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4-11-14 11:17:57 论文编辑:lgg
1引言

 

1.1问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通过对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进行梳理与再阐释,我们可以更为系统地了解布迪厄的教育观与教育哲学,并从其论著中发掘深层次具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命题。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当代法国极具世界影响力的社会学家,其论著汗牛充栋,所涉领域极广。尤其是当中所蕴含的大量教育社会学思想,对有关教育的理论研究及教育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启发与引领价值。
布迪厄反复强调,“教育社会学是知识社会学和权力社会学的关键章节”?0在布迪厄看来,教育社会学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其对教育制度的分析,尤其是对高等教育的分析,揭示了社会权力关系的动态过程,从而建立了一门分析文化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作为当代批判取向社会学研究之泰斗,布迪厄在对法国高等教育场域细致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场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展示了教育场域中“社会炼金术”②之运作逻辑,揭露了社会不平等的文化根源。
同时,布迪厄独特的“关系主义”方法论、对文化资本以及法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深刻剖析,也能为我们研究社会教育领域中的种种现象提供薪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撑,有利于我们对于教育场域内文化与权力关系的再认识。
此外,虽然布迪厄有关教育的论述多立足于其对法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经验研究之上,但这并不能否认其理论所具有的普适意义。
..............

 

1.2文献综述
布迪厄早于70年代就己成为法国学术界的核心人物,但其国际性影响力却是从80年代后期才真正开始形成的,此后国内外来自不同领域的诸多学者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布迪厄的论著进行了相关研究。随着教育改革以及教育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也逐步引起了学术研究者们的兴趣,不过目前国内外有关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研究散见于社会学、教育学及文化学等各种论文与专著之中,专门系统介绍与评析其教育社会学思想的并不多见。
1.2.1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学术界对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发扬与批判可以说是并存的。波士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戴维?斯沃茨?(David Swartz)围绕布迪厄有关"文化与权力”的论述,展开了对布迪厄的著作的综合性反思批判,并对其核心概念及理论进行了清晰的厘定与阐释。此外,华康德对布迪厄理论的一些核心概念进行解读,Lareau,Annette和Elliot B.Weininger将布迪厄的社会阶级理论与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介绍到美国,Michael Grenfell和DavidJames重点研究了布迪厄有关教育的思想表述,James Samuel Coleman?对布尔迪厄与新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Li lie Chouliara对布迪厄有关语言与权力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究。与此同时,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也受到了诸多学者们的质疑。如,Martin Carnoy?认为,布迪厄过分强调了教育促进社会等级秩序再生产功能,而忽略了教育在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

 

2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2.1布迪厄的学术生涯
2.1.1个人生平简介
布迪厄著述众多,不过有关他生平传记方面的出版物却寥寥无几,而布迪厄本身也较为抵制公开的自我介绍。这是因为,他认为人们可能将他的生活经验与其学术观点相联系,从而损害他的话语自主性。不过,社会学乃是研究“人”的现象,研究社会学的人其本身也是“社会现象”之一;所以让我们从了解布迪厄的生平开始,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体认到布迪厄社会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独特贡献。
皮埃尔·布迪厄于1930年8月出生在法国西南部比利牛斯大西洋省(Pyenees-Atlantiques)贝亚恩地区(B6axn)当甘城(Denguin)—个普通公务员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乡村邮递员。布迪厄最先在波城(Pau)公立中学接受教育,随后转至学术上蹄选严格的巴黎路易一勒一朗格高中继续学习,并最终于50年代初进入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研修哲学。①出生于平凡家庭的布迪厄在求学期间为了要符合高等教育学府的要求,必需放弃部分原初家庭之所学、口音以及各种不符合贵族学校所要求的生活方式,这使得他能察觉到许多他人所无法感知的,形成了其独特的批判意识。
在这所闻名世界的学校里,布迪厄与福柯、德里达、杜拉里和热奈特等人结识,并深受其在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文学领域中学术观点的影响。期间,布迪厄还对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哲学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54年在完成了一篇关于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毕业论文后,布迪厄在穆兰(Moulins)的一所中学教授了一年哲学;随后,1956年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布迪厄便应征入伍赴服了一年兵役。
...................

 

2.2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布迪厄的研究起源于非常不同的知识资源,其理论基础奠基十分深厚。一方面,他的理论思想基础的建构同20世纪下半叶整个法国和西方各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变革和理论争论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他的理论思想基础己远远超出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具有多学科整合和开放性交叉的性质。实际上,要想将布迪厄在当代西方的思想地图中加以定位是非常困难的,本文主要选择从以下三方面来考察其思想理论来源:
2.2.1布迪厄对现象学的借鉴
福柯认为,自1930年以来法国哲学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两大基本趋势:1)现象学、存在主义的传统,它处理的是知识与认识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关注经验、知觉以及主体性,如梅洛-庞蒂的现象学与萨特的存在主义。2)历史与科学哲学的传统,它探究的是独立于认识主体的科学理性的发展与结构,关注知识本身,如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②事实上,布迪厄对以上两种理论传统都进行了借鉴,尤其是结构主义;他认为每一种对立的理论都提供了重要的(即使是片面的)对社会世界的洞见,他力图在这两者之间展开批判性对话,以克服这两种传统各自的缺陷、结合它们各自的力量。50年代,布迪厄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读书时,以现象学为基本方法的一群存在主义者(如萨特、卡续等)如日中天,吸引并影响着当时广大的青年。布迪厄也受到了主观哲学的影响,他很早就接触到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并对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和历史观颇感兴趣,此外梅洛-庞蒂、胡塞尔以及舒茨的论述对其早期哲学思想的构成也有重要影响,帮助他进一步以现象学深入分析社会现象。
......................

 

3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架构...............................................13
3.1 “关系主义”——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思想......................13
3.1.1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二元对立传统......................................13
3.1.2布迪厄对传统二元对立方法论的超越......................................14
3.2 “资本”、“惯习”与“场域”——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的核心概念.....16
3.2.1资本的内涵及其基本形态.......................................................17
3.2.2惯习与场域的内涵及其本体论对应关系................................18
3.3文化资本理论——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理论支撑..............21
3.3.1文化资本的存在形态.............................................................21
3.3.2文化资本的获得途径............................................................22
3.3.3文化资本的再生产..............................................................23
4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的若干核心论述...........................................26
4.1高等教育场域内的制度性机构:高校......................................26
4.1.1高等教育机构场域内部的等级化......................................26
4.1.2高等教育机构场域的再生产功能.....................................28
4.2高等教育场域内的主要行动者:大学教师与大学生.............30
4.2.1大学教师.......................................................................30
4.2.2大学生...........................................................................33
4.3高等教育场域内的独特运行机制......................................35
4.3.1客观方面:选择面前的不平等与延迟淘汰.......................35
4.3.2主观方面:大学生的误认与自我选择..............................36
........................
 
5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性反思

 

布迪厄通过一系列实证调查所得出的经验资料,对法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现状与问题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与深入的阐释,而这一切有助于我们反思攸关教育、文化及权力的复杂问题。

 

5.1充满文化专断色彩的教学实践
5.1.1教学语言中的符号暴力
语言所带来的“温和的暴力”始终是布迪厄十分关注的问题,华康德甚至认为,“布迪厄的全部社会学分析都可以看作是一门唯物主义人类学,关注符号暴力的各种形式是如何发挥特有的作用,并影响支配结构的再生产以及转换的过程。”
布迪厄在《再生产》一书中说到,“如果人们今天可以相信有一种既无强迫又无惩罚的教育行动,那是因为一种种族主义产生了作用,它使人看不到我们社会特有的教育行动强加方式所进行的惩罚的真面目。”
实际上,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由诸多词汇所构成的交流工具,在更深一层的意义上,它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为复杂的认知与分类系统,这使得辨别和掌握诸如逻辑学或美学方面复杂结构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传授的语言的复杂性。这样,若某一阶级与学校语言的距离较大,那它在学校中便注定处在一个充满劣势的地位。换句话说,语言具有社会阶级的属性,社会出身越高则越擅长以精确的语言表达思想、认知与情感,因而也越容易受到教师与教育系统的肯定。反之,中下阶级出身的大学生在语言方面所受到的矫正就要多得多,尤其是在低年级,语言资本的影响最为明显,对语言
的理解和使用是教师评价的主要落脚点。
............................

 

结束语
教育是缤纷社会现象的一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教育乃再自然不过的事。本文选择将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受个人的研究旨趣的影响,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有其独特魅力所在。
布迪厄运用其特有的反思批判性思维,着力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存在于教育场域内的某种再生产逻辑。他指出,传统社会中社会再生产主要是仰赖家庭内部的经济财富代际继承,而当今的社会主要是借由教育制度来维持和传递制度的合法性,即间接地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看似完全中立的教育系统实则是同这个社会各个场域的权力斗争及社会阶级重构的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存在的种种分类形式实际上是外部权力场域在教育场域内部的表现,并且这种分类通过教育场域内的独特运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于是,经由文化再生产的掩饰,中上阶级的文化在学校教育里受到维护与发展,社会再生产得以确定。
尽管布迪厄有关教育社会学的论述大多以法国阶级、文化以及教育体系为蓝本,具有特殊性并非可解说一切;然而其分析的意图与所达到的深度却使他的理论具有值得推广应用的普遍价值。尤其是在当代社会中,文化市场的急剧增长使得文化现象越来越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此时对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进行研究更显得意义重大。通过对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梳理与再阐释,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更为系统地了解布迪厄的教育观与教育哲学,获得研究社会教育领域中种种现象的全新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

代写教育论文

相关推荐