分析沈正陆先生二胡演奏风格及艺术教育思想。
………
第一章沈正陆二胡演奏艺术之文化浸润及风格形成
1.1沈正陆二胡演奏艺术之文化基石
沈正陆,1936年出生,江苏省滨海人,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他自幼天资聪颖、性格活拨,对音乐方面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沈正陆自幼受苏北民间音乐的熏陶和影响。他出生在江苏苏北地区,苏北地区的农业相当发达,这个地区的人民用双手耕作、田地忙活,具有质朴之感。在这民俗原生态的环境里自然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伴随着人们生活,如苏北民间小调、苏北劳动号子等。这些表现形式热情洋溢,能够激起人们的情绪,沈先生从小受到感染,性格上的活拨开朗对他幼年时期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也直接影响他之后的演艺生涯,在他的演奏中散发出热情、激昂、洒脱、奔放。沈先生还受到苏南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的滋润。随着年龄增长和生活需要,他来到江苏苏南地区,在苏南集中学习音乐知识,学习二胡演奏。苏南地区的音乐风格是流畅、婉约、柔情,家喻户晓的江南戏剧、民歌小调进入了沈先生的生活和音乐演奏中,绵延似水又略带腼腆的音乐风格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他在演奏中逐渐有了柔软、细腻、婉约之感。沈先生正是受到了这两类民间文化的熏陶,将二胡演奏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刚柔并济。
…………
1.2沈正陆二胡演奏风格之发展历程
凭借沈正陆艰辛的学艺生涯和自我刻苦的研究,他的二胡演奏凤格的形成是必然的,这是独特与普遍的结合,对江苏乃至全国的二胡演奏及教学都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与沈先生交谈之中了解到,沈先生二胡演奏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沈正陆自小进入宣工队,幼时的他对二胡的认识停留在二胡是一件民间的伴奏乐器,他都是跟随宣工队的师傅学习二胡基本演奏,没有具体二胡演奏方法与技艺,也没有固定音准、节奏及专业乐谱。他说:“师傅奏的是民间小曲,徒弟差不多只能学几分模样。”所以幼时的沈正陆是凭着自己对二胡的浓郁兴趣跟随他人学习二胡演奏。当时的宣工队当时是由部队管理,在纪律和思想上都非常端正,正是因为这种军事化管理,宣工队演出的乐曲是热情洋溢的、充满朝气的,这也影响了幼时的沈正陆,在演奏风格上含有热情、激动之感。沈正陆真正学习二胡演奏是从丹阳艺术师范学校开始的,他第一位正式二胡老师是闵季骞,闵先生是音乐家刘天华第四代传人,是当时推崇音乐专业化教学路线的杰出音乐家之一,对二胡传统曲目的把握完整,二胡演奏方法规范标准化的,有严格的界定与体系。闵先生是从中央调到江苏在专业院校任教音乐课的音乐家之一,他的教学模式是当时全国范围内权威专业教育的体现之一,在二胡演奏技法上是有着严格规定,这就让沈正陆对这种专业知识的训练方法有浓厚的兴趣,通过系统学习让自己在二胡演奏方面得到进一步专业的培训与提高。在校读书期间,沈先生刻苦学习各方面的音乐专业知识,并谦虚向闽先生请教二胡演奏的基本方法以及有关二胡的专业理论知识。正是因为沈先生的一心向学,闽先生将刘天华十首二胡名曲教给了沈先生,从二胡弓法、指法两方面进行细致讲解,从音准和节奏上对沈正陆的二胡演奏作了规范化训练,这种全面的二胡教学模式让他收获颇丰,他的二胡演奏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少年阶段的沈正陆习得刘天华二胡演奏中的传统风格演奏技法,也有了更专业的基本功与自我理解,揉弦更为轻柔委婉,运弓时力度的掌握恰到好处,奏出的音乐悦耳动听。
………..
第二章沈正陆二胡演奏风格之典范——《阳关三叠》........ 8
2.1 二胡曲《阳关三叠》移植之文化动因........ 8
2.2 二胡曲《阳关三叠》之艺术创新........ 9
2.2.1 "三叠”的音乐结构层次特点........ 9
2.2.2 二胡曲《阳关三叠》弦式与演奏创新之处........ 15
2.2.3沈版《阳关三叠》的“蓝本"作用 ........17
2.3《阳关三叠》对二胡音乐创作之影响........ 19
2.3.1《阳关三叠》的文化影响........ 19
2.3.2 二胡曲《阳关三叠》之当下意义........ 21
第三章沈正陆艺术教育思想探析........ 22
3.1沈正陆艺术教育思想概述........ 22
3.1.1高校二胡教育之演变........22
3.1.2沈正陆二胡教育艺术........23
3.2沈正陆艺术教育思想之价值........ 25
3.2.1重情感的表达........ 26
3.2.2重音乐品格的修养........ 27
第三章沈正陆艺术教育思想探析
3.1沈正陆艺术教育思想概述
沈正陆先生长期工作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培养出了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音乐界都有很高知名度的二胡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秉承陈洪先生的“双台”理念(上得舞台表演,上得讲台授课),始终坚持传统音乐的教育与传承,他注重夯实基础,使学生在二胡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感受传统音乐的人文精神。作为南京师范大学老一辈音乐家之代表,沈先生的艺术教育思想是教育群体的智慧结晶,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当下传统音乐的教育传承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高校二胡教育是逐步发展的,把二胡的“口传心授“运用到中国各大高校,这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必然性,沈先生的教育理念是伴随着高校二胡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刘天华开创了高校二胡教学道路我国高校的二胡教育在发展初期就有了系统性的教学体系,这种体系是在二胡教育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我国的二胡教育的发展也是随着二胡演奏在发生改变,据沈先生回忆,从20世纪初开始,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对二胡演奏作了关于第一把位到第三把位的探寻,而到了 20世纪20年代,民间音乐家刘天华对二胡的演奏作出了更为大胆的创新改革,并吸收了西洋乐器演奏之精髓,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二胡的表现力,让二胡从一件伴奏乐器上升到独奏乐器的新高度。在这样一个新高度下,刘天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二胡练习曲与乐曲,创作的结晶必须靠学生的收获去体现,自然吸引了很多一心想学习二胡演奏的学生。
……..
结语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不仅深入了解了沈先生的二胡演奏风格与音乐教育思想,还感受到了沈先生的人格魅力。沈先生的二胡演奏风格古朴、醇厚,揉弦幅度与运弓流畅是其风格形成之关键,他对传统音乐的演奏把握到位,能够形象准确地表现传统作品的内在精神;他的艺术教育思想即使在当下的师范类院校音乐教学中也具有普遍意义。此外,沈先生重视以传统音乐为内容的基本功训练,在当下的师范音乐教育工作中也具有必要性。沈先生秉承“双台”理念,重视实践,推动学生们进行理论研究,他的艺术教育思想是富有生命力的、富有活力的。在采访的过程中,笔者有幸得到沈先生的二胡演奏指导,釆访过程轻松、融洽、和谐,沈先生非常认真,有耐心,从沈先生的身上感受到许多关于音乐和人生的哲理。首先是淡泊之静,在一次又一次的采访中,笔者能感受到沈先生的身上有一份不同于喧器世界的气质,这份气质是震撼到笔者内心的。这份气质的内在就是一个字“静”,一个简单的中国字其中蕴含了太多的内容,而沈先生的“静”在笔者看来是来自于一份可贵的淡泊。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