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高校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摘要专业教学资源匮乏是制约高职院校特别是综合性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突出瓶颈。本文将高职教育教学资源界定为“支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物化资源和非物化资源的动态组合系统”,具有高职性、系统性、开放性三大特征。由此论述了高职教学资源建设的解决策略是优化整合,而校企合作则是教学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专业教学资源策略途径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资源匮乏既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纵深发展、内涵发展的瓶颈。这一点,在综合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方面,表现得尤为显著。如何推进综合性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笔者认为,概念界定是认识基础,优化整合是解决策略,校企合作是有效途径。
一、概念界定:教学资源建设的认识基础
代写教育论文“教学资源”不是新生事物,但其真正进入国内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视野,大概肇始于上世纪末开放教育的兴起,而且随着开放教育乃至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从内涵到外延均发生了质的变化。
目前,仅就CNKI概念知识元库检索信息来看,关于“教学资源”的学术定义,或者以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来界定教学资源,难免界限不清,如“教学资源是指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或者将潜在的教学资源排除在外,使所谓“教学资源”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从而掩盖了其内生性,如“教学资源是指用于教学的一切事物”,“教学资源是指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教学资源是指配套教学活动开展, 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所用到的相关资源”,“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一切材料”,等等;或者仅仅罗列一些基本的办学条件, 忽视了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等重要因素,如“教学资源是指教师、教室、实验实训场地和设备及图书馆等与教育教学直接有关的资源”; 或者一方面将“可用于教育教学”作为界定标准,一方面又将“各种各样的媒体环境”与之并列,逻辑上有待商榷,如“所谓教学资源是指各种各样的媒体环境与一切可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的总和”。至于“高职教学资源”的概念界定,则主要有以下两条:
1.“高职教学资源可以从两个方面定义。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教学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环境。……’从教育提供者的角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把教学资源界定为:教学资源是教学系统的基本因素,是教学系统中支持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一定目的、实现一定功能的各种资源,包括以具体物质作为支撑的物化资源和以无形的物质为依托的非物化资源。狭义的教学资源主要指教学过程中的物化资源。” ①
2.高职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即在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下,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或教学系统”。②
就第一条而言,我们看不到教学资源的高职属性,与其说是对高职教学资源的界定,不如说是对教学资源的界定。而且,其广义的阐释仍将教学资源默认为一个已然的存在, 忽视了其可然的因素。就第二条而言,则简单沿袭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定义,仅仅指向共享型高职教学资源。
综上所述,几乎可以说,截至目前,学术界对教学资源特别是高职教育教学资源的诠释,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科学界定。那么,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到底有何特性,又该如何界定呢?简单说,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就是可以支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物化资源和非物化资源的动态组合系统,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第一, 高职性。它拒绝中职教育的一般化延伸,也拒绝本科教育的学科化瘢痕。在办学理念上,强调就业导向;在专业设置上,紧盯经济社会发展;在课程设计上, 注重基于能力培养重构课程体系;在学习领域开发上,致力于基于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团队配置上,突出双师结构;在教学实验实训条件配置上,追求生产性和实践性。
第二, 系统性。毋庸置疑,“人、财、物、时间、空•22•X B C R J Y X B间、信息”等诸多因素,均可进入高职教育教学资源系统,但不是简单堆积或拼凑。同时,各因素并非都是天然的教学资源,其作用于教学的途径、方式、程度、时效各不相同,因此还需要我们以科学思想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 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整合,使之按照某种内在逻辑进入教学系统。
第三, 开放性。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追求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才需求千变万化,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诸多要素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因此,铸就“学习通道”与“就业通道”的教学资源,也需要“新陈代谢”,并由此呈现出一种动态组合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二、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建设的解决策略
综合性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三:第一,经费投入不足。高职院校大多依靠“以学养学”来维持正常运转,经费匮乏,加之专业的综合性势必摊薄资金总量,能够用于某一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资金更是难以保证,导致教学资源的整体匮乏;第二,建设模式单一。各类物化资源往往以采购为主,自建为辅,忽视师生的自主、合作开发,导致静态、动态资源建设极不均衡,系统性和内生性不足,针对性及实用性差,呈现出同质化趋势与结构性匮乏;第三,共享渠道不畅。一方面,政府扶持机制等的缺位,使区域性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整体滞缓;另一方面,数字资源内部管理薄弱,缺乏从标准建立、解决方案到实践推广等的系统研究,使一些多年积累的宝贵资源无法及时共享,功能发挥受限,导致教学资源分布性匮乏。
如何以最小的投入构建优质资源平台,获取理想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师资、课程、实训条件等相关资源进行分析、归纳、优化、淘汰、调整、融合,构建科学完整、动态高效的教学资源支撑体系。
1. 专业整合。专业既是教学资源的构成要素,同时又要耗费一定的教学资源。进行专业整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率。首先,要根据专业发展前景和就业形势,合理取舍,科学设置。保留招生好、就业好的专业,加大资源投入;舍弃招生差、就业差的专业,撤出相应资源;对于就业好而招生差的专业,加强宣传引导,适当投入资源;对于招生好而就业差的专业,缩小招生规模,撤出部分资源。其次,要根据属性相近、资源共享的原则,集中配置教学资源,实施平台化建设,淡化专业,加强基础,使教学资源在同一专业群的配置趋于逐步集中,形成集约化优势。
2. 师资整合。教师资源既是教学资源中的能动性要素,也是教学资源发挥作用的主体。整合师资,就是整合和开发教学资源。一是转换。专业布局的调整,势必造成一些专业师资不足,而另一些专业师资相对过剩。作为过渡,有必要按照专业或学科相近的原则,加强师资转型培养,以适应专业布局的调整;二是引进。根据专业建设需要,针对现有师资存在的不足,以双师结构建设为核心,拟定师资引进计划,按照“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思路,分层次引进适用性教师。同时,建立动态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按实践教学的需要,从优质企业和科研院所聘请专业带头人及兼职教师, 不断改善双师结构;三是培养。规范教师专业进修和培训制度,以双师素质为重点,通过短期培训、企业锻炼、学历进修等途径,有计划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
3. 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是教学资源的核心要素, 课程资源整合是教学资源整合的重中之重。课程资源整合,可以重点从五个层面进行:一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从总体上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二是课程体系构建。深入行业企业调研,通过系统的行动领域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核心能力,参照相应的职业资格(工种)标准,开发设计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三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成立由行业技术专家、技术能手、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核心课程建设小组,从典型工作任务出发,围绕岗位核心能力,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重组课程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实现课程建设与职业能力、就业岗位的直接对接。四是教材建设。突出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建设系列适用性教材,固化教学资源整合成果,为专业教学改革奠定基础。五是教学资源库建设。利用校园网资源共享功能为信息资源整合提供技术支持,使课程教学资源在网络中分工协作,调剂余缺。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共同开发,互通有无,构建集专业教学、自主学习、设计素材、行业资源等内容为一体的共享资源库。
4. 实训资源整合。一是组建综合实训中心。依据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内在联系和岗位综合能力培养要求,合并、重组基于专业课程设置的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基地,按照既符合实训教学又符合生产示范的要求,以专业大类设置综合实训中心,导入企业文化营造真实职业氛围, 全面提高实训水平;二是提高综合实训比例。综合实训既是实训项目的集成,具有复合性;又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有利于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开发综合实训项目,
三、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
代写教育论文上述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渗透着一个共同的元素,那就是“校企合作”。离开了企业的深度参与,学校单方面形成的教学资源系统难免单薄。概括起来,校企合作对教学资源建设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校正器功能。企业的用人需求,可以校正专业发展规划;企业的用人标准,可以校正人才培养规格;企业专家的参与、指导,可以校正专业教学内容的遴选方向和教学计划的总体安排;企业根据毕业生表现反馈的评价信息,可以校正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质量评价;二是资源库功能。优质企业经历过市场的洗礼,积淀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技术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等有形或无形的、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于教学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发展合作企业,密切与企业的合作,本身就是在开发、利用、完善教学资源。那么,如何推进校企合作,使企业更多、更深入地进入学校的教学资源系统呢?第一,政府引导必要而迫切。纵观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可以看到,政府正从直接管理者向间接的宏观调控者、服务者、中介者转变。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一方面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规范和引导高职教育的正确发展; 一方面为高职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提供便利。
第二,创新机制是当务之急。一是要创新办学机制,大力发展“订单”教育,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以此打通企业方面可能存在的“技术”壁垒,真正实现校企资源在一定范围内的实质性共享;二是要创新合作机制,基于科学的成本核算,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向企业“让利”,通过出让场地、设备和提供人力等条件,吸引企业参与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引进企业技术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等“软资源”。
第三,推进产学研合作是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与行业企业合作实施应用型科研项目,实现科研、生产、服务同步和产、教、研、推一体,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注释:
①胡道成:《论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②李文娜:《基于CELTS标准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