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一、 选题的目的
“纲要”课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一门生动的历史课程,又是一门蕴含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它以近代中国历史为主要线索,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让大学生通过对“两个了解”的认识,懂得“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两个了解”就是通过向大学生讲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让当代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四个选择”通过对重大问题的讨论,让大学生自觉领会中国人民和历史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笔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学习的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系研究”方向,曾担任过该课程的助教。在助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当代大学生中有些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爱国主义思想淡薄,对祖国认同感的意识不强,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而“纲要”课程是一本将爱国主义教育形象化的“活教材”,如果教学得当,将产生极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所以我将毕业论文定为此题目。
…………
二、 选题的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中指出,“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①在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第一条就明确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②党的领导人的这些论断从不同方面论证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大繁荣有着深远的意义。“纲要”课中蕴含了大量的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也有利于让大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坚定社会主义政治信念,从而升华为理性的爱国主义行动。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自身素质,做实现中国梦的合格接班人。
……..
三、 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05”方案发布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和关注“纲要”这门课程。这几年来,学术界有关“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16 号文件中指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指导思想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中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2005 年张静如、王炳林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上发表的《关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对话》中就提出,“纲要”课是社会转型期对历史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纲要”课的作用和意义就在于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就是说培养出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大学生,是“纲要”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纲要”课程展现的是民族历史画卷,培养的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
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
第一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开设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以史育人,以史资政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传统被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下来。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把历史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和内容,在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和爱国主义情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教育。毛泽东同志早在 20 世纪 40年代的时候就强调过,“不要割断历史,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①邓小平同志也十分重视用历史来教育青年一代,他曾经这样说过,“要懂得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②。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上也曾指出,党员干部、人民要注重学习中国历史知识,尤其是中国革命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92 周年前夕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③从这些精辟的论断中,我们可以看出党的历届领导人对历史育人的重视,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对祖国发展十分重要的作用。
……….
第二节 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的
“纲要”课程既体现了历史课的生动性,又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性。课程内容不仅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一种简单的总结和记录,也能够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一种全面的、综合的、理性的经验和教训。学生通过学习“纲要”这门课,可以深刻的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道德情操和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纲要”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它好似一部宏大的爱国主义历史画卷,详实地记录着 1840 年以来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为谋求国家的独立和祖国的复兴而奋斗的卓越历程。虽然,中国近现代史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只是一小段,但它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生动的,鲜活的。因为在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一直都是一个勤劳勇敢并且充满智慧的民族,在古代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进入近代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渐渐开始衰落。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把正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直接带入了近代社会,成为任由西方列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后,落后的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的国家。但是优秀的中华儿女们从没有放弃救国,中国人民一直不断的进行着反侵略斗争,探索着国家的出路。正所谓“知耻而后勇”。“纲要”课就是要通过这段历史让当代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国荣我荣,国耻我耻的深刻道理,从而唤起他们内心的忧患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保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教学考.........27
第一节 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27
一、探索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 ..... 27
二、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能力 ..... 29
三、形成全面育人的教育环境 ..... 31
第二节 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 33
一、创新教育模式 ........ 33
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 35
三、考试中加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 37
本章小结 ......... 39
第三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第一节 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用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已经成为我国的优良传统,而“纲要”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自 2006 年开设“纲要”课程以来,“纲要”课就逐渐变成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所以必须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放在“纲要”课教学中。这不仅有利于在“纲要”课的教学中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想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上好“纲要”课,更好的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探索出新的渠道。本文所指的当代大学生多指出生于 90 年代,年龄在 18 到 25 岁之间并且已在高校就读的特定人群。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也就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形成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江泽民曾经这样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①因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社会转型的不断加深,“纲要”课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用新视角看待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从而更能充分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况,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结 语
我国历来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因为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还因为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之魂。“05 方案”中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使大学生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同时明白了“两个了解”和“四个选择”的深刻内涵,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确立坚定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将大学生的实践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去。自 2006 年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来,这门课就担负起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这部生动的教材全方位的展现给当代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的全貌,用屈辱史唤起了当代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用斗争史激发了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用探索史激励了当代大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热情,用创业史培养了当代大学生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从而将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内化为爱国主义实践。当然在“纲要”课上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例如西方腐朽思想的泛滥,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变动,“90”后大学生新的思想,传统教育模式的陈旧等。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国内,放眼国际,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渠道,以历史教育为主要载体,变挑战为机遇,着力提高“纲要”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爱国主义教育在高等学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纲要”课如何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愿我这篇毕业论文能在这一探索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好地探索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引导教学改革深入持久发展,是我研究生学习阶段取得的最大收获。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