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代写范文:张鸿苓语文教育思想概述

发布时间:2015-01-28 18:10:42 论文编辑:lgg

引言


一、 研究缘起
张鸿苳是当代著名语文教育思想家,在语文教育界有重要影响。她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对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及语文教材等方面都有过精深的研究。张鸿茶进行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时,她始终秉持“各学各派,为我所用”思想。通过不畏艰辛的理论追求与实践探索,她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比如她提出语文教学体系必须要科学化,要和社会生活要紧密联系起来,语文教育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语文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放在首要地位等观点,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张鸿苳不仅是一个理论家,而且是一个实践者。她的语文教育思想,是其在理论探讨与深入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我国语文教学改革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从近几年的研究趋势来看学术界研究的比较多的是对“三老”和于漪、钱梦龙等特级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而对这样一位有重要影响的语文教育家学术界的研究是比较少的。所以,张鸿等的语文教育思想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二、 研究综述
近几年来,在教育领域,掀起了研究语文教育家思想的热潮,研究者们试图从老一辈语文教育家那里找到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其中,张鸿苳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教育论著也经常被用来学习和借鉴。不过,到目前为止对张鸿等语文教育思想进行宏观研究的论文只有两篇期刊论文:一篇是王乃森、雨辰、顾黄初的《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家——张鸿等》,这篇论文具体评价了张鸿苳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并肯定了她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做出的重要贡献;另一篇是高伟毅的《迎接新世纪追求新成果——张鸿苳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这篇论文从实际探查——找准切入口、梳理遗产——确定基准点、深入实践——明确针对性、宏观把握——探索科学化等四个方面对张鸿等40多年的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了全面的述评。以上两篇论文都是从宏观上简练地对张鸿等语文教育思想进行了评价,重点介绍了她语文教育思想的一些成就。关于张鸿等的教育论著研究方面,曹洪顺发表《抓住培养语文能力这个核心——<读语文教学方法论〉》这一期刊论文,非常诚恳地评价张鸿苳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论》一书,曹洪顺认为该书独树一峡,建立起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学语文教学的理论体系,对《语文教学方法论》的研究,对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建设很有意义。以上专家和学者的期利论文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整理思路和可借鉴之处。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还未有人专门对张鸿等语文教育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力求较为全面地、系统地阐述张鸿苳的语文教育思想,挖掘其思想的精髓,探讨张鸿冬的语文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一章张鸿等语文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张鸿等语文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从1949到1956年我国开始全面学习苏联,全盘照搬苏联的语文教育理论和经验。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影响下,欧美等西方国家当时课程改革理论方面的先进经验,中国采取的态度是极端的排斥和全面否定。而1958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教育界随之发动了全面批判苏联教育理论的运动,对苏联的全盘照搬骤变为全盘否定。从这一时期可以看出中国正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是受政治所制约的。教育改革政策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意识的影响,而不是科学规律为准绳来确定的。这种政治化教育领域的恶果,直接体现在了语文教育领域,造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张鸿等自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和从教前后,正处于中国语文教育受政治化影响的时代,她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个被政治化影响所导致的教育质量下降的恶果,强烈的国家民族责任感和危机意识促使着张鸿苳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语文教育工作中。在关于语文教育问题的争议上,张鸿等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突出的是体现在“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语文教育的性质”的争议上,最具影响力的有两次:第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的“文”与“道”之争,这次争论的焦点是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上,借用传统说法,也就是“文”与“道”的关系,关于二者的关系有三种认识:一是认为应以“道”为主;二是认为应以“文”为主;三是认为应“道”和“文”并重,通过这次争论,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基本意识到,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存在的意义。
………


第二节张鸿等语文教育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
张鸿等是中国语文教育界人士公认的语文教育家。在语文教育领域硕果累累,她的成果不仅体现在理论方面:如语文教育学、语文教学法等,还体现在实践方面:如语文教材的编写等,这些都为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我国当前语文教育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张鸿等,汉族,1935年2月出生,江苏省南京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2年毕业于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56年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直至去世。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中学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在北京师范大学从教四十余年,教授《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史》、《语文教育心理》、《现代文选读》等课程,培养了万千学子;在语文教育研究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对于张鸿苳来说,1978年初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恢复教研室是其投入全身心投入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转折点。她曾在《事业、家庭与幸福》一文中写道:“自教研室恢复,我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几乎没有假日。” 此时的张鸿等已到了中年,但是她对语文教研室投入的热情比青年人更甚。这也充分反映出了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学经历是她思想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知道一个人思想的形成与她所从事的事业是分不幵的,但是有一个可以发展的工作平台并不是人人都有的际遇。张鸿等是幸运的,但是这种幸运不是偶然,这与她自身对事业的付出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


第三章张鸿苓的语文教学观......... 20
第一节阅读教学观......... 20
第二节听说教学观......... 24
第四章张鸿苓的语文教材观......... 30
第一节对语文教材眺排方式......... 30
一、分编、合编的优劣不能一概而论......... 30
二、教材编排要兼顾分编、合编的优点......... 30
第二节对语文教材基础知识和课文选取的认识......... 31
第三节课文的选取 .........32
第五章张鸿苓语文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4
第一节张鸿苓语文教育思想随论价值......... 34
第二节张鸿苓语文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6


第五章张鸿等语文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张鸿等语文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直以来,很多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和学者不断地找寻着“语文课程的个性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中也有不少语文教育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比较中肯的认识。虽然在张鸿苳之前,朱自清曾明确地揭示出了语文课程的个性特点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和能力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但是在当时很多人因对此没有深刻的认识而未被重视。继朱自清之后,张鸿等再一次提出语文课程的个性特点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习惯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可是与朱自清不同的是张鸿等将这种观点突出在了她所主编的五四学制初中教材里,并通过这套教材投入使用后的取得的效果展示了语文教学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习惯。同时张鸿等指出,语文教学若不把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作为中心,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轴心,语文课程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她认为语文课程不是只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经验的课程,也不是因思想教育而设立的,它是以培养语文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语文习惯的一门基础工具科。张鸿苳提出语文课程的个性特点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与语文能力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这一看法前,除朱自清明确地提出过外,叶圣陶先生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说明,如1932年叶圣陶在《国文科之目的》一文中阐释了其观点: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养。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在1942年叶圣陶先生又深化了这一观点,他认为要把国文学好,就必须把阅读和写作学会,并且在阅读和写作的学习过程中形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自主地参与到阅读和写作中去,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张鸿等更好地吸收了朱自清先生和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课程个性特点的观点,并把叶圣陶先生关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增加到了听、说、读、写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这一进步是符合时代发展的。
……….


结语


张鸿苓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工作,她的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是她对中国语文教育科学深入研究的见证。她的思想里不仅反映出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轨迹,也对加强我国语文教育和教学各方面的探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着手对张鸿苓语文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语文课程观、语文教材观、语文教学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希望能从中得出对当今语文教学的启示。但笔者水平有限,所能收集到的有关语文活动课的资料也比较有限,所以对张鸿苓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未能尽如人意,在以后的研究与实践中仍需继续努力。
…………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

代写教育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