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一、 问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从古至今,人类对“人是什么”这一古老话题的追问和解答从未停歇。如从古希腊“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2]的人本哲学思想开始,到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盛行,再到我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提出,无不证成着:人类从不同的角度或以不同的方式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索以及对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揭示,其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人类自身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不仅是目的,更是归宿,即以人为中心和旨归。把“人”作为元话语进行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对于各学科而言,不仅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作为“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3]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也不例外。因为:首先,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关注人、培养人、发展人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其次,人的活动源于人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只有立足于人的本性需要才能找到它的存在价值和生存依据;再次,思想政治教育既然作为人类阶级社会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人的创设活动,就应该为人而存在,并义不容辞地负有不断满足人的需求和使人达到福祉的现实责任。从古今中外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所谓的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以文为本、官本位、民本位以及科学中心主义等各种思潮和现象都是对人本的偏离和异化,进而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观迟迟无法真正生成。因此,人本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现实的人及其生活世界为基点,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肯定人的尊严人格,追求人的自由解放,不仅将人作为动力和尺度,更应该将人作为目的和归宿,不仅要教育人、启发人、引导人,还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断促进人的自由自觉和全面发展。
…………
二、 国外和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方面,学者们从公民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人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的较多,专门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问题的专著和文章可谓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历史传统导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述不同,二是因为地域差别致使信息难以对称、第一手资料很难获得。就笔者能够检索到的与本论文相关的资料来看,概括起来,国外学者关于人本教育思想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人本主义哲学教育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理论两个方面。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理论兴起于 20 世纪初期,其包括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论”,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以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加缪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理论”,以梅尔西埃、马利坦、吉尔松为代表的“新托马斯主义理论”等。尽管这些哲学家们不是教育家,但是他们的思想理论对于教育的影响却是深远的。首先,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文化和价值的创造者;反对采取固定的教材、向学生单向灌输的教育方法;教师不应该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和“高级保姆”,而是应当成为一个让学生摆脱各种教条束缚的解放者;认为现代教育就像一个工厂,用固定的模式,统一的标准,生产同一型号的产品,即教育的目的是把人培养成机器或工具,教育采取灌输的方法,把千篇一律的知识硬塞给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还认为现代教育存在弊端的根本原因是教育的出发点的问题。
………..
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的内涵解读
一、 中西方人本思潮之流变
探寻西方人本思想的历史蕴涵,应从“人本主义”一词说起。中文“人本主义”的英文写法为“Humanism”,它源自拉丁文“Humanitas”。有的学者把“Humanism”译成“人道主义”,也有学者译成“人文主义”或“人文科学”,但多数学者译成“人本主义”。其实,“Humanism”中文译文的不同源于它在西方历史上就没有一个使学者们普遍认同的定义。正如英国哲学家阿伦•布洛克在论述“Humanism”的词义多变时指出,它“使得词典和百科全书的编纂者们伤透脑筋”[9]。德国百科词典的编纂者们把“Humanism”定义为:“为人性而尽力,即按照人的尊严和自由的个性发展,通过培养和教育,为建设生活和社会,以及(或创造者)为创造在这方面所必要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本身而尽力。”[10]而美国百科全书的编纂者们认为“Humanism”是“指任何承认人的价值或尊严,以人作为万物的尺度,或以某种方式把人性及其范围、利益作为课题的哲学。”[11]另外,编纂英国百科全书的学者们也认为“Humanism”不仅是“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也“是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12]。“Humanitas”在拉丁文中“是指人同其他一切造物的不同之处,这种差异恰恰就是人所具有的特征即文化修养。”[1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西方学者们对“人本主义”概念的定义不同,但是,他们对于人本主义内涵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在西方学者的意识里,人是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尺度,也是价值取向的中心,他们把同人有关的一切事物看作是生命活动的最高目的和最终归宿。并且,他们把对“人本主义”的理解上升为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人生哲学,进而通过这种人生哲学来认识人性并促进人性之和谐发展,从而为捍卫和实现人的价值创造条件。
………
二、以人本为视角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论析
自 20 世纪 80 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我国建立以来,学者们便尝试着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作各种各样的研究,这些研究无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完善和建构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时间、空间上的多维度视角。鉴于此,笔者也尝试从人本角度来透视思想政治教育,探本求源,试图能够从更深层次发掘出二者的内在联系。面对同一客体人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关系,一是认识关系,一是价值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的区别在于:认识关系是在尽量避免人的主观态度的参与下实现对客体的真实性、客观性的把握。它所解决的是客体“是什么”,而非“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在中国文化里面缺少一种认识论传统,建立不起对事物的事实关系。因为中国文化的实用理性特征,使得中国人在认识和理解某个事物时总是从功利的、利害的标准出发,因而很难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概念。中国人对于事物更多地表达是好恶,而不是是非。这个非认识论传统一直影响到对今天事物的认识。同样,这种实用理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也表现为一种政治倾向,以不能超越特殊的政治倾向、政治功利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此,这种非认识论倾向会使我们不能以一种超越的、价值中立的姿态来了解、对待、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形成客观的认识。因此,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在中国“由于长期以来政治强力对于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渗入和控制,认识这一极为突出而且重大的基本问题未被触及,以至于今天包括法律学在内的中国社会科学面临着重建的紧迫要求。”[35]人本旨归研究就是为了克服长期和近期中国文化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偏枯,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客观地认识和了解。
………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的发展反思........53
一、建国以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发展........53
(一)“改革开放”以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发展回顾........53
(二)“改革开放”以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发展回顾........56
二、当前大学生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现实症结.....61
三、当前大学生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现实窥探.....68
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的缺失成因........80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缺失之传统文化成因......80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缺失之思想观念成因......82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缺失之社会历史成因......85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缺失之现实状况成因......88
第五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的实践蕴涵........92
一、当前大学生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实践探索.....92
(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模式的路径探索........92
(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模式的建构途径........94
(三)高校职业发展教育育人模式的实践探寻........97
(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育人模式的路径选择........99
二、当前大学生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策略应对........102
第五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的实践蕴涵
一、当前大学生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实践探索
2006 年,教育部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区分与界定,使高校在实践中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主阵地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等日常教育管理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当前,深入论析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资助工作、职业发展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四个方面人本旨归缺失的现实症结,提出科学的合理化建议,对于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际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立足于人的本性需要(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才能找到它的生存依据和存在价值,因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生命根植于其所服务的人的生活之中。因此,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建构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试从四个方面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人本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进行论述。
………
结 语
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毋庸置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振兴、完成育德育人目标的进程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也逐渐凸显出诸多问题。如在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校园文化活动忽视人文关怀,影响人格塑造;学生资助工作重视经济资助,轻视精神帮扶;职业发展教育全程育人不足,渠道有待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发展失衡,师资配备不足,等等。在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教学理念的功利化、工具化、客体化等价值倾向明显;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实际功效,窄化学生人格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知识灌输,轻视学生情感体验;在教师素养上表现为理想信念弱化,职业道德欠佳,等等。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表征着思想政治教育人本精神的缺失。对于这些时代课题的解决,尤其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理论和现实的正面回应,其在某种意义上承载着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