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研究意义
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持久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重要思想的教育。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木内容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开始在高等学校的全体规模上组织实施,并逐步形成教育体系和系统经验。高等学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深刻性、广泛性、不间断性和有效性,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取得胜利的根木保证。青年大学生更是新中国建设的重耍力量之一,所以说高校不仅要使青年大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也要保证他们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他们的政治现论素养。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能够与祖国共命运,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研究和总结建国以来(1949-1956)年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育建设以及历史经验,以求对为以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提供指导。从1949年到1956年的七年时间里,我国逐步探索并建立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教育部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关于建立民族的、利?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要求,来培育既具有高水平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的人才。
………
二、 课题研究的现状
有关高校60来年的教育历史有相当丰富的理论资料和文献参考资料。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的设置与演变,教育方针的沿革,教材建设等方面也有比较具体的研究成果,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学科建设的角度还很少有人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也较为分散,主要是关于以下几个方面:袭海泉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史》中论述了建国初期全国高等学校就幵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最终确立了以马克思生义理论为基础的政治理论课体系。在建立马列主义理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确立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强调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针和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石云霞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史研究》中概述了建国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体系的建立。教育部把思想理论教育课程的问题摆在了重驳日程。又十分具体而又空前系统周详地规定了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包括课程门数,学时以及教授的次序等等。这一指示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体系的基本建立。
………
第二章建国初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建设
建国初期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内容的开设,主要以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为蓝木。在结合本国国情和苏联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的进程中建立起来的,并且根据建国初期国家建设任务的不同而进行有重点的调整,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体系。国民党统治时期,也建立了自己的反动课程体系,但是开设这种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维护自身的统治,奴役和控制广大师生的思想。这种课程具有明显的落后性、反动性和消极性。与新中国的教育目的,与新中国的建设需要是不相符合的,严重的阻碍了新中国的发展,所以要取消国民党反动课程体系,建立新中国科学的,先进的,符合广大师生需要的课程体系。这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的迫切耍求。需要取消的国民党吋期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党义课程。主要讲授国党的反动思想。这是国民党统治者用来奴化学生的主要手段。第二类,其他不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唯心主义类和宗教类课程。因为高校的教育主耍是宣传唯物主义的,所以国民党的唯心主义类课程也要取消。第三类,某些应用类课程。一些应用学科虽然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它们是在唯心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充斥着唯心主义精神,如教育学基木上沿用了杜威、詹姆士和胡适的实用主义教育学体系,不符合新中国建设的需要,所以也应该相应的取消。
…..
第二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教授知识,传授积极的思想,对大学生的心理、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仅有205所高校,教师不到1.6万人。而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时,争取和增加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数量,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工作。而解放战争后期,适应着迅速发展的革命新形势,在解放区内,建立了一批以培养干部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大学,学制一般为半年至一年左.右。也有少数系科学制为二至三年。虽然学制较短,但是在这些新建立的大学中,都设立了政治理论课程,都以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与思想教育为中心,初步使学生奠定了革命的人生观,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及政策。培养了大量思想过硬,专业素质高的党政军干部,可以争取并选拨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队伍中来,使这些优秀的党政干部在新学校中继续发光发热。于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就此也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与措施,就处理新收复区大中学校的方针给东北局宣传部发出指示。提出:“对原有大学、中学的方针,就是维持原校,加以改良。维持原校的好处是,学校可以很快办起来,不致过久中断。高级知识分子可以安心,便于争取。”①可以看出,国家是在维持优秀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国家希望这些党政干部能够在木职岗位上继续努力,继续为祖国做贡献。
………
第三章建国初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经验教训........ 26
第一节建国初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经验........ 26
一、注重社会生产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结合..........26
二、加强党的领导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 28
三、坚持髙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相结合 ........29
第二节建国初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局限性........ 30
一、在全面学习苏联过程中出现教条主义倾向........ 30
二、过度重视政治教育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 32
第四章建国初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当代启示........ 34
第一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34
第二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全而提高政工队伍的素质........35
第三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树立“三位一体”........ 37
第四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以人为本........ 38
第四章建国初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指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建国初期,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师生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开设,使广大师生了解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强调了对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强调了形成正确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当前,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好的,多数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拥护党的领导,有远大的人生理想。但存在着信念淡漠,政治务实,功利色彩较浓,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足的现象。这些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现论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这里所指的强调方面性,并不是否定理想信念的务实性和确立现实目标的作用。就是有坚定方向性,加强理想信念的同时,也要有针对性,耍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层次地进行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教育。并要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相应地增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良好情感教育的相关内容,以构建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这将有助于实现教育的方面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