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教育毕业论文:教育变革设计合理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5-02-05 17:08:59 论文编辑:lgg

绪论


(一) 研究的缘起
人们往往将教育变革的失败归咎于教师的抵制,但事实证明,教师抵制变革的主要原因是变革带给教师的主观现实。而教师的主观现实部分是由变革的特定性质决定的,变革的特定性质塑造了教师的主观现实,改革若要成功,必须进行好好的设计。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发起的无论是教师自发的还是来自外在的变革可谓玲?满目、比比皆是,但其结果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富兰提出,忽略变革现象学一一人们如何实际地体验变革不同于变革意图上的东西——是大多数社会改革惨烈失败的关键。人们对变革的实际体验也就是实施者的“主观现实”。任何变革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作为实施者的人的“主观现实”直接影响到变革的成败。尽管变革经常被说成更好、更有效,在公共话语中更多的与成长、创新、进步和发展这些正面意义联系在一起。但是,根据博尔曼和迪尔的研究,重大的变革,尤其是自上而下的变革,对实施者来说主要意味着意义和目的的丧失、能力不胜任、结构上的混乱和政治上的冲突。②重大的变革意味着原有生活模式被彻底打破,挑战我们赖以生存并视为当然的意义结构,这必然让我们产生失去、焦虑和冲突的感受;?变革总是蕴含着新的理念、步骤、方法和技术,这些新事物对实施者的能力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变革往往许诺实现这样那样的改进,但它几乎总是增加混乱和不可预见性,面对变革,实施者对自己的职责、与别人的关联、事情的决定权等问题变得模糊,取代清晰性、可预见性和理性的是混乱和失去控制;变革开始的时候总是被包装得对谁都很有利,但事实并非如此,深度的变革其实是利益的重新分配与洗牌的过程,变革总会产生赢家和输家,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冲突不可避免。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尽管许多学者指出了变革的特定性质是影响变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但对如何设计教育变革尚未有专门的、系统的研究成果。改革者往往抓住了变革的必要性而忽视了变革的计划性,本文试图通过对变革本身特性的合理性研究来探讨教育变革如何改的问题,具体希望达到以下两个目的。由于我国学校管理秉持“行政本位”管理体制,实行“官方主导的教育改革”。政府同时扮演教育改革的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以及调控者的角色?,教育变革领导者在拥有更多变革领导权利的同时,对教育变革理论认识的缺乏相对明显的显现出来:计划的发起者通常将自己看的远比实际上更聪明和更深谋远虑。④以上这些都表明了教育变革领导者对教育变革设计合理性的认识不足,忽视了教育变革设计的重要性。在教育变革理论缺乏的现实背景下,对教育变革设计合理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诚然,改革的发起者受制于各种内外部条件,不可能制定出足以应对一切变化的课程改革方案或计划,但对变革设计应有的重视则是必要的。从新课改实验开始到现在,专家们的学术争鸣一直不曾停止,其中有很多争论直接涉及到新课改设计本身的合理性问题。然而,专家们的争鸣中否定性的批评占大多数,而建设性的批评寥宴无几,甚至连求同存异的观点都很难见到。@有鉴于此,作者认为应当从设计的合理性角度对新课改进行审视,正视其优点及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的做出改进,更为今后的教育变革提供借鉴。
………..


—、教育变革设计合理性维度的确立


(―)合理性维度确立的两个视角
教育变革自身的特征是衡量变革设计合理性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者将教育变革自身的特征作为影响实施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归纳出了很多教育变革应具有的合理特征,在前文所列举的研究成果中以富兰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尹弘魔做的一项关于影响课程实施因素的研究中曾经用一个表格简单的归纳和比较了几项系统的、知名的研究,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即教育变革自身的特征。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学者普遍认为教育变革自身首先应当是需要的,必须能够解决学校教育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其次教育变革设计在范围和复杂程度上应当适中,不能贪多求快,一味追求轰动效应;最后教育变革设计必须是清晰的、可操作的,变革自身必须表达清晰,能够使实践者一目了然、准确把握改革的主要内容,并且能够按照一定的指导来操作完成任务。教育变革自身的特征决定了衡量教育变革设计是否合理的两个标准,即焦点和清晰性、范围和复杂性。变革首先必须要让所有的参与者明确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实际上包含了什么、如何实施、以及改革的重要性在哪以及有多重要。学校教育存在众多的不尽人意,需要改变的有很多,新的变革应当是最需要的、目标是清晰的。虽然一项变革牵涉而越广、越复杂,要求个体做出越多越好的改变,其激发的潜能可能越大,但也越难实施,因此新的教育变革必须认识到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制定范围和复杂性适中的变革方案。
…………


(二)由两个视角所构建起的四个维度
从教育变革自身的特征和教育变革与实施者的相关性两个视角出发,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起了判断一项教育变革设计是否合理的四个维度,即范围和复杂性、焦点和清晰性、可取性和可行性。变革的范围与复杂程度是制约实施的关键因素,范围广泛、程度复杂的变革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相反可能会对实施产生巨大的阻力。设计者的殷切愿望和雄心壮志只是代表了变革的必要性,但不能代表变革的合理性。合理的教育变革设计应当考虑到学校和教师的接受能力,合理规划、范围程度适中的变革才能保证有效的实施。学校作为公共机构,每天面临着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各色各样的政策,?学校生活中的变革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规”。在这种改革泛滥的环境下,新的变革方案若要得到实施,首先必须保证焦点明确、目标清晰,将改什么、如何实施等细节明确的转达给实施者,这是实施者理解变革的前提。
……..


三、从四个维度考察新课改设计的合理性......... 27
(一)新课改的范围与程度 .........27
1.新课改涉及课程变革的方方面面 .........27
2.新课改各方面都带有重构的性质......... 28
(二)新课改的焦点和清晰性 .........30
1.关于新课改焦点的争论......... 30
2.新课改的清晰性分析 .........32
(三)新课改的可取性分析......... 34
1.新课改在理念上对教师的重新定位......... 34
2.新课改的模式与策略 .........36
3.新课改重心向学校的转移加深了教师的负担......... 38
(四)新课改的可行性分析......... 39
1.新课改方案本身存在过于笼统的问题......... 39
2.新课改对教师的实用性支持......... 40
四、教育变革设计的改进建议......... 42
(一)教育变革要具有现实主义的考量......... 42
1.变革的设计不能过于理想化,"药方"要对症......... 42
2.理性评估教师的抵制,为教师开发更多的操作策略......... 43
(二)采用稳妥的、渐进性变革 .........44


四、教育变革设计的改进建议


(一)教育变革要具有现实主义的考量
新的变革发起时,变革的设计者往往关注于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忽视教育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和高度复杂性,从而使变革设计过于理想化。但是,通过前文的论述可知,变革不可能一激而就,变革的设计不能过于理想化,要理性评估教师的抵制,并为教师开发具有实用性的操作策略。历史上很多重大的变革由于设计上的理想化而无法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就如同党的历史上出现的王明的左倾主义路线一样,这些提案都是不切实际的。在教育变革领域,因为设计过于理想化而导致失败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个:20世纪20年代,苏联"读书学校”的改革,其最终结果导致30年代的矫枉过正,使得教学几乎走向脱离实践、“无儿童”的地步;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也因为走得太远、脱离实际,直接引发了一场强大的带有保守倾向的“恢复基础教育运动”。目前在我国教育变革领域中的目标预设,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乌托邦化”倾向。目前各个层面发起的教育变革,基本上属于“文本”型的教育变革设计,追求文本的漂亮,而轻视变革目标的实施和评价,在目标设定上,都存在过分理想化的现象。往往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变革目标,最佳的变革目标,最理想的变革目标,而不是追求最合适的教育变革目标。课程改革也是一个颠簸崎艇的过程,改革的政治热容易使口号胜过实质,以至于讲得多、做得少、最后结果是维持现状,甚至是巩固现状。

………….


结语


本文虽然不以教育变革的成就作为关注的焦点,但并不否定存在对困扰着学校的弊端作出深刻诊断,并提出了一些好的解决办法的变革。笔者也相信大多数变革的倡导者并不乏令他们感到鼓舞的事例可供分享,或者说,他们至少做了一些启动时期的工作。但问题不是某些学校能否有效地教育学生或者扶持创新性实践(举国之大,总能在一些学校里发现有希望的尝试,以及显示优异和创造力的小块绿洲),而是学生和资源条件、社群偏好并不相同的学校是否都能广泛实践并保持先进的观念。当我们从总体上评估重构的成功可能性时,究其实质,问题远比人们认识到的多得多。可以说,实现从丧失到承诺、从旧能力到新能力、从混乱到一致、从冲突到共识的转变总是显得那样遥不可及,有许多困难恰恰是改革的创始者造成的。没有谁会期望其他行业里的人欢迎庞大而复杂、缺乏焦点和清晰性以及显得既不可取也不可行的革新,那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期望教师?当改革作为若干套竞争性的不现实、不公平的要求存在,由教师不信任的人提出,排斥他们的发言权,无视他们关心的问题甚至唱反调,并被他们看作是“穿新鞋走老路”时,怎么会得到他们的拥护?马里斯将变革划分为“作为替代的变革”、“作为成长的变革”、“作为损失的变革”三种类型。?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小的、量变意义上的变革给我们带来比想象严重的麻烦的例子都举不胜举(重构建议很少如此“温柔”)。再拿“作为成长的变革”来说,它是许多改革建议声称要提供的东西,但事实证明即使参与者具有幵放的态度、变革本身具有某种内在的吸引力,实行起来依然充满变数、困难重重。而“作为损失的变革”,是重构对实践者所具有的主要意义,肯定会激起他们抗拒。因此,教师怀疑、不欢迎这种变革不应该令我们感到意外,改革的领导者低估它的话会让改革蒙受失败的风险。
…………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

代写教育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