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有些地理教师不重视人文地理的教学。有学生说,地理知识本身让人感兴趣,变成课程就没兴趣了。有教师说,自然地理有讲头,人文地理没讲头。陈尔寿先生早在1994年就己听到了这样的呼声,从近几年的文综高考试题来看,人文地理地位有所增加。因此,在中学的地理教学中应重视人文地理的教学。美国总统老布什当政时期,把地理课程列为学校的核心课程(共5门课之一)。而核心课程是要为一个人打造思想文化基础的基础,学好了终生有用。而关注地理教学课堂,从中发现现存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
但由于人文地理知识深奥难懂的内容不多,教师不难向学生讲清,学生也不难弄懂里面的问题。因此目前教学中存在着两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一是教学过程中没有提问,直接照本宣科满堂灌;二是放任学生自己看,任凭学生自己理解。其结果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对人文地理失去兴趣,考试时学生似乎都能作答,却难获得高分。如何使这些人文地理内容,使课堂教学富有成效,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几我认为,在进行人文地理教学时,由教学提问逐步引导是有必要的。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也说过:“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由此可见,我们能否在课堂上创设出启发学生的问题,成为善问、善于引导的“智者”。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
二、选题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针对人文地理教学的提问创设,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地理在中学教育中不仅具有知识价值,还有很重要的人文教育价值。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前教学中过于强调科学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造成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而人文地理中蕴含大量人文精神的地理知识,例如,动植物灭绝、荒莫化、国际政治版图演变等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加强对环境伦理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通过教学问题创设,给学生以正确的传授,让学生在正确理解了知识后,学会用地理视角关注社会的发展。
(二)有利于更好的实现新课程的理念
在新课改下,探究课堂上的教学提问,有利于更好的实现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理念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是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要探究问题,先得呈现问题。就地理学科而言,人文地理知识的地域性和综合性是其特点。正因为这两大特点,问题可以说是纷繁复杂、五花八门的。对于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学生不可能对问题本身及其背景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此,要让学生能正确的理解所学内容,作为教师,需要创设好适合学生的问题,设计好课程的。
.........................
第二章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实习学校高中地理课堂进行人文地理教学时教学提问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找出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老师对于人文地理知识提问产生的原因。并且针对在高中地理必修,给出设计问题创设的建议。
本文所探讨的人文地理课程的问题创设过程正是一个积极的认知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面对这个区域所呈现的信息,进行问题创设,可以让学生主动的打开思维,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相结合,进行联想、加工以及独立思考,进而内化成为头脑中的知识存储。同时也认识到,通过原有一老知识,提问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内化新知识的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强化记忆某些新知识,而是要在认知的过程中学会思维和加工的过程,将这些内化为我们的学习方法。这正是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所体现的。
地理学习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感觉、头觉、记忆、思维到想象渐进的过程。
学生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地理事实、地理数据、地理名称、地理景观、地理演变等地理感性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地理理性知识;
只有掌握了地理陈述性知识即地理感性知识,才能为学习地理程序性知识即地理理性知识打下基础;对基本的地理策略性知识即方法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实际上,许多地理事物本身具有空间的宏大性、复杂性;许多地理事物在演变中具有漫长性,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了解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认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等。
..........................
二、人文地理教学的问题创设
人文地理教学的问题创设大多会和人文地理教学设计联系在一起。朱卫琴认为:教师在进行人文地理教学设计时,总是考虑如何提高意识,如何答好题目。
但是这也正是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之一。当地理学习的范畴转变问人文地理知识的时候,一些空间感念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没有了用武之地,他们把这个阶段的地理学习理解为死记硬背。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设计,进行问题创设,来引领学生走进新课程,引起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的兴趣,这是本文论文所关注的焦点。
(一)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创设的现状和作用
无问可提的“问题”带来的是表面热闹的“泡沫教育”,有问可提的问题才有含金量,才能把课堂引向纵深,充满生命。现在的地理课堂,提问的教学形式,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提问频繁。而且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在进行教习时,有些问题,没有经过教学设计,信手拈来,随心所欲。
通过以上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看出,问题创设的作用很重要的。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问题创设的作用。顾志红等人认为,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问题情景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气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可伴随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创设显得尤为重要,这体现为教师在研究型教学中的主导、引导作用以及教师获取知识、总结知识和驾驭知识的重要性。教师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
第三章研究对象和方法....................................................13
一、研究对象..................................................................13
二、研究方法..................................................................13
(一)访谈调查...................................................................13
(二)课堂观察...................................................................14
(三)访谈提纲设计............................................................14
(四)数据处理和编码........................................................14
第四章访谈结果分析.......................................................16
一、探究式和案例式教学力一式.....................................16
二飞、教师和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及影响因素................16
(一)教师和学生思维问题方式的差距...............................16
(二)由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认知过程的研究........................17
(三)学生理解偏差与他们对于人文地理兴趣的关系.........18
三、认知过程与结构.,..................................................18
........................
第四章访谈结果分析
一、探究式和案例式教学方式
在阅读题目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认知比较指导,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它们的异同与形成的原因。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便于形成综合的分析解题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新地区的地理环境,是知识认知能力训练的高层次。探究式学习应用于人文地理的认知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要点和方法。在对新旧知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揭示概念之间的异同,寻找知识的相互联系。
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巩固和深化是一条重要途径,它是一切学习的基石。通过不同地区同一类内容的要素对照,进行纵向比较,就能弄清其异同,研究其各自特点和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同一类型同一内容的题目进行比较,就可得出该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和区域间的差异。借助探究式教学和比较法方法指导,更容易掌握人文地理中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等一些列难点重点知识的综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己有的知识储备去探求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由己知探求未知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案例教学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在学习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和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时,使用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明白和接受。在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对课上学过的案例进行重组和加工,根据教师问题得出的结论,分析其当前的问题。
................................
结论
有些对理解偏差产生影响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许在本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合理到位的分析。这决定着本研究只是一个初步的成果,一个阶段,希望在后续会对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改进。
本文的研究仅仅在首师大附中的高二年级展开,访谈的教师是两位高级教师,他们已经在首师大附中从教多年,所以可能会导致对学生有一定情况的了解,但是对其他中学或者其他具体情况无法给出合理解释。高中生的学习与之前的学习过程相比较,学习内容变的复杂,其理论思维趋于成熟,自我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具有更明确的目的性,持久性和精确性等。同时,有意识记占据了主导地位,更多的开始主动的理解记忆。从对知识的渴望到疑惑再到认知,上升为理论再到运用,都有主动行和阶段性。这时教师的提问在旁起带动作用,根据学生个人的差异,提问也有指向作用。
随着高中生各种能力的增强,在认知的过程中也更加的善于思考,认知过程变的更加复杂。这种现象尤其在文科生中,体现的比较集中。他们己经并不满足教师提供的直接知识,而是更加注意掌握系统的理性的间接经验为主,通过老师问题的诱导,在认知过程中经过选择,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提出问题,独立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认知过程也更加复杂和完善。
因为我的研究水平有限,所以可能本文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方面不够完善,比如,对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可以对进行问卷调查,详细的给出学生思考问题的步骤,以探究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的过程。
对于教师的访谈,可以深入教学设计的内容访谈内容,结合更多优秀教师的课堂实例并把范围拓展到必修一,和必修三中。今后,要通过更多的研究的学习和教学经验,我可以对问题创设的情景、问题的特征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