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论
(一) 研究缘起
教育规训,最早是被法国后现代思潮代表人物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提出来,在著作《规训与惩罚》中,福柯研究了教育中的规训现象,把现代学校视为一个典型的规训场所,认为现代学校通过组织和运作教育活动,将教育过程演变为规训过程,从而成为“教育规训”。教育规训,即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控制权利和控制技术,竭力把教育活动中的个体培养成“温驯而有用”的工具,强制性地把他们造就成特定类型的人。“教育成为一种事先筹谋好的、科学或艺术地控制人们心智的技术,成为一种人们必须服从的机制。从一个人幼年的时候被强制地送到教育的工厂开始,教育的规训就以一种权力的眼睛监视人的一言一行,就以一种考试的技术算度人的现实和未来,就用一种势力的身份诱惑方式生产着人的野心,就用一种惩罚的技术迅速地培养着虚伪的道德。在这样的规训的结构中,一个人除了努力迎合之外,就是彻底地被规训的利益所抛弃,再别无选择”。?在我国,教育中的规训化现象并不鲜见,相关的新闻屡现报端。1999年,河南省南阳市某中学学生小东因为违反学校“学生必须在校内食堂吃饭”的规定,擅自到校外买了袋方便面充饥,被老师发现并被要求写书面检查。?无独有偶,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老师有“上课期间不允许上厕所”的规定,入学半年以来,多次尿湿裤子。我国学者对"教育规训”的研究主要釆取批判性的眼光,以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为理论指导,指出规训化教育对中小学生身心的压抑。然而,却鲜有学者注意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规训化教育的影响,事实上,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十余年。
…………..
(二)研究方法与调查选点
本文调查选点所选取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得比较充分的学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该校也是笔者较为熟悉、调查幵展较为便利的学校,以期真实了解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规训的现状。本研究采取的是质性研究方法,不同于定量研究方法以结果或产出为导向,定性研究方法关注过程它是一种自然的研究,即研究中本人以自身作为研究工具,进入研究的特定环境,关注情景,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描述性的数据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从而对研究对象进行意义建构。本文采取质性研究方法的原因如下:首先,教育规训是一种微观的权力技术,它极其隐蔽,且表现较为仁慈,不容易被察觉,这种微观的权力技术本身,很难借助于在宏观层面上采用大样本调查的定量研究;其次,质性研究强调在情境中进行解释,通过资料搜集、访谈、观察,研究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隐藏在学校生活背后的规训化教育;最后,本文研究的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规训是否发生变化,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提出至今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质性研究方法有助于笔者了解教育规训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
………..
二、课改过程中教育规训的沿袭
(一) 教育规训的机制沿袭
时空是现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因素之一,吉登斯认为,现代生活离不幵时空切割、分离以及抽离化机制的拓展,而“时间和空间的虚空过程对社会制度的抽离化至关重要”。福柯则认为纪律的运行依赖于时空,在纪律的时空下,个人受到规约。在空间上,H小学保持了空间的独立性,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场所,校园内也被分割成了不同类型的空间;在时间上,H小学也通过规定节奏、动作以及调节活动周期达到时间的分割与控制。规训化的教育首先是通过空间的分配着手,“空间是权力的实施手段,权力借助空间的物理性质来发挥作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空间化的社会,是一个规训性空间并置的社会,是通过空间来进行统治和管制的社会”。纪律性时空的内部分隔至少产生了两个结果:首先,它有助于避免大规模的集团的形成,这些集团可能会导致其中的人们形成独立的意愿甚至是敌对态势;其次,它还使管理者可以对个人活动进行直接操纵,从而避免了一些不期而遇的接触所导致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纪律有时需要封闭的空间,规定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封闭的场所,这是贯彻纪律的保护区。
………..
(二)教育规训的手段沿袭
规训教育不是通过暴力、酷刑来控制,也不是通过控制意识形态来运作,而是通过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达到对规训化教育的运作。规训机构类似于一个金字塔的结构,通过完整的、不间断的网络,各级人员分布在金字塔的不同层级上,上一级的监督下一级,层层监督,监督不仅具体化而且可行,这就是福柯所说的层级监视。在学校场域中,学生不仅受到教师的层层监管,还要受到来自同学的相互监督。首先,学生会受到学校教师的监视。H小学是一个严密的科层结构,构成了校长一副校长一主任一教师一学生的科层格局。在H小学,校长和党支部书记位于金字塔的顶端,他不会经常实施他监视的职能,但偶然在校园内的巡视都会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教学副校长和行政副校长需要接受校长和党支部书记的监督,他们职责分明,教学副校长负责全校的教学活动,拟定教学、科研工作计划等,而行政副校长则负责学校的曰常行政管理和学校财务、后勤方面的组织管理。与此同时,教学副校长需要监督教研室主任和教导主任,行政副校长则监督政教主任和总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和总务主任位于金字塔的中间,起到中介和桥梁作用,向上,是最直接的层级监视践行者,教导主任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总结教学工作,政教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科室主任抓好教科研工作,而总务主任则负责后勤日常工作。监督向下延伸到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各职能部门,学校們然一种科层制的规训机构,在这个网络里面,每个人都被固定在某个位置上,既要被上一级监视,又要监视下一级,权利由此逐渐展开,层次递进。
…………
三、课程改革对教育规训的回应 20
(一)课业负担减轻——时间占有的减少 20
(二)课外实践推广一空间限制的弱化 20
(三)评价方式转变——检查影响的降低 21
(四)赏识教育兴起一裁决力量的减轻 23
四、结论与反思 28
(一)教育规训内隐化 28
(二)教育规训扩大化 30
(三)反思:平衡规训与自由 33
三、课程改革对教育规训的回应
(一) 谋业负担减轻——时间占有的减少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得到了减轻,首先,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减少,通过H小学的课程表可知,H小学的在校时间并不长,从早上08:20到下午16:00, H小学的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8个小时,除去中午休息的两个小时,学生在学校期间受到层层监视的时间并不超过6个小时。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还体现在在校学生时间的减少以及“语文、数学”等科目的减少。据T老师介绍,H小学的课程设置有了较大的改变,体育、音乐、队活、美术等课程占了机会一半的课程学习。“自从提出素质教育以来,我们学校就增加了音乐、体育课的比重,相反,语文、数学课就没有以前那么多了,而且现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本来就没有以前多,放学比以前早多了”(20140321TJX)不仅仅是在校时间减少、课程设置改变,据笔者了解,H小学的学生课业任务较轻,老师一般不布置作业或者少布置作业,即使布置作业,各科老师一般也会控制在半个小时能完成的范围内。微观权力的控制,表现在时间的占有,然而,课业负担的减轻,学校占有学生的时间并不长,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并不多,学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控制的时间减少,也可以说通过时间占有和时间分配对学生的控制减少。
…………
结论
由上文可知,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校教育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惩戒观转为赏识观,百分制被等级制和成长记录袋取代,监考老师作为监视的媒介逐渐弱化,被不易察觉的监控器所取代。然而,上述的变化都并没有真正改变教育规训的实质,即“核心是企图通过教学达到特定的目标,而武断地对教育实施的过程进行预见和控制” ?学校教育在沿袭教育规训的空间分割、时间分割的机制和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等实施手段的同时,还呈扩大化的倾向。家长作为教师的另一只眼充当学生课后的监视主体,而随着课外实践的倡导,规训的时间也从课内增加到课外,规训的场所从学校增加到包括辅导班、社区、工厂等提供学生课外实践的地方。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